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出頭天(第7篇).耐心學習不嫌苦 俞植昌酒樓打雜做起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總有出頭天(第7篇).耐心學習不嫌苦 俞植昌酒樓打雜做起

 俞植昌憑著勤奮及毅力,創辦海外天集團,業務擴展迅速。

俞植昌憑著勤奮及毅力,創辦海外天集團,業務擴展迅速。

報導:楊美玲
攝影:楊淦翔



12歲時,俞植昌立志當修車員,因薪資低而轉行到酒樓打雜收碗、抹桌和冼茶杯,之后幹起砍柴、生火、挖爐灰和擔柴的粗活,童年在酒樓雜活中度過。

舊時代的廚房以人力為主,每天要把兩隻豬的肉剁成肉碎和刮魚肉做點心及魚丸,鍛練出他健壯的體格,也培養出他對廚藝的熱忱,離不開廚藝界。

在廚房辛勤工作,一點一滴累積廚藝直到開設首家餐館,人稱“昌哥”的中餐界老行尊俞植昌,迄今當了廚師59年,所創辦的海外天集團,飲譽全馬。



俞植昌年幼隨同父親到中國廣州花縣市生活,10歲回霹州怡保,因超齡無法上學,僅讀到2年級;在求學無門下,唯有幫忙做小販的父親賣雲吞面。

包吃三餐福利好

“12歲時我原本要當修車員,但一個月薪資只有7令吉,太低薪,父親建議我到酒樓工作,酒樓每月薪資15令吉,包吃三餐,薪資和福利比修車員好。”

12歲時,他不能做廚房學徒,只能做樓面收碗及抹桌椅工作,或幫忙顧客買煙及倒茶。

“13歲后,我的體力能應付粗重雜活了,便責責砍柴、升火、挖爐灰和擔柴廚務,但還不能做廚房學徒。”

他指出,做魚丸的鮫魚肉,挑了魚骨還要在砧板上重複磨爛,耗時耗力,處理完交由師父(廚師)做蝦餃燒賣;他經常切傷手指,手指傷痕累累。

1959年,他正式當廚房學徒(馬王),但仍要做清理炊具等雜務;50、60年代的酒樓,找工很難,每家酒樓的學師只有2至3位。

“做童工時,365天都工作,之后才獲一個月休息4天。”

一定要照顧員工

1977年,俞植昌以2萬5000令吉頂下隆市燕美路的店鋪,正式創立海外天,由10張桌子的小酌式餐館做起;創業初期,沒有客源,入不敷出。

“開業初期,客源少,生意不理想,每天生意額僅100令吉至200令吉,經營得很辛若;但我堅持和耐心經營。”

他說,當時心裡想著“博一博”,若失敗就打回原形,重返酒樓當廚師。

他指出,即使生意淡,也須先發薪給員工,自己就不領薪。

后來客源多了,餐館生意有起色,生意額上升,接著數個月生意額更達逾7萬令吉,他心感滿足。成功之道簡單說來就是:“要對自己烹煮的菜餚負責,讓顧客覺得好吃;生意如儲蓄般,日復一日,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

寬宏大量才有回報

俞植昌說,做事要對事勿對人,心要寬宏大量,先付出才能有回報,若不勤奮工作,不會有成功一天。

“力不到不為財,若自己不親力親為,很難有人幫到你。”

“我從小就是勞動者,最重要自己努力;人活著就有為國家、社會及人民服務的使命,若人人都好吃懶做,國家沒有生產,社會不會進步。”

他勸告大家,做事勿總是埋怨別人,要先做好本分,對有心人說的話,不必理會。

他說,做人須懂得衡量和思考他人作出的批評,勿完全相信,並強調人的腦袋是自己的,要懂得運用,勿被別人利用。

“勿執著于辛苦的事,想不通的事就別強迫想,這樣做人才會開心。”

有一技之長幫助創業

即使沒有受過高深教育,只要學得一技之長,到哪里都能“找到吃”,對創業也有幫助。

“我不認為沒有接受過高深教育,就沒有機會。只要學到一門手藝,有一技之長,便處處有機會;儘使在現時,學習手藝也有出頭天和生機。”

他說,人若沒有高學歷,必須不怕辛苦,加倍勤奮學習。

“以前我經常自我鼓勵,行行出狀元,只要不怕辛苦,就能學得一手精湛廚藝;自我學習廚藝后,就不想轉行。”

俞植昌說,他沒有想過今天會有此番事業,當初只是想著凡事從低做起,按部就班學習廚藝,不埋怨有工作壓力。

沒宿舍住睡酒樓桌椅

俞植昌曾把酒樓的椅子及桌子當睡床,病了不能上班,也須自掏腰包請人頂替工作;早上遲起身上班,還遭師父痛罵。

他回憶,一旦遲了上班,師父就會罵道:“好像請個鬼佬回來叫你起身(意指聘請高薪者)。”

他說,沒有獲得分配宿舍住的員工,酒樓打烊后,就把椅子或桌子並排成一張床睡覺。

“以前呢,如果有一份酒樓工作,大家都很珍惜,很怕被解僱。”

“若被僱主解僱,很沒面子,往后找工也難;酒樓必須經中間人介紹才尋獲工作,貿然上門求職是不會被聘請的。”

沒人授藝學習要「醒目」

廚房師父不會隨意或主動“授藝”,俞植昌說,在此情況下,自己要“醒目”,勤奮學習及不恥下問,因為所學到的一切都會歸自己。

“向師父學習要有禮貌和恭敬,一切靠自己與師父溝通。”

他說,學徒領了薪,要買香煙或酒孝敬師父,也為師父慶祝生日,這種廚房“文化”,是尊師重道。

“以前的師父管教嚴格,若不認真學習、遇到不瞭解的事不去請教師父,一旦做錯了,肯定被師父狠狠教訓。”

每個人都有自己敬仰的“偶像”,俞植昌學廚的偶像,自然是廚藝精湛及有名望的著名廚師。

“小時很羨慕師父擁有廚藝精湛,各種菜肴都會烹飪,反觀自己連菜和肉類名稱也不會分辦,唯有勤奮記下各種菜類及肉類的名稱。”

他說,20多歲時,也曾發“白日夢”,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出人頭地,成為業界名廚。

隨不同師父四處學廚

為了學習廚藝,俞植昌跟隨不同師父四處學廚,從芙蓉到吉隆坡、沙巴、新加坡和汶萊工作,吸取不同廚藝經驗,28歲正式當廚師(頭手)。

詢及是否曾萌生轉行念頭,俞植昌笑說:“當廚師好吃好住,不用擔擾三餐,又有朋友一起學習,已習慣了酒樓的生活,不想轉行,一心想當廚師。”

在芙蓉工作逾1年后,他跟著一名梁師父到吉隆坡一家酒樓工作;1960年,他曾在吉隆坡的思士街愛群酒樓工作。

他說,廚師必須勤奮學廚,勿染惡習。

他指出,要向著名師父拜師學藝,是很難的事,因為著名師父會先招收自己人或朋友為徒。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