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五条路观音亭 百年风霜见证华人奋斗史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巴生五条路观音亭 百年风霜见证华人奋斗史

巴生五条路观音亭历经百年风霜,是巴生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巴生五条路观音亭历经百年风霜,是巴生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报导:朱美凤



巴生五条路观音亭百年风霜,见证了早期华人在巴生区落地生根的历史事蹟;它由巴生19乡团联合组成理事会管理,是巴生华社唯一一间公众庙宇,故观音亭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华社凝聚的中心,重要性不言而喻。

巴生五条路观音亭理事会主席拿督林钦耀指出,观音亭反映的民间信仰,见证一个族群在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贡献,观音亭在巴生甚至雪州,地位举足轻重。

“修复古庙及建新庙时,我带领一般理事多次前往中国取经,当中遇到多次磨难,但相信菩萨庇佑,逢凶化吉,所以对于观音亭,我有难以言语的情意结,对我来说五条路观音亭是独一无二的!”



巴生观音亭主要供奉三尊神明,分别是观音菩萨、天上圣母及张公圣君;整间庙外观冠冕堂皇,从牌楼下“三门”进入庙内,会经过空旷广场,抬头便见3层楼的新庙矗立,比邻就是历经百年风霜的古庙;而右侧为慈善园、左侧为添香油场所及办公室。

林钦耀说,当年古庙横梁遭白蚁侵蚀,其刚好在沙巴园丘内发现可作为建筑材料的“铁木”,遂几番艰难从沙巴将铁木运来作为古庙横梁的用途。

“这种木是只有沙巴才找得到,当地人多以此木作为建筑,百年不朽,十分坚硬,用来做横梁是最佳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古庙内还有一座刻有“光绪壬辰”(1892年)字样的匾额,牌匾上有皇帝印玺,是十分有价值的文物古蹟。

观音金身立大雄宝殿
道气昂然肃然起敬

不同于古庙所体现的历史韵味,进入新庙的大雄宝殿内堂,先看到巴生最大尊的观音金身散发祥和之气,令人肃然起敬。

内殿还设有四大金刚、金童玉女、韦陀将军、弥勒佛、妈祖、张公圣君以及无数小佛像。抬头往上看,就会发现手工十分精细的藻井(又称天井),让人叹为观止。

林钦耀说,藻井是中国建筑中一种顶部装饰手法,将建筑物顶棚向上凹进如井状,四壁饰有藻饰花纹。“我敢说,观音亭内的建筑手工雕塑手工一流,我们全程监督建设工程,不敢马虎。”

扣除开销
香油钱充作慈善用途

巴生五条路观音亭慈善园主任李成德说,观音亭的香油钱和香烛钱,在扣除开销后悉数充作慈善用途。

“从慈善园成立至今,我保守估计已派发上百万令吉款项给弱势群体,每个月我们都会接受申请,而超过30人,慈善园理事就开会商讨选出有需要的人士,不遗余力的推广公益活动。”

此外,该庙副主席许天顺说,除了慈善园,观音亭也成立了“巴生五条路观音亭清寒子弟基金会”,主要协助巴生四独中、两间国民型中学及巴生县21华小的清寒子弟,并由该庙理事会副主席林进利担任基金会主席一职。

马来西亚文化遗产协会为巴生五条路观音亭整理的历史演进年表(只取部分较为重要的历史,详细内容可在观音亭内的石碑考察)

1890年——巴生众华商提出建庙建议。

1892年——观音亭建于巴生火车站街及杨源合街沿街之2块地段。

1910年9月11日——巴生地方政府要求观音亭交回巴生火车站地段,另拨出新庙地,即位于五条路的现址。

1911年1月6日——巴生联邦宪报第52条列出有关“巴生华人社会的神庙”(观音亭)地段之受托人为杨源合与陈文胜;同年颁发“永久地契”给观音亭,五条路观音亭正式成立,并竖立观音亭碑记。

1930年至1950年——观音亭扩建,包括大殿、诵祷厅、山门、厅堂及左右两边之庭院。

1990年12月28日——古庙木梁掉落,后拿督林钦耀参拜古庙,见古庙萧瑟,遂向观音菩萨请愿若担任新理事会主席,将竭力修复古庙及重建新庙。

2000年7月21日——拿督林钦耀宣誓接任理事会主席,8月1日即成立以其为首的建委会,带领现任署理主席李成德、副主席许天顺、总务林明业等人统筹修复古庙及建设新庙事宜;同年,成立巴生五条路观音亭慈善园,照顾巴生区弱势贫苦人士,并由李成德担任慈善园主任一职。

2001年1月10日——进行观音菩萨搬迁仪式。

2003年3月——配合雪州苏丹沙拉弗丁登基,苏丹为《雪兰莪地标》(Landmark of Selangor)新书主持推介礼,其中观音亭被选中为雪州43个地标之一,亦是唯一入选的华人庙宇。

2005年至2006年——进行扩建新庙及修复古庙工程。

2007年10月27日——巴生五条路观音亭新庙开光,新庙与古庙并立。

2011年7月27日——成立巴生五条路观音亭清寒子弟基金会,由林进利担任基金会主席一职。

巴生五条路观音亭
地址:30, Jalan Raya Barat , 41000, Klang, Selangor.
联络:03 ─ 3374 5930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