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祭做足才能慎终追远(第2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殡葬祭做足才能慎终追远(第2篇)

报导:许雅玲
摄影:刘洁云



《十分专题》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马华人义山的价值,必须先从慎终追远说起,接下来,再谈环保和教育。

慎终追远,用最通俗说法便是:死者留给活人什么?活人如何对待死者?



对此,大马孝恩文化基金会执行长王琛发博士说,后裔做到照顾好祖坟、感恩先人、彰显死者的哀荣,至少留下属于家族的美好话题,有利于后代子孙的学习和教育……

“华夏文化以伦理德行为尚,在殡葬方面强调慎终追远。”王琛发说。

墓葬之孝道其实是儒家“仁”的最基要表示。《论语·为政》中,孔子把孝道形容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南洋有墓葬之冢坟、有子女为父母立碑,有祖先崇祀之习、包括孩子以十二干支命名,可见地方上相当地传承祖先文化习俗。

“自古以来,墓园之主要功能,其实不仅在于埋葬死者,还在于满足活人祈祷死者入土为安之心愿。一旦安葬死者的步骤完成,未来,逢年过节的祭祀活动,便是保存和彰显后人对死者的记忆延续。”他说。

延续传统殡葬礼仪

慎终追远,首先就是要做好殡和葬。殡葬礼仪需要亲友参与,需要他人对死者评价。亲友通过吊丧和致奠来肯定死者,也是向亡人的子孙承诺,不会断绝与原本死者原来建立的关系。死者生前参与组织会赠送挽联或花圈、各自或联合诵读奠文,都是在教育大家,好人会受到肯定。

“这一切,看来不止有助家庭度过少了亲人的变局,也有利鼓励生前为善。”王琛发说:“在殡葬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延续,叫祭。死者只能死一次,死者的祭祀却是可以周而复始地持续,也可以不断扩大参与人数。”他说。

殡、葬、祭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完成“慎终追远”完整礼仪。加之,历代华人迁流他乡开拓新天地,需要依靠着延续传统殡葬礼仪的社会教育,才能在异地重塑自身文化认同。这是大马华人维持义山、供奉神主和建立祠堂的“坚固”理由。

“慎终追远,就是要细心地对待一个人的人生,直到他最后那一刻,使生者没有遗憾,死者也没有遗憾。”王琛发说。

义冢免除生者彷徨担忧

“早年,先民南来开荒辟地,他们是付上回不了家的代价,家乡的妻儿也成了孤儿寡妇。”王琛发说:“甚至他们可能遭遇生命难保的厄运。”

为了将“客死异乡”的同仁善后,籍贯会馆当仁不让。能有义冢(公冢)之存在,而又能常年做到“义祭”,有助于安抚生者异地谋生的彷徨,免除变成异乡无主孤魂的担忧。马六甲三宝山《大功德主曾公颂德碑》碑文,便传颂甲必丹曾其禄“或死丧而无依,则买山为之葬”之善行。

槟城广东公冢有座老坟,“粤东清显祖兴潜叔公奕郑公府君墓”,据说是一座衣冠冢,也一度是槟城顺德会馆同人在会馆成立前的聚会象征,被当成“总坟”祭祀曾多次重修。

“子孙已落地生根,但先民想认祖归宗,他会选择在当地埋葬,建构他在子孙的美好记忆,并在中国建衣冠冢。”他说:“我想,不论坟墓里是否埋有死者,如果缺少了祭祀传统,必然影响当地华人承先继后的前景。”

义山章程保文化传承

王琛发说,“为了用义山作为民族教育,以及保护文化的传承,义山章程亦成为重要的社会规范。”

相较于中国的宗族墓园,大马义冢显然跨民系、跨血缘,这有凭据:

槟城峇都干冬的福建公冢,众董事于光绪丙戌年刻在凉亭石屏上的《福建第三公冢规则》第二十九条说明:“凡我闽省人等,娶别种妇女为妻妾,既遵我圣教,则能葬此冢地。如我圣教中人,有入异端者,则不能葬此地。若入异教之人,要葬时,诈骗无报明白,后日被理事人察出,该坟当移埋于他冢。乃即重罚,以警忘本。”

甚至,在20世纪前,不少华人义冢颁发的章程,居然是把辫子当成坚持“圣教”的民族归属特征,竟规定没有绑辫子的遗体,不准在华人义冢下葬,以此避免华人子弟改奉基督教、伊斯兰教或者是与外族通婚。

殡葬面对污染挑战

火葬最环保?王琛发说:“不可能!现代人说土葬占地,要把祖坟也挖掉火化,想要节约土地环保,后果是:减少了使用土地?增加空气的有毒污染浓度,制造更加致命的生命污染。”

王琛发说:“在古代,大木材容易获得。尸体先在密封后的棺内腐化,被里头的寿衣、火炭、香料吸收尸水和杀菌;在地下又进一步腐化,同时腐化造成棺材内消耗氧气也产生杀菌作用。”

最后,轮到棺木腐化,泥土的微生物又再杀菌和吸收棺内尸化与杀菌后剩余的布料等有机的物质,土地便安全。因此,入土为安,也安众人。

他说:“我认为,古人把心灵环保和物质的环保都做足了:选最有灵气的山头,给最亲的人下葬,并且严格规定:树木,砂石泥土不准变卖,平地留给将来种树。”

义山的山水被照顾,邻近村落便确保生态链被保存良好,大家就会感受一年比一年资源丰富、生活更安定。这便是古人的风水,现代人的环保。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土葬火葬都遇上污染课题。大木已非到处可找到的便宜物质,人们改用充满化学质的薄棺木,尸体生前死后长期吃进和注入重金属、抗生素、防腐剂。

“不管土葬火葬,都要考虑克服污染。这是义山和殡葬业者必须重视的社会责任和新挑战。”他说。

姓名后加“合”字有用意

根据过去南洋习俗,死者家属收得帛金亦捐义冢作为香油钱,以支持设立私塾或救济贫老等社会福利,表达了“义”的教育。

有机会细读全国义山碑文上募捐者的资料,不难发现有趣现象:有很多捐款人姓名第三字是“合”字。有学者认为,“合”是潮州人专用字词。

“错!姓名后加‘合’字,散见于英属新马、婆罗洲和缅甸,泰南与荷属印尼的碑铭,这不是单属潮州人的习惯。”王琛发说:“清末民初南洋广西人的会馆,1950年代的帮会会簿也有合字,意味:本人代表地方收了多少钱。所以,合,既不是名字,也不是籍贯用法。”

早期,海港地区跟开发地区的人,要互相接应,货品才能出去,人员都是来往两地,也可能生死两地。因此,在一个开发区,地方领导在地方上集齐200万捐款,带给港口或其他地区的义山或社会组织,但他不能把所有人捐的零散数目,一一记录在碑文上,只能在他名字后附“合”字,表示:某某合了他的地区多少钱过来。

日后,他的地区的人来到,看到碑文,如果“合”的钱超过200万,表示领导谦虚,私下加了钱也不张扬个人;如果“合”的少过200万,那就是领导吃钱,要马上找他追究。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