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買到錢不夠用? 先看保障 儲蓄投資是次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買保險買到錢不夠用? 先看保障 儲蓄投資是次要

    買保險要回歸原始考量,勿越買越窮。
    買保險要回歸原始考量,勿越買越窮。

    獨家報導:葉愛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吉隆坡13日訊)你是保險奴嗎?從人壽、醫藥、意外、再到投資儲蓄保險,滿櫥保單未來看似很有保障,殊不知不但買不對,還越買越窮;理財師提醒買保險應回歸初衷,不應以儲蓄或投資為大前提!

    買保險就像買房子,都需要長期繳款,一買就是10年、20年, 甚至是終身繳費;卻有者付了許多年才發現,基本保障保不夠,卻買了一堆非迫切性的儲蓄型保險,導致騎虎難下,不繼續繳款最后連本也賠上,得不償失。

    儲蓄投資屬附加價值

    特許財務規劃顧問及特許壽險審核師張梅香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買保險首先就要弄清楚保險的原始功能,那就是用來抵消債務及完成個人財務責任或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當受保人喪失工作能力或經濟價值受損時,保險即可用以賠償投保人的損失,只要抓住這一點,消費人自然不會被保險代理口若懸河的銷售話術左右。”

    如今市面上最流行的保險產品之一是儲蓄型保險,或投資聯結型保險,這些產品雖沒問題,但張梅香指出,保險不應以儲蓄為大前提,應以保險原始功能為出發點,因為大部分人余錢有限,那就必須買重要的先,否則買了一堆儲蓄險,辛苦了自己,回報卻和定期不相上下。

    “保險一簽就是長期的承諾,雖然保險存在保障及儲蓄雙重功能,但保險的原始功能永遠必須排在首位,所謂儲蓄回報或投資回酬只是次要,是一種附加的價值。”

    從餘錢規劃

    至于保險要買多少才夠?無論買什么都應量入為出,保險也是,張梅香說,先了解自己每月的收入、支出、資產及負債,之后得出每月的可支配收入,從中再規劃如何購買保險,才不會越買越窮。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許多人或會說,每月扣除開銷后口袋已所剩無幾,怎么買保險?她反問,所謂每月開銷,有多少是必須,又有多少是奢侈消費?

    “這是消費者首要捫心自問的,理財首要條件是對自己誠實,才能算出自己每月真正的基本開銷。”

    甚麼保險應該先買?

    市面上的保險種類一籮筐,手上所有的錢就那么一丁點,那究竟什么保險最該先買?

    豐隆保險代理謝錦彬向《中國報》指出,買保險的順序應該是人壽、意外、醫藥卡、36種疾病、最后才是教育保單或儲蓄保險等投資聯結型保單。

    買保險首先需了解投保人在家庭所擔任的經濟角色,若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那首先要先轉移可能失去他后,所將面對的經濟風險。

    首先是人壽及意外險,再來才是全家人及小孩的醫療保險,畢竟若生病將需要花費許多錢。

    舉例一個雙薪家庭,丈夫(35歲)月入5000令吉,妻子(35歲)4000令吉,育有兩名孩子,最小的今年2歲,仍需保姆照料,最大的7歲,剛入小學。

    “針對上述例子,丈夫若是家庭經濟支柱,倘若他意外逝世,家庭經濟將會瞬間陷入危機,以他月薪5000令吉來計算,年薪就是6萬令吉,大孩子今年7歲,至到他畢業大約還有11年。”

    “通常我會將其年薪乘以10至15年來計算,保額應該大約介于60萬至90萬令吉之間,若他有抽菸,那月保費將介于300至400令吉之間,但無論如何,實際保費還胥視個人的健康史、體重等。”

    當然,他說,計算保額的方法很多,有些會以現有資產、債務、開銷來計算,上述計算方式只是其中一個方法。

    多買的保單怎麼辦?

    若為應酬朋友或親戚,此前簽下許多儲蓄類型的保單,花了不該花的錢,才發現本身基本保障原來買不夠,該怎麼辦?

    張梅香說,如果在資源限制下,就必須衡量金錢虧損的風險與承擔喪失經濟價值風險之間的利害。

    “此前市面上有許多保險代理員為了自身利益,只售賣單一種類的保單,即所謂存個6年、10年便無需再存的儲蓄型保險,其實這類稱可拿3代的儲蓄保險,保費不但高昂,保障其實很少,只是將未來20、30年的應該繳付的保費提前在10年、12年內繳清。”

    “如果已供了數年,才發現之前把大部分錢都花在買儲蓄保險,花了不該花的,基本保障卻買不夠,我還是那句老話,衡量過需要與重要性再做取捨。”

    針對時下許多社會新鮮人,手頭可支配收入並不多,張梅香稱,時下非常流行的投資連結型人壽保單可以是過渡期的選擇,但就必須依階段進行保單檢驗。

    “可以考慮購買最低廉的定期人壽保險與單一醫藥保險加上純意外保險,但因為利益的關系,通常代理員都不會介紹。”

    投資連結型保單只是過渡保單

    市面上許多保險代理員稱,投資連結型(Investment-Linked)保單堪稱一份完整的保單,保障涵蓋了人壽、醫藥、嚴重疾病、意外及投資/儲蓄,但張梅香認為,短期而言確實還是不錯的產品,但若長期投保,各類保險分開買仍是最佳的選擇。

    張梅香解釋,短期用以抵消貸款債務,伸縮性比一般傳統的遞減型貸款保單強。對個人而言,如果不幸短期做出索賠,從投資角度來看,“本益比”其實極高。

    “但長期的話,如果沒階段性的作檢閱則恐有保障不足之虞,這就是為何會建議分開購買保單,消費者也能清楚保費的漲幅。”

    單位價值不獲保證

    此外,她說,根據保險法令,保險公司每年在扣除所有支出及賠償后,剩余的盈余是必須和傳統保單持有人分享,這長期對保險公司而言是一項負擔,但投資連結型保險持有人則不享有這些分紅。

    “而且投資連結型保單的單位價值並不獲保證,而是隨市場表現而波動,再者保費特別是醫藥卡都是不固定的,並會跟隨年齡、職業性質的轉換、市場賠率及個別公司賠率而進行調升,所以附加所有保障利益的投資連結型保單,只是過渡期較理想的選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