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第一篇)父母要教会孩子的事 向怪叔叔说不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儿童安全(第一篇)父母要教会孩子的事 向怪叔叔说不

报导:潘有文
图:李玉珍
父母应积极教育孩子提防怪叔叔!



国内近日接连发生企图拐童和强吻小学生案,包括新山一所华小巫裔学生险遭歹徒强抢,幸母子极力反抗脱险、雪州梳邦小学一女生遭外劳强吻等,敲响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安全警钟。教育小孩保护自己,以及关注环境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小孩子的安全,不是单方面的事,与其只是依赖保安和警方,父母不如教授孩子明确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出事几率。

企图拐童和怪叔叔非礼小女生的案件频传,家长与孩子平时的沟通,将是避免孩子陷入险境的关键。



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学,不应贪一时方便,让孩子面对魔爪威胁,必须给予孩子明确的指示。

“例如,孩子在学校等父母,有时父母塞车迟到,之前就要给孩子建议,不要走出校门,应在远远可看到父母汽车的学校范围内等候。”

大马注册及执业心理辅导师郑明辉表示,父母可以进一步告诉孩子,一旦自己迟到超过半个小时,就要进去校园内等候,父母可在停车后进学校寻找孩子。

拐童案隔不久又来

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提供孩子面对实际情况的方法,才能有效防止发生悲剧,这些道理人人皆知,但往往没有实行。

“我们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Take for granted),只有在发生事情后,才来紧张。”

虽然现在人人都在谈论孩子安全,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郑明辉认为可能不到两个月,当没有人再谈这个课题,一切便会回复原状。

拐童和怪叔叔问题,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在郑明辉的观察中,我国每两三年就会发生此类现象,经媒体报道发酵成大课题,人们就会再度聚焦。

“这个是社会的问题,牵涉家庭、治安、体制,不只是儿童的问题,也包括家庭如何看待孩子的安全。”

郑明辉也是马来亚大学人类学和社会学荣誉硕士。

由社会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普世问题,不只发生在大马,也发生在其他国家,胥视社会把它当成是全国新闻或地方新闻而定。

毋庸置疑的是:相较二三十年前,各校已大力改善保安工作,以前的学校可以不关门和没有保安人员,但现在不少学校已禁止家长在放学前进入校园,校门只在放学前十分钟开放,而且只有老师可以进出。

然而,孩子在登上家长汽车前,那一小段的距离也可能面对歹徒强抢的危险,是否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呢?

郑明辉指出,若小学和中学也像幼儿园般严格,需要家长来带才能让小孩离开,这个方法并不可行,“小学的学生这么多,要如何实行呢?”

“硬体”和“软体”必须同时进行,前者是指学校和警方方面,加强各种安全措施和巡逻工作,后者就是回到父母身上,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要求孩子在视线范围内

小孩的安全问题,与父母的安全醒觉意识息息相关,父母平时常常灌输孩子注意一些安全细节,就能让孩子养成习惯,关注自己的安全。

“父母从小要教导孩子,例如带孩子出外,确保孩子在视线范围内,尽量不带孩子到人潮拥挤和复杂的地方,即使需要前去,也须要拉着孩子。”

但是,并不是每个小孩出门都想让父母牵着,尤其是小男生,他们或不要让人觉得整天都赖在父母旁边。

郑明辉表示,一般小学生并不介意让父母牵着手,但是只要亲子关系亲密,即使已是中学生,像他的女儿,依然还是习惯出门牵着父母的手。

他建议父母带孩子外出时,应该要求孩子不要走在自己的前方,最好是平行或在身后,因为在视线范围内,才能确保孩子的安全。

即使孩子在附近玩耍,也要让孩子知道必须看得见父母的身影,免让歹徒有机可趁。

不说:不可以!
而说:你应该…

为人父母者,一旦紧张孩子,“不”字神功就会脱口而出:你不可这样!你不可以那样!

“许多孩子听不到‘不’,只听到‘可以’,应该说:为了防范,你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郑明辉指出,孩子对于“不”不敏感,反而对于“可以”二字容易有印象。

孩子对于父母爱说“不可以”的方式,口里不说,心里可能会问:“那我可以做什么?什么都不可以,你要局限我的自由,那我可以做什么?”

郑明辉笑言,大人应该将心比心,当老板或上司叫你不可以做,一般人的心里也会问: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做什么都不可以?

遭拐不成功留阴影?

小孩遭歹徒强拐不成功,心灵上是否会留下阴影,并且影响他们的成长呢?

郑明辉指出,小孩心中肯定会有阴影,心中会出现忧虑,可能会失眠或发恶梦等,但是否需要寻求心理医师辅导,还须看情况而定。

“一般两个星期就可平复,但如果持续下去,就要寻求辅导,如果没有解决就会有焦虑症。”他表示,并不一定发生事情后就让孩子接受辅导,因为时间可以冲淡小孩心中的焦虑。

孩子有自愈能力,除非面对极大压力或家庭情况不佳,包括家庭的爱不够关心不足,焦虑症状挥之不去,可能就变成创伤后遗症(PTST, Post Tramatic Stress Disorder)。

或没食欲失去兴趣

“这类情况小孩会继续焦虑和害怕,不要上学,影响每天生活规律;有些小孩在事发现场,一有汽车靠近,就想起当时情景,即会感到焦虑。”他指出,这类小孩必须寻求帮助,因为已经影响他们的生活规律。

如果这些小孩出现以下情况,例如失去食欲、不想上学、失去原本的兴趣,例如喜爱踢球,但事情发生后不想踢球,都应尽早寻求心理辅导人员的协助。

恐吓教导不恰当

许多父母为孩子的安全,常常会“恐吓”孩子:“不要出去,坏人来捉你啊!”

郑明辉表示,以这种方式“教导”孩子并不恰当,反之应以积极的方式协助孩子了解安全的重要,并且告诉他们原因。

“要告诉他们为何不可以这样,因为会面对危险;告诉孩子你爱他们,所以需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并不是恐吓孩子外出会给坏人抓掉。”

现代孩子年纪虽小,但不会不懂事,只要能与孩子坐下来好好沟通,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现在的社会,不只小女生不安全,小男生也未必安全。”郑明辉不禁感叹人心可畏。

互联网十大宣言可参考

郑明辉指出,在互联网上一个有关儿童安全的十大宣言,或可让家长和校方参考。

有人指称这个儿童十大安全宣言出自英国,但并未得到证实,然而这个宣言铿锵有力,也可做为关注孩子安全的提醒。

儿童安全十大宣言和简要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任何人无权剥夺儿童的安全权,安全重于一切。

2)背心、裤衩覆蓋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儿童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利。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孩子的身体安全比脚车更重要。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当儿童向大人说实话时,大人应当马上信任儿童并及时帮助他们。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小孩有权不听陌生人的话。

6)不与陌生人说话;

──当陌生人与孩子说话时,孩子可以假装没听见,马上跑开。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在紧急之中,他们有权大叫、大闹、踢人、咬人,甚至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遇到坏人,拔腿就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面对侵害者,不要遵守诺言。

10)坏人可以骗;

──遇到坏人,机智应对,才是好孩子。

沟通方式影响教育

郑明辉是儿童辅导方面的专业人士,但近年也进行家庭治疗,因为他发现儿童经过辅导后,依然需要回到家庭,如果家庭成员存在一些状况,儿童的辅导工作或无法达到更好效果。

因此,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将影响家庭教育,以孩子的安全问题为例,只要亲子间有良好的沟通,孩子了解父母的关心,并且利用父母的提醒,就能更好的保障自身安全。

“懂得照顾自己也是好的品德,例如不可接受别人的饮食和礼物,当父母不在场,除非是自己熟悉的亲戚,不应接受别人饮料,这是很基本的认知。”他指出,这样才能帮助孩子看清危险,这是一种危机防范。

但是,父母的苦口婆心,往往成为孩子眼中的说教,因此父母需要懂得利用客观环境和机会教育,深入浅出让孩子拥有危机意识。

“陪伴孩子时,利用电影、影片、报章新闻与他们谈谈,这样就会间接教导孩子。”他说,如此一来,就像是在与孩子谈天,不是在说教。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