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人變了 要準時下班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為何日本人變了 要準時下班去?

早出晚歸,是日本白領階級的普遍現象。(路透社)
早出晚歸,是日本白領階級的普遍現象。(路透社)

日本有著特殊的職場倫理和企業文化,“拚命工作,為企業奉獻”,對日本上班族來說,加班已是家常便飯。然而有報告顯示,在七大工業國當中,日本的勞動者每小時回報值最低。加班文化也影響了日本的生產力和生育率。



為推動勞動改革,日本今年出台了相關法令,以改變工作環境、提高效率,讓日本人逐漸告別不必要的加班。

下班後仍留在公司加班,不到半夜不回家甚至過夜;“過勞”是日本職場的一個普遍現象。許多年輕人在網上抒發感想,自嘲自己是沒有自由的經濟動物——“社畜”。

自稱“社畜早餐”的一名上班族在網上寫道:“我每天工作到午夜,有時三更半夜被客戶叫醒,我仍然盡量完成工作。我樂於過這樣一個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24小時圍繞著工作是種幸福。”



大學畢業後在日本一家具企業工作的齊籐明受訪時說:“我進公司兩年,從沒請過假。每天都是早出晚歸,總是趕最後一班車回家。不是我愛加班,也不是工作特別多,而是因為公司裡的氛圍如此,上司不回家,我們也不敢走,只好留到最後。”

日本勞工法規定,員工每週法定工作時間為40小時,即週一至週五每天工作8小時,超過了這一限定都屬於加班。

《Vorkers》雜誌針對日本6萬8000名白領進行調查後發現,每月加班超過50小時的人佔半數;超過90到100個小時者有14%,完全不加班的僅有4%。

旅日27年、在一家綜合金融研究所工作的中國人柯隆認為,日本公司的團隊傳統局限了個人潛能的發揮。

在日本工作近30年的柯隆說:“日本的抱團精神,雖有好的一面,但在有效運用人力方面卻是一種障礙。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但我來了日本後,感覺日本更像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日本公司工作如同吃大鍋飯,報酬是大家平分。從表面上看,這是在講求平等,但是從經濟效應上看,不是對有功績的人才進行獎賞,卻讓表現平平的人有同樣的薪酬,其實是很不公平的。”

大部分時候是瞎忙

日本厚生勞動省為實施勞動改革發表的報告指出,日本上班族雖然勤奮,但在許多時候卻是屬於“瞎忙”。在七大工業國(G7)當中,日本的“勞動者每小時回報值”最低,比美國和法國低了整整30%。

數據也顯示,日本勞動人口每週工作超過50小時的達32%,而英國、美國和法國的加班率僅是日本的一半;挪威和加拿大更是少於10%。其結論是,日企的加班時長拉低了勞動效率數值。

今年2月份,日本勞工部門召開改革會議,出台一項稱為《白領免時限》的新勞動法,督促各個企業以勞動成果來決定薪金;鼓勵日企實施靈活工作時間,擬定勞資雙方都滿意的休假安排。這些政策將於2016年開始全面實施。

為了減少無謂的加班,日本當局出台相關法律,規定年薪高於1075萬日元(約36萬新元)者,不得接受加班費。這一做法被認為是在迫使企業高層進行不加班改革,讓日企也能像歐美企業那樣,提高“勞動者每小時回報值”,即工作效率。

日本官方機構以身作則,從7月1日起帶頭改變公務員朝九晚五的作息,職員提早一小時上班,但必須在下午4時下班。當局甚至規定職員必須在1615時分離開辦公桌;到了傍晚,辦公室全面熄燈。

據瞭解,這是為日本學習歐美國家,實施“夏令時”的前奏。今年夏天已有四成日本公務員履行了這一新制度,定時6時以前下班的人占65%。

推動“YOU活”

這個新制度名為“YOU活”(優活),包含了多重寓意。日本語“夕”(傍晚)、“游”和“友”的讀音也都是YOU。此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提醒日本人,傍晚下班後就屬於私人時間,是大家與親友相聚遊玩的輕鬆時刻。

在日本內閣府人事局工作的土屋絢子現在每天提早一小時上班。她說:“有了固定下班時間,辦事效率好像提高了。一天的時間也好像變長了,我現在下班後還有時間上英語課,充實自己。”

一名男性公務員告訴記者:“以前,通常下班回家時孩子都睡著了,現在我還來得及回家幫太太準備晚餐。”

一些私企也開始響應當局的“優活”政策,如著名商社伊籐忠及三菱汽車公司,都把下班時間提前。有分析指出,人們在傍晚提早下班便有時間去購物消費,這個新措施還可能裨益經濟,拉動長年疲弱的內需。

很多家庭也必須在生活上做出調整,28歲的文京區職員小阪美惠受訪時就說:“現在,大家都準時下班,時間一到,我要走也不會不好意思。可是因為要提早一小時上班,我就得更早把孩子送到托兒所,不是所有的托兒所都接受孩子那麼早報到的。”

至於零售業和物流業,由於都須營業到晚上,無法實施早下班的制度,只能調整工作流程與安排。

在家辦公員工省時公司省錢

在當局的鼓勵下,日本企業開始限制員工加班,甚至鼓勵員工在家辦公。

日本電訊公司KDDI近期出台一條嚴令,要求員工上下班都打卡,規定上班和下班之間必須相隔11個小時。打個比方,若一名員工晚上加班到凌晨3時,那他第2天在下午1時之前是不准進公司的。違規者雖然不會被扣薪水,但必須接受特別輔導。

該公司表示,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是要消除無謂的加班,以便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其次,讓員工在上班之前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對他們的健康有利,長期也就對公司有利。

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日本越來越多企業嘗試推動“居家辦公”制度。從事出版業和職介業務的利庫勒特公司今年4月起,允許屬下2000名員工無需每天到公司報到,在家辦公。這些員工大多有一定的家庭負擔,如家裡有老人或幼童。

除了有重要任務非得上班不可,其他工作都可以在家處理。他們在家可通過電郵向上司進行匯報,利用視像參加公司裡的會議。

丈夫可分擔家務

加倉麻衣是一家旅行社的經理,每年到了旅遊旺季的七八月份總是忙得昏頭轉向。幸好她丈夫的公司給予男職員“育兒假”,在她最忙的時候,丈夫可分擔家務。

麻衣告訴記者:“育兒假對雙薪家庭十分重要。日本男性現在觀念有所改變,願意分擔家務,但在日常生活中,帶孩子的擔子還是落在女性身上。男人有育兒假,可讓他們每年至少有一段日子可以照顧孩子,這不但能讓妻子喘一口氣,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加倉的丈夫當了一個星期的奶爸後有了新體會。他告訴記者:“我對家庭有了更深的體會。放假的日子裡,每天為妻子準備早餐,送兩歲大的兒子上托兒所。這段時間我也參加了托兒所的父母會,切身感受到做家務以及帶孩子的工作量不小。而且在全心全意照顧家庭後,也深深感受到家的溫馨,也覺得只生一個孩子似乎太少了。”

資料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符柷慧@東京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