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庫.當冬瓜盅遇上八寶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知食庫.當冬瓜盅遇上八寶鴨

冬瓜盅
冬瓜盅

特約:林金城



雪州萬撓後街,“曾經”有間百餘年歷史的茶居酒家,創立於大清光緒24年(1898年)。能搬出清朝年號,資格當然夠老。老到蓄著一條辮子晃呀晃的,仔細一算,已有116圈年輪。

這便是品南酒家。我與品南的味覺交集不算多,依稀記得童年時候,有位親戚曾山長水遠地用個搪瓷面盆,盛著萬眾矚目的冬瓜盅,從萬撓帶回安邦老家孝敬外婆,陣仗頗大,親戚還邊吃邊誇讚品南的冬瓜盅有多美味、多馳名。此後,就到了90年代初期,我剛從國外回馬,偶爾到萬撓出差而被廠商帶去品南用餐,除了點食幾道古粵菜外,當然少不了來個招牌冬瓜盅。

冬瓜盅這道湯品,講究的是蒸燉工夫和內涵。常見大廚在冬瓜表皮做裝飾性的刻龍雕鳳,賞心悅目是一回事,藝術與否又是一回事,印象中品南似乎不吃這套,實際最為重要。雞骨湯,加上蟹肉、豬肉丁、雞肉丁、雞腎(雞肫)粒、冬菇粒、江瑤柱(乾貝)、馬蹄(荸薺)和蓮子等,放入事先刮掉瓜瓤,只剩部分瓜肉的冬瓜盅裡,再視瓜身大小,隔水燉它兩個小時以上即成,湯水越燉越是清澈。



能以一道冬瓜盅享譽雪隆飲食江湖數十載,自有品南酒家的一套蒸燉工夫。可惜四年前門柵一拉,招牌拿下,多少教老饕們無限感傷,留下一個驚嘆號。不明者以為後繼無人,只有老街坊才懂得走到同一條街上的品興飯店,去尋訪舊日的“新味道”。

說起原由,還得像一匹布那麼長。

品南酒家創立於1898年,第一代李德來自廣東中山小欖,長子李郁在1927年準備進入廣州大學之際,得知父親病重而倉促南來,不久後便接下棒子,並將品南招牌給擦得更為光亮。李郁退休後,將生意交由兩名兒子李堅和李銳能打理。日子一久,兄弟生意爭執難免,大哥李堅於1996年在同一條街上另起爐灶,創立品興飯店,而弟弟李銳能則坐守祖業品南。到了2011年,由於品南店舖為李郁多名子女共有,大家都已步入年邁,加上地勢偏低經常淹水,從長計議乾脆將店舖脫售,而李銳能則帶著品南中秋月餅的品牌,過來品興協助兄長的子女家儀和家聰,直至今年八月與世長辭。

化繁為簡的古韻芳香

或許從外人看來,覺得品南已屬於“過去式”,唯有知情者才明瞭其百年歷史光輝,已傳遞至品興的年輕一代,就看他們如何自我取光照亮了。

前陣子我辦了一團“萬撓及烏雪深度食旅”,特地帶了三十多位知食同學造訪品興,要求家儀和家聰兩姐弟將品南冬瓜盅給“重出江湖”。理由簡單,就看在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加上其80歲父親李堅和母親彭歡容(即吉隆坡半山芭適苑酒家的長女)可從旁督導,而且還有姑姐們(父親的姐妹)可問,這樣的軍師陣容,肯定夠強。

結果,當然不負眾望,教人驚艷的除了跨越時空的冬瓜盅外,家聰自我要求換菜單的八寶鴨,更是教我吃出一股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偏重五香粉的味道嗎?栗子、花腩、白果、蓮子、糯米、薏米、冬菇……儘是華麗不到哪去的食材,平平實實地填充在炸香蒸軟的去骨鴨腔內,散發出化繁為簡的古韻芳香。如果配飯,肯定更好。事後問起,兩姐弟笑說:我們有舅父(適苑酒家的老廚師)可問啊!

此外,裹上豬網油去油炸的鳳凰繡球,以及難得放入欖角的豆豉欖角蒸(松)魚頭,都是老廣東朝思暮盼的老味道;至於仍用慢火去煎香生麵,然後再淋上芡汁的廣府炒生麵,更是時下求快求簡的油炸版本無法相比的,全憑鑊氣致勝。

走出品南飯店,仿彿百年也只是一剎。當年滿街唐山客的萬撓後街和大街,幾乎都已換上了印度彩妝。

一晃神,仿彿與一蓄辮漢子擦身而過。

品興飯店

創始年:1996年

地址:16, Jalan Maxwell, Rawang, Selangor.

營業時間:12:30~15:30、18:00~21:30(星期三休息)冬瓜盅及八寶鴨需三天前預定

電話:03-60924582、012-6190808(李家儀)

GPS:N 03.32090° E 101.57584°

林金城■“知食分子.人文空間”總監、品牌創意顧問、美食專欄作家、電視美食節目顧問、詩人。(隔周刊出)
八寶鴨
八寶鴨

鳳凰繡球
鳳凰繡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