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旺旺到

文 文 文

玩FUN大馬‧大馬年味比中國更濃!

20180207heart01

特約:馮彬霞

也許,只有在吉隆坡過一次春節,才知道它有多麼“中華”……每到春節,我就喜歡呆在大馬過年。大馬的中國年味,大概是世界上最濃厚的吧!

生活在大馬,文化與視覺上,並不會枯燥乏味。

 三大民族共處一國,又都各自保留自己的傳統節日與文化;吉隆坡的商場和街道,經常根據不同民族的文化進行不同節日裝飾:華人的春節、馬來人的開齋節、印度人的屠妖節……一年輪下來,也夠讓人眼花繚亂。

 進入二月初,人們似乎還沒從陽曆新年和大寶森節的歡慶氣氛中走出來,也還沒來得及視覺疲勞,吉隆坡的畫風已然改變,另外一種文化氛圍的節慶裝飾,已經呈現在人們眼前——中國紅的裝飾處處可見。

 我已經連續4年在大馬過春節了。每到春節,我就喜歡呆在大馬過年。大馬的中國年味大概是世界上最濃厚的吧?!

比中國年味還要純正

 我記得中國駐大馬前任大使黃惠康博士曾讚歎:吉隆坡的中國年味,比中國大陸很多地方都要濃與“純正”。

 此話並不誇張,因為中國大陸近代史上戰事多,又經歷了文革10年浩劫,中華傳統文化遭到一定的破壞,故某些傳統文化反而不如大馬華人保留得完整。而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年味,就更難與大馬比擬了。

 在歐美國家,春節(大馬多稱農曆新年)更多的是存在于華人社區或是中國城中;且屬于少數族群的節慶,並不是國家的法定假日。

 大馬則不同,農曆新年是全體公民的法定假期。吉隆坡的年味並非只存在于茨廠街等華人區。事實上,吉隆坡的年味是無處不在的。農曆新年前一個月,吉隆坡一些大街小巷掛就滿大紅燈籠,茨廠街裡更是張燈結綵、舞龍舞獅熱鬧非凡。

吉隆坡的年味是無處不在,大街小巷掛滿大紅燈籠。
吉隆坡的年味是無處不在,大街小巷掛滿大紅燈籠。

在大馬上了傳統文化課…

  在中國過春節,往往受到地域文化的局限,感受到的人文相對而言也較為單一。中國北方,家家戶戶包餃子是春節的傳統;中國最南方,春節則頓頓必有海南雞。這都是地方特色文化,傳統也比較單一。

 而大馬農曆新年的魅力在于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人們感受到不是某一個地區的文化與年俗,而是融合著中國南方多地區的傳統年俗和風情。

 我是到了大馬,才知道盆菜是客家人過農曆新年必備的傳統年菜,且盆菜必定要裝在一個圓盆裡,代表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盆菜起源宋朝,至今已經有700多年歷史了!

 我是到了大馬,才知道福建人初九拜天公比除夕夜都熱鬧。我是到了大馬,才知道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大馬華人要撈生。我是到了大馬,才知道大馬人的元宵節除了鬧花燈外,還要拋柑和拋蕉,那起源于祖籍福建的大馬未婚女子“拋好柑,嫁好尪(音骯,意丈夫)”的習俗……

 在大馬生活,我時常感覺慚愧,我對很多中華傳統文化並不瞭解。我是到了大馬,才補上那些傳統文化課的。

一起撈生好開心…

在大馬住久了,便喜愛上了客家人的盆菜和大馬華人的撈生。幾年下來,我家過春節(農曆新年)也開始多元化了——不僅種金桔和生菜(生財),還會擺放鳳梨(黃梨)。

 團圓年夜飯不僅有海南雞飯,而且必定還要有“七彩魚生”和盆菜。不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更是喜歡那種團團圓圓和熱熱鬧鬧的氛圍。

 記得初到大馬,我對“撈生”有過一個美麗的誤會:農曆新年前夕,吉隆坡很多餐館門前就掛上條幅廣告:“七彩魚生”。我那時看到這些布條廣告,難免納悶:餐廳這是在兜售從大海裡撈來的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兒嗎?因為缺乏對本地文化的瞭解,就只能望文生義:魚生,大概是活魚吧?“七彩魚生”就是五顏六色的、生機勃勃的熱帶魚兒吧?

 后來知道“撈生”的真正意義后,難免覺得自己好笑。原來,“七彩魚生”是以三文魚等生魚片為主食材,搭配醃姜絲及各種有顏色的蔬菜絲或水果絲。七彩繽紛的蔬菜絲不僅色澤誘人,而且還有講究——相傳在“人日”當天,古人以七種菜為羹,作為七日的象征。

 而這七樣菜取的是其諧音,包含了各種好意頭:芹菜是“勤”;蒜,就是要會“算”;芫菜便是“緣”;有魚,則是年年有“余”……

 在大馬,農曆新年期間的商業活動和應酬飯局,往往都離不開撈生。甭管多冷生的場面,一起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撈生后,氣氛都活躍了,大家也都熱絡起來了。

農曆新年期間的商業活動和應酬飯局,往往都離不開“撈生”。
農曆新年期間的商業活動和應酬飯局,往往都離不開“撈生”。

20180207heart03

年味獨特融合各文化

 有一年,我在雲頂一家度假村過農曆新年。原以為遠離市區,年味就會很淡。沒想到度假村裡依舊是年味十足,有“變臉”、雜技和功夫等各種華人傳統文化表演。

 走在度假村裡,會有頑皮的“財神爺”冷不防地不知道從哪裡冒了出來,派紅包糖果賀年。除夕夜,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素不相識,卻聚在一起齊聲高喊:撈啊發啊……那種感覺,既有我熟悉的年味又充滿異國風情。

 大馬華人既守舊又創新,除了融合中國南方多地區傳統文化之外,大馬的農曆新年還混合著娘惹文化和馬印風情。所有這些元素構成大馬獨特的年味兒。

農曆新年期間,吉隆坡各大商城掛滿紅紅火火的裝飾,逛那些琳琅滿目的年貨攤,聽那些喜氣洋洋的新年歌,感覺這才有年味。
農曆新年期間,吉隆坡各大商城掛滿紅紅火火的裝飾,逛那些琳琅滿目的年貨攤,聽那些喜氣洋洋的新年歌,感覺這才有年味。

中國年多了異國風情

 農曆新年期間,我喜歡去吉隆坡的各大商城,看那些紅紅火火的裝飾,逛那些琳琅滿目的年貨攤,聽那些喜氣洋洋的新年歌,感覺這才有年味。不僅如此,每個商城都會有一些文化表演。只要有心,總能讓人大長知識。

 去年,我在KLCC商城,興致勃勃看了一場文化表演。不僅有中國的文化,還混合著馬來人和印尼人的文化。我在那個表演中,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印尼竹琴“angklung”;源自印尼的竹琴是馬來族的特色樂器,是馬來人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征,也是爪哇人文化的符號。

 演出中,美麗的“新娘子”心靈手巧,棋琴書畫樣樣精通,廚藝女紅樣樣出色。她給我們演奏了歡慶的竹琴樂曲並一展歌喉,她唱的兩首馬來語歌曲,恰巧都是我熟悉的。當時我站在前排,忍不住和新娘子互動,跟她的節奏輕哼了起來“rasa sayang hey rasa sayang sayang hey……”當“新娘子”唱〈Dayung sampan〉時,我則跟著旋律,快樂地哼中文〈甜蜜蜜〉,“新娘子”和我,台上台下默契地互動,當我們彼此對視時,歡樂而真誠地給彼此露出“甜蜜蜜”的笑容——我們是彼此短暫的知音。

 馬來人熱情外露,他們善用笑容和歌舞肢體語言把人們的情緒都調動起來,讓人忍不住與之歡樂、舞蹈與歌唱。呵!這中國年居然就多出一分異國風情!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印尼竹琴“angklung"。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印尼竹琴“angklung”。
馮彬霞,法國籍華人作家,文章見諸于大馬、中、港、法、美等地區,發表作品約60萬字。2002年曾出版關于法國風情的個人專著。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旺旺到

相关文章

“警官”来电指撞后逃索财 女警及女护士没被骗

文冬冠軍歌唱學院 歌友踴躍出席團拜

檳榔嶼海珠嶼大伯公廟另一吸睛點 廟前賞請火廟後賞美景

◤旺旺到◢正月十五 紅包可以拆了嗎?

◤旺旺到◢正月十五 拋柑慶元宵

元宵節7禁忌 切記不可犯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