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思老家的故事.店里有个食材活字典 恒记依然的老招牌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乡思老家的故事.店里有个食材活字典 恒记依然的老招牌

李永光收藏祖父留下来的手抄食谱。
李永光收藏祖父留下来的手抄食谱。

报导:蔡爱卿
受访人:李永光(63岁)
老家 :义福街
恒记是义福街上一家老店,专营各种从中国进口的宗教用品和传统工艺品等。一些人过年时挂在家里的大灯笼,在恒记就能找到。老板拿督李永光是恒记第3代经营人,但是这位传统工艺品店老板,对各种食材的了解程度却令人惊叹。只有了解恒记背景的人,对此不会感到惊讶,因为恒记当年本来就是一家粮油食品批发商。



63岁的李永光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即使最近因眼疾动了手术,在家休息一段日子后,又开始出席活动,而且每天上午都到店里报到。他这辈子都与义福街脱不了关系,出生时祖父已在这条街上做生意,后来父亲接手,再后来由他接手。当年的老邻居多数走的走,搬的搬,恒记依然是街上一块老招牌。

他们全家人曾经就住在恒记楼上,那里有3间房间,最大间的前房是叔叔一家居住,中房是姑姑,面积最小的后房,就是他们一家的房间,住了父母与4兄弟。

李永光是顺德人。他的祖父李恒报从中国南来后,本来在牛干冬与朋友合资经营一家名叫务商的酒楼。后来合作关系破裂,他就出来自己创业,在义福街租了一间店面经营进口粮油食品批发生意,并用自己的名字为招牌,取店名“恒记”。



祖父教分辨食材好坏

他们进口的食材,主要都是从香港运来。那个年代的中国大陆依然很封闭,没什么对外贸易,内地食材都是通过香港出口到海外。好像恒记那样的海外公司,都是通过两家设在香港的中国国营公司,即五丰行与华润公司采购食材。五丰行主要代理各种内地土产,华润公司则代理粮油食品。

恒记曾是槟城著名的粮油食品批发公司,槟城各大酒楼几乎都是他们的顾客。李永光16岁起就到店里跟着祖父学做生意,除了帮忙写信与香港联系,祖父还教他如何分辨食材好坏、各种食材的产地等。这些从少年时代就学的知识,使他后来成为食材“活字典”。

太子爷也得帮忙送货

身为家中长子的李永光,从小就得在店里帮忙。从写信采购到骑脚车外出送货这种体力活,他这个“太子爷”都做过。他常帮父亲写订货单后寄到香港买货。父亲很节省,没有印自家专用信纸,而是使用当年很常见的玉扣纸(一种粗糙的土纸)来写信。

他说,父亲将一大张玉扣纸裁剪成信纸大小后,画上线条就可写信了。恒记当年代理从中国来的梅花牌玉扣纸,随手可得。

玉扣纸是一种由竹纤维制成的纸,质量接近今日我们所见的金银纸。玉扣纸是餐厅酒楼厨师准备食物时会用到的一种材料,不过它还有另一种用途。李永光说,当年玉扣纸的另一种用途,就是女人来月经时使用。因为这是一种吸水性很好的纸。

他说,在他出世的年代,产妇到接生院去生孩子的话,接生院提供的“卫生巾”就是玉扣纸。而产妇出院时必须将一叠玉扣纸还给接生院,这样其他产妇就有玉扣纸可用。

藏有祖父手抄食谱

他说,商店里的账本也多数用玉扣纸订成。因为以前人们记账多数是用毛笔,墨水写在吸水性佳的玉扣纸上不会化开,而且很快就干透了。

他藏有一本祖父传下来的手抄食谱,里头记录多种传统菜式的做法。这本食谱所用的纸就是玉扣纸。不过玉扣纸目前在本地已很难买到。

充斥主妇吵架小孩玩闹声

在义福街店屋住满人的年代,傍晚五六点的后巷很热闹,一是小孩子们玩乐与打骂声,另一种则是家庭主妇们的吵架声。

李永光说,傍晚是孩子们跑出来玩的时间,后巷是他们玩乐的天堂,孩子们玩耍、吵架或打架都在后巷上演,很是热闹。而另一种让后巷热闹起来的声音,则是家庭主妇的吵架声。

原来,以前一间屋子里住着多户人家,傍晚做饭时间,各家主妇就在自家屋后的厨房煮饭。这时主妇之间常常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例如谁家的姜被偷了等等。义福街每天的黄昏,就交织在小孩子的玩乐声与主妇的吵架声中。

这么兴旺的义福街,当然也少不了流动小贩来卖东西。李永光说,午后与晚上都有许多流动小贩会到来,不过下午出来卖的食物,有许多是上午在巴刹卖剩的。但大家都不会介意这些,下午茶时段,人们纷纷出来光顾这些流动小贩。

那是一碗鸭肉粿条汤两角钱的年代,钱很大,而街上的车很少。李家常常把厨房用来烧的柴,舖在店前的马路上晒,也不必担心会影响交通。

户户经商咖啡店多

李永光说,以前义福街是一条很兴旺的街道,热闹的槟榔律、新街、新街头万山与吉宁万山都在附近。那一带是人潮集中点,尤其靠近农历新年时,更是热闹。

他说,以前乔治市每一间店屋里都住上至少10人,即使住上二三十人也不出奇。义福街虽然只是一条很短的街道,但街上每一间屋子都是做生意的,居民就住在店楼上。

他说,义福街的两头分别是新街与汕头街,在这段短短的街道,当年竟然有多达4间咖啡店,这些咖啡店都是从早开到晚,而且全部都有生意可做。

他说,从咖啡店的数量就可看出一个地方是不是兴旺。如今义福街的咖啡店只剩下一间,而且只在上半天营业。

他说,义福街上也曾有5间杂货店及两间小旅馆。目前还剩下一间杂货店,小旅馆则早已结束营业。

80年代转型
不做食材批发

李永光在80年代接手家族生意后,就将老店全面转型,原本的粮油食品生意再也不做了。他说,粮油食品生意其实不容易做,因为食材都有期限,那时他们没有冷藏设备,豆子收在仓库里一段时期,可能会被虫蛀,食油放久了也会变质。如果货物没有及时卖出去,一旦变质就要亏本了。

如果进货后价格有所滑落,商家也必须自己承担差价。另一点令他决定转型的原因是,经营食材生意的店舖都很脏,蟑螂、老鼠、蚂蚁等在各角落出没。从小住在店楼上的李永光,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他说,70年代后期开始因为食品法令更加严格,使做这行业的人面对诸多限制。他于是把心一横,渐渐地不再做食材批发生意。

常帮妈姐写信寄回乡

以广东人为多的义福街,曾是一条住了很多妈姐的街道,恒记对面就有一间姑婆屋。李永光以前常帮妈姐写信寄回乡,更娶了妈姐养女当妻子。

因为娶了妈姐的养女,李永光与妈姐社群的关系也很密切。他说,许多妈姐都认识他,因为他常常帮这些妈姐写家书。要写家书的妈姐都会找上他太太位于同一条街的屋子,要求他写信或是读从中国寄来的信,通常那些信都是要求妈姐寄钱回乡。

他说,如今这些妈姐都已离开人世,也有一些人选择回中国家乡安渡晚年。他还曾到广东顺德均安沙头村的冰玉堂探望妈姐,那里的妈姐都从新加坡归国的。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