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霹靂頭條】老人院過餘生‧院友義工相伴 阿公阿嬤只要健康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霹靂頭條】老人院過餘生‧院友義工相伴 阿公阿嬤只要健康

周錦泉(右)因打理老人院多年,與鄭潤娣形同家人。
周錦泉(右)因打理老人院多年,與鄭潤娣形同家人。

獨家報導/攝影:張嘉珮
(金寶11日訊)他們要的是健康!



農曆新年期間,正當彼此在忙著拜年之際,務邊老人院14名年齡介于70至86歲的公公婆婆,依舊過著平淡的生活。

他們有的無子無女,有的無親無故,除了院里幾個年過半百的老伴及義工相伴,他們再也不期盼能離開老人院。

本報記者特往務邊老人院訪問眾長者時,發現眾長者的臉上總是帶著欣慰的神情,仿佛能與外來者好好聊聊天,他們就心滿意足,



問及過年願望時,他們紛紛異口同聲說,“只要健康就好”。

其中,務邊老人院署理主席周錦泉(71歲)受訪時指出,從31歲就開始當義工,因為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歷過貧窮的日子,甚至有

一次更餓暈在路邊,后來有路人見狀后,就給了10令吉買東西吃。

沒有遺忘他們

“沒有錢是非常痛苦的事,所以,我希望可以幫助那些無依無靠的長者,讓他們知道,我們沒有遺忘他們!”

他透露,務邊老人院如今已完成擴建及裝修的工程,這得感激社會熱心人士的慷慨捐助,因為他們的善舉,才讓長者可以在老人院

安居樂業,也不需要再居無定所。

黃吉麟:熱心人捐款修繕

務邊老人院秘書黃吉麟指出,院友的房間在裝修前都是板屋,經過歲月洗禮及白蟻的侵蝕,屋頂也開始漏水。

他透露,裝修工程于去年5月開始,于今年1月15日竣工,工程包括將所有房間的板墻拆除,換上瓦磚及白鋅屋頂。

他說,此次工程共耗資5萬7000令吉,在各社會人士的熱心捐助下,院友的居住環境才得以改善。

有人探訪就很開心

周錦泉說,居住在該處的院友要求很簡單,只要有人前來探訪,陪他們聊聊天,他們就很開心,甚至會感動落淚。

“老人院平日都是讓院友自由活動,有的無所事事,有的喜歡種花,有的喜歡看電視、聽歌,或是與其他院友結伴去巴剎喝茶和吃

早餐。”

他補充,老人院提供住宿予院友,基本設施也近乎完善,一日三餐偶爾由善心人士提供,倘若沒有,就由義工負責購買食物。

他說,院里的房間可容納2人,但由于現在人數不多,每人都可以自己住1間房;而房里也有熱心人士報效的床褥、電風扇及衣櫃等

設備。

獲州政府補貼水電生活費

周錦泉說,務邊老人院目前是在務邊縣半島福利中央理事會(Majlis Pusat Kebajikan Semalaysia Daerah Gopeng)的管制下經營,同時,

也獲得州政府補貼水電費及每月300令吉生活費。

他指出,院友基本上的花費不大,唯偶爾需要租車去複診、買藥及看病等,才需要額外花費;另外,也有一些院友因口味比較獨特

,吃不慣及吃膩了平日的飯菜,喜歡到外面去用餐。

他透露,院里沒有提供私人看護予院友,因此,一些無法照顧自己的院友,唯有自己出錢,聘請看護照顧起居飲食。

不法分子“冒名”募捐

周錦泉透露,由于經常看見一些不法分子掛著“老人院”的名義,博取民眾的同情心,跨州向民眾募捐,其實這並不合法,民眾應提

高警惕!

他指出,不法分子在募捐時,往往會出示老人院的證明文件,以博取民眾的信任,但其實政府已規定,老人院不可以跨州去募捐,

因此,民眾要特別留意。

他補充,如今政府也規定,各個地區的老人院僅提供予當地的居民,以方便掌握入住老人院者的背景;一般上,只有無子無女及無

依無靠的人,才有資格入住老人院。

長者庇護所需改善

周錦泉透露,務邊老人院在60年代創立,起初是收留從中國來到務邊謀生的群眾,隨著他們年紀增長,一直居無定所,所以便聚集在

該處,后來漸漸變成長者的庇護所。

他說,以往老人院的環境不太理想,也有一些院友喜歡到處去搜羅鋁罐變賣,因此,院里也堆滿了鋁罐及其他物品等。

他透露,老人院往往是長者的最后居所,因此,居住環境還是得改善,確保他們住得安心。

外甥常來探訪

★徐亞美(院友,81歲)

住在老人院最重要可以走動及身體健康,難以走動就唯有終日留在房里。

自從左腿無法使力后,再也沒去過任何較遠的地方遊玩,除了偶爾去老人院附近的巴剎用餐,平時也會看看佛經、聽歌及看電視節目

,外甥每2至3個禮拜都會前來探訪,而侄子每年也會回鄉,并順道過來探訪。

聘請看護幫忙

★李石章(院友,70歲)

如今像個癱瘓人士,醫院也不收留,每天只能在躺在自己的房里,吃飯也是躺著吃。

行動也需要看護幫忙,并自己給予看護工錢,否則自己無法照顧自己。

不能再騎腳車

★吳亞銀(院友,80歲)

住在這里已20年,沒有妻子,也沒有子女,當初是親戚送過來老人院。

以前很喜歡買腳車回來騎,后來有一次不小心跌倒,就沒有再騎腳踏車了,平時最愛買燒肉吃。

老人院就像家

★鄭潤娣(院友,89歲)

在老人院定居已約8年,自丈夫離世后,本育有2名子女,但兒子多年前因患上血癌,已不幸離世;女兒今年66歲無兒無女,退休后身

體狀況也不太好,目前暫居在怡保親友的家里。

老人院就像自己的家,義工及院友就是家人,住在老人院有自己的空間也有飯吃;每天種種花及整理自己的房間,1天很快就過去;

過年哪兒都不想去,只要留在老人院里,等候善心人士前來探訪。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