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越是低潮越要推廣 街舞,跳不停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北馬縱貫線.越是低潮越要推廣 街舞,跳不停

報導:蔡愛卿
街舞曾經在檳城風靡一時,在年輕人的圈子中蔚為風氣,舞蹈學院也開了好幾家。但這股風潮來得快去得也快,在很短時間內,街舞似乎退熱了,最低潮的時候,舉辦比賽也找不到人參加。是甚麼原因使這種街頭舞蹈陷入這種局面?



檳華女中對面的Fresh Beat舞蹈學院,是2年前街舞熱潮大消退中,倖存下來的唯一舞蹈學院。雖然目前學街舞的風氣已大不如前,撐起這家學院的街舞舞者,依然通過各種方式推廣街舞,不讓這種舞蹈藝術在檳城完全消失。

林振安記得,兩年多前檳州街舞活動到了最低潮,街舞比賽甚至只有兩隊報名。這種情況出現,主要因為街舞界出現了斷層。

靠教舞難生存



他受訪時說,檳城曾經有很多人教街舞,以街舞為主的舞蹈學院先後開了好幾家。不過經營一段時間後,他們就發現單靠教舞收入微薄,難以生存。

這時候有人開始離開,也有人改變方式,以接商演以及參加比賽贏獎金的方式拉長補短。不過一種還沒受到太大注意的情況正漸漸形成,就是越來越少人教街舞了。

那卻是街舞在檳城的全盛時期,從2009年開始,為期約兩年。他說,那時候街舞比賽很多,大家都很積極參加比賽,水準也不斷提高。大家沒有察覺到的是,後面沒有新的舞者了。

他說,這批水準很高的舞者,有些後來不再跳舞,也有人去了首都尋求更好的發展。他們先後離開後,學院也紛紛關閉,檳城街舞界陷入了低潮。

Fresh Beat就是當時準備關閉的最後一家街舞舞蹈學院。當時另有職業的林振安,不願街舞的火種就此熄滅,就找了一批也曾經教舞的朋友,一起接手了這家學院。並在低迷中堅持至今。

住宅區空地練習

林振安10年前就開始跳街舞。他說,10年檳城已經在流行街舞,而且受到越來越多青少年喜歡,他也是受到這股風氣的影響,開始踏上學街舞之路。

他說,他們算是北馬區最早學跳街舞的一批人,而且大家都是自學的。由於當時街舞在檳城屬於新舞種,沒有老師教,也不像現在可從youtube找到很多街舞的視頻。他們主要通過著名歌手MV中出現的街舞伴舞片段來學。

他說,當時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就這樣常常聚在一起練習、討論。他們也沒有練舞室可用,通常是在住宅區的空地上練習,周圍人來人往。不過這樣也有好處,許多青少年就是因為看了他們練舞,也加入街舞行列。後來他們的陣容越來越多人。

他說,當社會開始注意到有年輕人在跳街舞,他們也開始接到公開表演的邀請,不過這時他們也感覺到自己的不足。為了學習正確的街舞技巧,他們不時集體到吉隆坡進行交流學習。學了之後,再回到檳城教其他人。

六七十歲依然能跳

街舞給人印象就是一種屬於青少年的舞蹈,同時有很多高難度動作,年齡稍大的人通常不敢嘗試。不過林振安說,街舞其實有好幾種,並非每一種都要求高難度動作。那些有很多高難度動作的街舞,主要是應邀請表演的單位要求,包裝出來的街舞形象。

他說,商家邀請街舞舞者演出,都要求他們跳難度高的動作,因為這樣更能吸引公眾注意。但並不意味著街舞的動作都這樣。這些街舞動作相對溫和,國外有些舞者到了六七十歲都依然能跳。

他也說,街舞是提倡創意的舞蹈,學街舞沒有課程綱要,也沒有文憑,這種舞蹈是永遠沒有畢業的。不過對一些父母來說,等於看不到實際的東西。因此跟其他舞蹈比起來,街舞相對吃虧。

目前他們的學員以學生為主,必須得到父母支持,才可以來學跳舞。街舞學院也直接受到經濟不景影響,林振安說,一旦經濟不景,學生數量立刻大減。家長在考慮削減開支時,一定先砍掉對孩子功課沒有多大幫助的街舞。

教會新人拍片放上網

去年推出的youth move on the street計劃,是Fresh Beat舞蹈學院為了推廣街舞所做的其中一項努力。這是為不會跳街舞者打造的計劃,由一名會跳街舞者帶動十個新人,用一至兩個月時間學會一支舞蹈後,再到檳城不同地點去跳舞,然後拍成音樂短片上載到網上分享。

林振安說,他們通過這項計劃帶出的信息,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學街舞,即使完全沒有舞蹈底子。參與去年youth move on the street的人來自各年齡,從6歲到37歲都有。

今年他們將繼續推動這項計劃,並改名為move on the street,並增加新元素,他們會有更多隊伍參與,目前正在接受免費的訓練,8月份會在檳城多個地點進行快閃,而快閃內容將與社會議題有關,例如環保、低頭族、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等。

去年的youth move on the street音樂短片全部都能在youtube上找到,他們預料在8月份可將今年拍攝的短片上傳,並於9月份在佔領土庫街活動上呈獻一場大型的快閃活動。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