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鵬:雜亂有章──不支持華教?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周若鵬:雜亂有章──不支持華教?

詩人,卻不安分于寫詩,科技創業、魔術舞台均有所涉。雜七雜八,然自有文章。

其實當時把孩子送入國際學校,就有想到自己是馬華寫作人,會不會惹人詬病。必然會的,因為開始時我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妥,不過很快就把這些枷鎖拋諸腦后。果然,后來就有讀者留言批評我不支持華教。



我用中文寫作、從事中文出版、為華教演出、到獨中談文學、到華小當比賽評委,就因為沒把孩子送入華小,就算不支持華教。華人應該要懂華文,通過華文方可直接接觸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向來如此認為,但我從前很堅持,現在仍然認同卻不執著了。

因為我后來覺得,我們的執著源自壓力。政府方針不支持母語教育,華社唯有自力更生,維護民族的語言和文化。馬來社會也執著于維護他們的語文,也因為外國文化入侵的壓力,甚至有人舉劍高呼馬來人不會消失。(從來沒有華人擔心華人會消失、印度人擔心印度人會消失。)就像四面是怒海,我們只好團聚在孤島上,日日擔驚受怕,不斷提醒自己,我是華人要學華文我是華人要學華文。

在單一語文的台灣、香港、日本、韓國、美國,你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民族信心,外來文化經過消化吸收,變成生活一部分,沒有誰擔心民族身份會褪色。美國人可以說“long time no see”,還懵然不知是中文直譯,在污染著英文文法;台灣人說“拷貝”(copy)、“歐巴桑”(日語);日語中借用中文、英文的例子不勝枚舉。而我們的前首相用了個Bajet,民間就議論是不是污染了國文。



過度維護就容易陷入排他的二分法邏輯:不讀華小,就是不支持華教。那麼,入讀國中而非獨中,算不算不支持華教?入讀國中還不選讀華文,算漢奸了吧?我中學在獨中,沒考高中統考就升學,居然也有人說我不支持獨中。當時的我和現在一樣,非常清楚方向,閒言閒語一笑置之。

我選讀獨中為的是挑戰比較高的程度,而且能讓我節省一年,盡快畢業創業(我小學六年級已立志創業了)。現在為孩子選擇教育環境,是以他的個人特質為考量,華教不華教,不是最重要的。放眼整個華文世界,就不會覺得自己被圍困在孤島,小孩生活在一個馬華寫作人的家庭,又怎麼可能離開華文和中華文化呢?三字經、弟子規、成語故事等,或多或少都會接觸。

華教的確需要維護,因為面對的威脅是真實的。華小是華教的基石,更需要大力支持。但與此同時應該開闊心胸,無須排他。我說這番話特別有感觸,因為在三十歲以前,我是非常執著于語言的,為什麼改變了呢?也許因為看見身邊不諳華文的華人朋友,“身心健全”,並沒有華教人士說的“有精神面的缺陷”。我也有不諳馬來文的馬來朋友,也沒像政府說的“失去了民族的靈魂”。縱然母語不太行,華人還是清明掃墓,馬來人還是歡度開齋節,每個人也都能在社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生活得好好的。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