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北‧老中醫鑽研近失傳醫術 刮筋療法棍到病除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柔北‧老中醫鑽研近失傳醫術 刮筋療法棍到病除

蔡培春示範如何以水牛角棍針推刮手臂,治療“媽媽手”。
蔡培春示範如何以水牛角棍針推刮手臂,治療“媽媽手”。

報導:沈俊榮、施麗莉
(峇株巴轄6日訊)從針灸用的鋼針到刮筋甪的棍針,老中醫“鑽牛角尖”苦心鑽研,用水牛角獨創環保刮筋工具,讓幾近失傳的民間醫術重新發揚光大。



75歲老中醫蔡培春行醫初期,發現許多病症,針灸多次仍無法治癒,無意間從緬甸老中醫陳伯甫的《筋科棍針療法》一書取得靈感,從1990年開始鑽研幾近失傳的“棍針撥筋療法”。

根據多年臨床經驗,蔡醫師融合經絡學說、脊椎神經、整脊學理論加以創新,將撥筋改為“刮筋”,以水牛角親手打磨製作立體及闊面的多功能棍針,獨創綠色新醫術。

行氣活血排毒保健



蔡醫師獨創的“水牛角棍針刮筋療法”,採用特別設計的水牛角,推刮身體各處,尤其是背部及反射區“病筋”,有助恢復人體自癒力,達到行氣活血、排毒保健功效。

蔡培春透露,“筋”是肌肉、肌腱、韌帶和佈滿全身的大小血管、微血管、骨膜神經、結締組織的總稱。當氣血不通,筋就會痛起來,刮筋就是直接治療病筋。

“病筋”通常位於經絡或內臟疾病在體表的反射區,一些內科疾病及外傷疼痛,只要找到“病筋”加以推刮,便可“棍到病除”。

陳伯甫設計的原型“棍針”是一支根狀小棒,一端呈錐狀,另一端呈刀樣,但蔡培春注入巧思創意,根據人體解剖學及構造,將水牛角打磨成各種不同形狀、適用於不同部位的棍針。

原本只供擺設用途的水牛角,在蔡醫師巧手改造下,化身為保健工具,提升水牛角實用價值。

蔡醫師強調,刮筋無副作用,而且療效快、少用藥、省氣力,加上棍針不會損壞,可以終生使用,可說是符合環保的綠色醫術。

每支“棍針”皆獨一無二

蔡培春親手打磨製作的每支“棍針”都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

製作水牛角棍針,需要打磨機、鐵鋸、鐵銼及砂紙等器具,材料首選粗大厚實的老水牛角,再根據水牛角先天構造,鋸成所需模型,用鐵銼磨滑、用砂紙磨亮。

棍針形狀根據人體結構而設計,其中以多功能“四合一”棍針最為奧妙,掌握一棍,幾乎就能行醫天下;其他設計包括豚形棍針、扇形棍針、尖頭棍針、長形棍針(可自行刮背後)及美容棍針等。

提及刮筋禁忌,蔡培春提醒,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患者、過度勞傷、懷孕初期婦女或皮膚表面有傷痕、開刀後、靜脈發炎、濕疹、皮膚發炎、飽食飯後或酒後都不宜刮筋。

“刮筋後要補充足夠水分,因刮筋過程會加速水分代謝。”

蔡培春行醫40年,1975年在峇株巴轄創設益民醫務所,多年來一直著書立論、開班授徒及進行公開演講,著有《混針撥筋療法》、《神奇棍針療法》、《輕輕鬆鬆學刮筋》、《懸壺觀百病》、《醫中天地》等多本著作。

「水牛角」不會刮傷皮膚

蔡培春製作的首支棍針屬於木質材料,後來無意中發現水牛角妙用,才改用水牛角研發各種不同形狀的棍針。

蔡醫師原本模仿陳伯甫設計,用木質材料製作一模一樣的棍針,後來發現木質棍針使用起來容易骯髒,又不易清洗。

一天,他無意間看到傢具店員工,用一支水牛角敲兩片凹凸的鑲板,突然靈機一動,想到水牛角的堅硬度,也許可取代木質做成棍針。

於是,他向該名員工討了一小段水牛角,成功製成另一支原型棍針,過後四處託人尋找水牛角,期間不知浪費及不小心鋸斷多少水牛角,才研發出各種不同功能的棍針。

“水牛角”屬涼性,具解毒功用、不產生靜電,使用過程不會刮傷皮膚或留下紫紅斑點,加上其角質是活性細胞,推刮時可產生人體所需生物電,有助活化細胞、促進淋巴代謝,功效顯著。

蔡培春強調,水牛角棍針療法具備“簡、便、廉、驗”等民間醫術特點,使用起來沒壓力,不會耗損體能,男女適用,人人可學。就算到偏遠或醫療設備不足地區,只要隨身攜帶,一棍也可應急。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