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一畫皆是成就感 無師自通雕出好手藝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一刀一畫皆是成就感 無師自通雕出好手藝

 葉運康的新作品為一隻大烏龜,如今已成型。

葉運康的新作品為一隻大烏龜,如今已成型。

報導:徐可麗
攝影:黃日凌
(林明11日訊)年輕時一時興起自製木雕刀鞘,老伯無意中發現自己的雕刻天分後,在無師自通下練成鬼斧神工的雕刻手藝,數十年來所製作的動物木雕,栩栩如生。



住在林明大街的葉運康(75歲),在30多歲時從事木業,隨身得帶刀工作。由於皮製刀套容易破裂,他當時使用木條自製木雕刀鞘,從此愛上以一刀一畫地,在雕刻中尋樂。

配合今年猴年,他在受詢時也向記者展示兩個自己雕刻的猴子。

他說,首次成功製作木雕刀鞘後,心中滿是成就感,便開始雕刻動物形狀刀柄,如魚頭、鳥、鹿或狗,讓原是死板板的刀柄生動有趣。



他說,雕刻首步驟是先把動物的平面輪廓及形狀,畫在木條上,再用工具,把木條修成立體的動物。

“雕刻師須備有敏銳的立體感,精準地計算動物每個部位的寬度。”

葉運康說,若在雕刻時出現錯誤,就得設法補救,把表面磨平重修,若補救不成,就得丟棄整個木塊。

在眾雕刻品中,葉運康最愛其多年前雕刻的大烏龜及大青蛙,即使有人願意出價800令吉,他也不願出讓,而且如今合適的好木難尋,這些舊作品顯得更珍貴。

他說,林明2001年發生大水災,當時一棵大樹壓在其後門阻擋去路,在鋸斷樹木後,發現其中一段粗樹枝形狀,貌像青蛙形狀,靈機一動,便收集被砍斷的樹木,作為藝術品。

“我也收集市議會所砍伐的冬木,或在屋前就地取材,收集合歡樹(雨樹)樹枝。”

他說,好樹的木紋明顯,上了光油後,突顯的木紋使動物雕刻更生動,讓作品加分。

讓頭腦更靈活

葉運康說,常聽聞年紀大了,若太空閒,會容易患痴呆症,所以雕刻除了是一門學問外,還成了他個人的保健活動,讓頭腦靈活。

“現在體力差了,不能打獵或釣魚,加上平時要忙著照顧3名孫子,在家趁空閒時做點雕刻手藝,絕對能讓頭腦靈活。”

他說,為雕出動物的神韻,他須憑空想像,或參考動物書籍,才能讓作品栩栩如生。

“我偶爾也會幫人家雕刻拐杖的手柄,如華裔較喜愛的龍頭。”

他說,儘管許多人都嚷著要他傳授雕刻技巧,但並沒遇到真正有心學習的人,因此不曾收過徒弟。

“雕刻講究耐性,也須有立體的概念,並掌握木塊的性質,否則較難以成事。”

他說,一般小件雕刻品,須2周完成,體型較大的作品,則須一至兩個月。

除了雕刻,葉運康也擅長用椰子樹的樹葉,自創折成蚱蜢。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