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生活主題.昔日人人爭拍全家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富生活主題.昔日人人爭拍全家福

報導:譚絡瑜
攝影:劉洁雲/陳梓健



本地傳統的照相館,擁有超過大半世紀的歷史,華人在南洋落地生根后,照相館也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記憶。但時代變遷了,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照相館已是黃昏行業,一切已回不到過去……

■學徒說故事

胡兆海(Andy)︰吉隆坡半山芭海景數碼攝影老板,08年代入行學師,從學婚紗攝影出身,之后開相館經營至今。

走入相館,師傅對你說:“先梳個頭。”



走進昏暗攝影棚,在角落的鏡子前,拿起不知多少人用過的梳子,把頭髮梳一梳,沾一沾那罐油膩髮蜡,把頭髮弄得服服貼貼。

接著,師傅拿著相機進來,指一指藍色布景前的木凳:“坐下!”就乖乖端正坐下。

師傅說:“坐直,望前面。”挺直腰,睜大眼看住相機。“頭低一點,向左側一點,好,不要動,一、二、三。”

“卡嚓!”閃光燈照得雙眼一陣暈眩,照片拍好了。師傅說:“明天來拿!”

老相館靜悄悄消失

當年從中國下南洋的華人,在異鄉工作,都會選定某一天,隆重其事地換上一身體面整潔的衣服,到照相館去拍照。然后,將沖洗出來的黑白照片,連同辛辛苦苦打工存到的錢,一起寄回中國鄉下,讓家人父母妻兒一解相思之苦。

如今,我們早已忘了上照相館拍“全家福”這回事,不少傳統相館也在我們沒察覺之中,靜悄悄消失了。

位于吉隆坡半山芭街場上的海景數碼攝影(SEA VIEW),自從2003年正式開業以來,見證了本地照相館受大時代及電腦科技沖擊的變遷,10年內,其他同業紛紛關店、轉型,它依然可以在原地挺到今天,老板胡兆海(Andy)坦言多虧有外勞生意可做。

經過這間照相館時,被躺在玻璃櫥窗里的古董相機,以及已經褪色的舊菲林盒吸引目光。走入店里,仿佛時光倒流,桌上牆上密密麻麻貼著各種各樣客人的照片,黑白照、彩色照、個人照、家庭照。攝影棚更是經典,牆上掛著人工手繪背景,椅子至少有30年以上歷史……像海景這種典型的傳統照相館,已經買少見少。

也許在檳城、怡保老街,還能找到保持“古早味”的照相館,但在吉隆坡很多已經消失。四十多歲的老板Andy一一道來,他記得70、80、90年代,半山芭一帶的相館有:國際、彩虹、麗士;陸佑路有浪漫;燕美路有總統、美麗;八打靈再也有麗光……如今,除了麗士、浪漫,其他都已結束營業。1969年起開在半山芭街場上,曾經無人不識的國際攝影相館,就是他當年入行做學徒之處。

2000年,師父兼老板退休,他與其他兩個師兄弟接手,繼續經營婚紗攝影。當時,數碼相機開始進入大馬,但他們依然採用傳統菲林拍攝,結果,3年后經不起與數碼攝影競爭,宣告“散Band”結業。

Andy把與複印店分租的半邊店舖頂過來,換了名字“海景”繼續經營,2004年從舊址搬到同排的現今這個店面。2005年,他正式放棄菲林轉用數碼相機。

轉型開相機店兼沖洗照片

數碼攝影進入馬來西亞不過十數年光景,許多傳統照相館紛紛被淘汰。

“數碼科技的沖擊真的很大。”Andy不無感慨:“我身邊很多師兄弟和同行都已經轉行。”繼續留在這一行的,也都逐漸轉型,有的專做婚紗攝影,有的轉為投標替學院生拍畢業照,也有一些進攻購物商場,開相機店兼做沖洗照片生意。

傳統照相館生意越來越難做,Andy表示,以前相館主要收入來自賣菲林、電池,沖洗照片,利潤不多但長做長有。過年過節或逢結婚旺月,相館生意特別紅火。

但這一切好景,自從數碼相機出現后,迅速改變。他已經多年不賣菲林,擺在櫥窗里的只是空盒,收著當作紀念。

現今,人人用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拍照,很少會上照相館沖洗照片。過去,照片洗出來收在相冊里,現在照片都存在手機、電腦里。

“很多來洗照片的客人說,因為爸爸媽媽要看,所以才把照片洗出來。”

他嘆道,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這是不可違抗的現象,一切已回不到過去,傳統照相館已是黃昏行業。

■客工史輪回

南洋客工歷史再輪回,但主角已換了人。傳統照相館師傅不但拍外勞的證件照,也為緬甸外勞拍結婚照、印尼外勞拍baby照。照相館用同樣的方式,記錄著這片土地上不同時代人們的故事。這一切,會延續到何時呢?

今日外勞留影寄相思

海景數碼攝影老板胡兆海有兩個孩子,兒子、女兒小時候的照片,目前掛在牆上當生招牌;現實中,孩子都已上小學了。太太接送孩子上下學后,會過來店里幫忙顧店,其余時間都是他一人掌店。

訪問中途,一名年輕印尼外勞上門拍證件照。訪問暫停,他拿起相機,熟練地給客人拍照,然后不用10分鐘,在電腦上調一下色,把照片印出來交貨,搞定。

Andy當學徒的時候,師父曾經告訴他:“如果連Passport照都拍不好,你就做不到顧客的生意。因為如果顧客不滿意他的人頭照,怎會回頭讓你拍他的結婚照、家庭照呢?”

傳統照相館師傅都是學師出身,拍人頭照最拿手,可惜這門技藝未來可能也不再吃香,當證件照用機器、webcam取代拍攝,拍證件照的師傅就無用武之地。

Andy早年拍過無數婚紗照、家庭照,現在已經很少,主要給外勞拍Studio照,讓他們寄回家。孟加拉、印度、緬甸、印尼外勞站得直挺挺,頭髮梳得整整齊齊,表情認真。也有幾個年輕時髦的,擺出搖滾歌星甫士,背景經過photoshop,換成KLCC國油雙塔或藍天碧海樹下,很有寶萊塢明星Feel。

我們看了可能會發笑的照片,外勞們卻珍而重之,歡歡喜喜寄回家鄉向親友愛人報平安、訴說相思之苦。

Andy說:“其實,現今的外勞就像以前我們爺爺婆婆那一輩,來南洋打工,存到錢就上相館拍照片寄回去給家人看。”

時代變遷了,現在來大馬打拼的外勞,重覆華人過去的歷史,延續著傳統照相館的生命!

多虧有外勞才有生意

Andy至今無法理解,20、30年來成本起、機器也起,但沖洗照片才起那一點點。20年前,沖洗一張3R照片25仙,現在洗一張4R照片60仙,沖印照片的利潤根本追不上二三十年來飛漲的成本,也使相館收入益發微薄。小本經營的照相館要維持已不容易,更沒能力投資幾十萬令吉買新機器,談何轉型?

今年起,政府規定申請護照與申請身分證一樣,現場提供免費拍照服務,不再接受外面照相館拍攝的照片。這個新措施,對主要依靠拍證件照生存的傳統照相館來說,又是一個沉重打擊。

“10年前,身分證照片沒得拍了,現在護照照片也沒得拍,只剩下申請駕照、簽證等一些証件照可拍,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連這些生意也會失去!”

他認為,傳統相館可能在未來10年內消失。

他的店由于開在半山芭,附近外勞多,只要還有外勞,就有一些簽證照可以拍,仍可維持生意。但10年后呢?他也不敢多想:“見一步行一步吧!”

同場加映
還是照相師傅了得!

記者:譚絡瑜

多久沒有去照相館拍照了呢?自從有了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后,就不再去沖洗照片,也就不上相館了。

同一間相館、同一個房間,我曾坐在同一張椅子上,在同一盞燈下,拍過駕照、IC、Passport和許多申請這個那個的人頭照,14歲、18歲、21歲、25歲、30歲……40歲,一眨眼,歲月就這樣過去……

由于需要用到照片申請證件,上星期去住家附近購物商場里面的相機店拍證件照。那個19歲靚妹店員木無表情,隨手拿起一架小小的數碼相機,半句話沒說,“卡喳”一聲就說拍好了,叫我半個小時后去取。

因為店里生意好,他們忙著幫客人沖洗照片和賣相機。倒回去拿照片時,差點吐血,我自己用手機也比她拍得好嘛,這樣還要給12令吉。照片實在太醜,沒法用。

過幾天回去以前住美達花園的相熟照相館,大街上第一間、青色Fuji招牌,叫“首都數碼攝影”。從前洗照片和複印東西,都來這里幫襯,已經好幾年沒去了。算是“老街坊”的相館老板Uncle,一看到我就說:“很久不見喎!”在寶敦經營相館至少35年,Uncle現在快70歲,頭髮稀疏了,皺紋多了,也很少親自拍照,自從相機數碼化后,他店里生意大不如前。

今天由Uncle的兒子操刀幫我拍。果然,專業師傅就是不同打工靚妹仔,照片洗出來,非常滿意,師傅還是師傅啊!而且價錢一樣是12令吉,還送CD。

他說,從上個月起,申請護照有現場免費拍照服務,相館生意又少了一大截。聽了心里很難過,傳統照相館的光輝,真的和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了嗎?

■拍照好幸福

許多傳統照相館因為跟不上大時代步伐,而慢慢遭淘汰,也有一些相館成功轉型,在科技新浪潮沖擊之下站穩腳步,樂觀面對未來挑戰,FOTOREX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跟著時代走不會淘汰

吉隆坡新街場路上的FOTOREX(麗士),創立于1983年,迄今31年,另有一間分店開在雪州八打靈再也的Jaya One。這家最初由做婚紗攝影起家的照相館,2000年轉為專門拍攝人像,現在是肖像攝影佼佼者,專拍畢業照、家庭照、個人照及學院活動。

走入新街場路的FOTOREX,兩間舖位打通的店面,寬敞明亮,底層展示著鎮店之作:右邊是敦馬哈迪,左邊是霹靂蘇丹阿茲蘭沙,往里面走,還有彭亨蘇丹阿末沙、汶萊蘇丹博爾基亞,這些名人肖像都是老板陳志強(CK Tan)的得意之作。

在聲名赫赫的名人肖像旁邊,有各種各樣的家庭照、畢業照,果然如其店外招牌的注釋:肖像皇宮(Portrait Palace),肖像——就是他們的核心價值。

馬來西亞照相館曾經輝煌一個世紀,那是在電腦、數碼相機、智能手機還未出現之前。當時很少人買得起昂貴的相機,也只有照相館的黑房能沖洗黑白照片,每張在相館拍的照片都很珍貴。現在,數碼照片存在電腦里,無法時時刻刻看到,也摸不著,按一個Delete鍵就會消失,令人擔心照片是否變得沒價值了?

也是雪隆攝影公會副會長的陳志強認為,不管時代怎么變遷,人們還是懂得欣賞照片的藝術美感,珍惜照片的價值。

現代人不再沖洗照片

照片是人生印記,每個階段都留下珍貴記憶,比如BB出生、生日、小學、中學、大學畢業、結婚生子、大壽,人們用相機記錄珍貴回憶,而照片就是永久保存這回憶的載體,即使在數碼時代也是如此。

但他也承認,現代人的確很少把存在手機、電腦里的照片沖洗出來,對相館生意肯定有所影響。根據一項統計,全球有數以億萬計的數碼影像沒有沖印出來,有商業嗅覺的人看到了這龐大商機。

“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人Flush出來,讓他們願意沖印照片。”

他看到身邊很多例子,很多人帶爸爸媽媽去旅行,回來后老爸老媽投訴了很久,都沒看到旅行的照片,兒女說照片收在手機、電腦里,但老人家不懂得用電腦,也沒有面子書,怎么辦呢?所以說,照片還是需要沖印出來,至少一些人仍有這樣的需要。

他帶母親去旅行,一回來就趕快把照片洗大大,框起來給她,他開玩笑道:“免得她嘮叨我!”

轉攻人像攝影勇往直前

時代轉變,攝影生態也隨之改變。他舉例,過去在八九十年代,吉隆坡一帶每有一個新住宅區,就有人搶著租下店舖開相館,一排商店里至少有兩三家相館。可是,根據攝影公會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七八年來,新的住宅區里完全沒有新相館,反之,一排商店里倒是至少有一兩間寵物店。

近年相館關的多開的少,目前仍在撐著的傳統照相館,該如何繼續?一些相館兼賣其他手機、文具、電話卡,但這並非轉型,而是慢性淘汰。陳志強本身的看法是,與其做得雜,不如做得專,于是他在十多年前毅然做了一個重要決定。

活在競爭激烈的年代,要比別人早看到出路,眼光遠、腦筋動得快,總是比較有優勢。1998年,婚妙攝影受經濟不景影響,他意識到必須做出改變,于是有了轉型的打算。2000年,正式放棄婚紗攝影,專做人像攝影,積極做巿場推廣和在購物廣場做路秀宣傳,拓展新客源。2005年,他全面改用數碼相機,在最先進的攝影和沖印器材上投入龐大資金。

2007年,當傳統相館開始受到數碼相機浪潮影響,紛紛感到壓力,一些同行選擇結業退出,他卻大膽決定在八打靈再也地區,尋覓理想地點設分行。目前他的團隊超過30人,包括專業攝影師、沖印技術人員、電腦專才、巿場人員和店面員工。他們的固定顧客,包括國內外許多學院,包辦拍畢業禮和畢業照,口碑不俗。

當別人退場,他卻開拓新巿場,這需要勇氣,當然也需要有資金。如今,總行與分行生意都不錯,FOTOREX腳步站得比以前更穩,他的膽識、策略和對巿場洞察力、行動力,都是成功背后的原因。

上相館拍照是大事

陳志強入行的故事,在很多關于他的專訪里都提過。

他年輕時曾駕駛羅厘,一邊帶著相機到處去拍照,發燒到在家自己做間黑房洗照片,后來興趣變成職業和事業。與很多人一樣,他對傳統照相館有一種情意結。從前上相館拍照是很大陣仗的事,他記得小時候,兄弟姐妹六人跟著媽媽上街,小孩有得去BB Park好高興,卻被大人拉去相館拍照。當時,武吉免登有間老相館叫做“中國”,地點就是現在武吉免登Lot 10前十字路口的麥當勞快餐店。

現在,FOTOREX,變成很多吉隆坡人的回憶。陳志強有時走在街上,會被人認出,“Mr.Tan,你是我們家庭照的攝影師。”

多年前他搬新家,發現原來周圍很多鄰居,都曾上過他的相館拍全家福。30年來,當家里兒女畢業,一家大小到FOTOREX拍照的不計其數。最高峰時期,半山芭總行樓上三四個攝影棚,常常同時有十多個家庭輪流拍全家福。

■服務一條龍

傳統照相館的前途,不論煥發的是夕陽余暉或朝陽晨光,只要找到方向,未來依然可以生存,甚至經得起歲月考驗,一代又一代延續下去……

有人來沖印照片我開心

近年來,攝影這個行業里出現越來越多Freelance攝影師,對于傳統照相館也是不小的沖擊,因為開店必須負擔每日開銷和人工,成本肯定比打游擊的Freelancer來得沉重。

但反過來想,照相館可以提供拍攝、化妝、沖印、包裝等一條龍服務,這點就比后者占優勢。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守住巿場的同時也深化拓寬巿場,就是生存之道。

當一些人抱怨生意越來越少的時候,陳志強主動去創造。“我創造機會讓人去拍照,創造機會給人沖印照片。”方法包括為顧客提供服飾、化妝、進口,精美高級相框等。

從幾年前開始,他就想方法鼓勵人們沖印照片。“店里的機器擺著不用也會壞,沖印的藥水會變質,所以必須想。”他也在Groupon、Living Social上做沖印照片優惠配套,反應良好,一洗就幾千張,雖然利潤不多,“但只要看到很多人來沖印照片,我就很開心。”

有人說照相館是夕陽工業,但在陳志強看來卻是朝陽工業,未來攝影業仍有許多發展空間,關鍵在于如何用創意思維去開創新機會。

“我告訴我的兒女,不用擔心未來,淘汰之后剩下來的是強者。”換言之,根基打得牢,認真經營,與時並進,就無畏挑戰,以上思維用在其他行業皆準。

肯投資生意走不了!

移民局從今年4月1日起,在現場為申請護照者拍攝照片,並不再接受外面相館拍的護照照片。全國傳統照相館生意因此大受打擊,平均下跌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雖然攝影公會仍在與有關當局爭取,希望開放讓公眾自行選擇,但暫時未有進一步消息。

一些攝影業同行擔心,未來或許連駕駛執照照片也沒得拍。陳志強表示,可以理解這層擔憂,也看到了新科技遲早會全面取代傳統技術的一天,所以更要適時調整步伐。他舉例,如果未來有一天,手機可下在到一個自動拍肖像的app,他的生意可能就做不下去,必須開發新的經營模式。

他也吃過追趕新科技的苦頭,2000年剛開始起用數碼相機,用万多令吉買回來的新相機,只用了一兩年就被淘汰,必須又花錢買新款。

但他認為,提升攝影器材是必需的,否則就會被淘汰。他的想法是,與其為了省錢而買便宜器材,產品效果不理想,生意只會越做越差,不如投資在昂貴的器材上,保持品質才是最重要的法門。

陳氏風格開一片天

不跟風,寧可放棄紅海,開拓藍海巿場的策略也是他成功之道。

90年代,有別于傳統相館的Studio手繪實景布景,陳志強採用油畫效果的布景,曾經被顧客嫌單調,但后來這種古典高級的背景,卻更受新一代顧客喜愛。

此外,他也向西方國家的攝影方向取經,領先行業採用airbrush修飾照片,制造出立體的肖像油畫效果。

當時,行內流行起方便快捷的台灣人像蝴蝶光拍攝,台灣師傅覺得,他用airbrush費勁又骯髒,但他堅持自己的攝影風格。時至今日,許多顧客上門找他拍照,也是因為欣賞他的陳式風格。

樂觀的他認為,傳統照相館在面對嚴峻挑戰的十字路口上,只要找到方向,未來依然可以生存,甚至經得起歲月考驗,一代又一代延續下去。相館煥發的是夕陽余暉或朝陽晨光,觀乎個人心態和經營精神。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