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追思一代偉人 願李光耀跟隨彩虹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居民追思一代偉人 願李光耀跟隨彩虹

新加坡國會大廈是李光耀耗費大半生,為人民爭取權益及建設新加坡的地方,人民協會因此在新加坡河畔處,設李光耀的生平照片展。
新加坡國會大廈是李光耀耗費大半生,為人民爭取權益及建設新加坡的地方,人民協會因此在新加坡河畔處,設李光耀的生平照片展。

中國報特派
報導:吳菊君
攝影:李再輝
(新加坡23日訊)“願您跟隨彩虹(Follow That Rainbow),在天堂的另一角落安好,我們永遠懷念你!”



今日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逝世1週年,新加坡各個社區與場所都舉辦追思活動。

舉殯日出現彩虹

新加坡國會大廈,是李光耀生前為新加坡人民奉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也是李光耀生前最充滿回憶的地方,人民協會在新加坡河畔處設立李光耀生平展覽。



有不少學校團體及旅遊團,今天帶領學生及遊客前來了解李光耀的一生,以及他如何把一個島嶼國家發展成先進國。

《中國報》記者今早來到新加坡丹絨巴葛選區,當地民間組織和居民義工已在組屋公園,擺起長長桌椅,免費為前追思吊唁的民眾,提供種植盆栽植物和在許願石上寫上祝福語的活動。

由于李光耀在去年舉殯國葬的當天,出現雨后彩虹,成為當地居民津津樂道的話題,當地義工和居民,以主題“Follow That Rainbow”(跟隨彩虹)來追思這位一代偉人。

前來追思者可在盆栽植物上撒上七彩沙石點綴,放在追思處或拿回家栽種。

在幼苗上撒上七彩沙石代表著在孕育中生命的幼苗,將來也會有像七彩彩虹般絢麗,象征新加坡美好的前景。

一些民眾則在許願上上畫上向日葵、彩虹、或寫上緬懷國父、永遠懷念或我愛你等,表達對李光耀的敬仰。

這項追思活動將持續到本月27日,每日上午9時至晚上10時進行。

可向李光耀蠟像獻花

新加坡各地有多場追思李光耀逝世1週年活動,包括即日起,公眾可到聖淘沙杜莎夫人蠟像館外的庭院,向建國經總理李光耀和夫人柯玉芝的蠟像獻花致意。

為追思李光耀,從即日起至本月27日,蠟像館免費讓公眾與蠟像合照。

此外,新加坡文物局從下週三起至10月2日,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由現任李總理所贈送的彈殼。

另外,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也會捐出彈殼,把它陳列在馬林百列圖書館供民眾憑吊。

丹絨巴葛俱樂部週三晚也會舉行追思會。

新國內閣追思李光耀

(新加坡23日訊)新加坡內閣追思建國總理李光耀!

今天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逝世一週年,總理李顯龍下午在內閣會議開始前,率領閣員追思這位開國元勳。

他致詞時說,一年前的今天,李光耀先生去世了;隨后全國哀悼一周是我們國家建設的一個里程碑,並發展新加坡人的身分認同感。

“我們通過追憶李先生的一生,並展望未來,以紀念這一天。全國多個組織都舉行活動,紀念他一生的貢獻和價值觀,我們都重新投入李先生畢生的心血——新加坡”。

人民行動黨在1959年成為執政黨。1971年,李光耀把他的辦事處搬到總統,內閣會議就在這間會議室舉行。

40年來的每個星期,李光耀都在這裡主持或參與內閣會議,討論課題,並且進行關乎新加坡未來的決定。

李顯龍說,有個俗稱叫做“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將軍在指揮帳篷裡,制定戰略和計劃,領導千里之外的軍隊取得勝利。

“這間內閣會議室就是李先生的指揮帳篷,也就是檢討和辯論課題、做決定、發號指令和跟蹤進展的地方。

“今天在召開內閣會議前,我們在這間會議室緬懷李先生,以及他多年來的決策。”

李顯龍發表了超過8分鐘的演講后,與閣員默哀1分鐘。

建國一代感慨萬千

新加坡建國一代,與李光耀一起走過建國的風雨路,邊看李光耀的照片展,感慨萬千。

葉偉龍(53歲,商人)受訪時說,他週三原本只想到銀行辦事,但是不知怎么地被牽引到追思處。

“去年李光耀逝世時,我在新坡國會大廈排隊5個小時,只為向李光耀做最后的致敬。”

葉偉龍為了更了解李光耀的生平,更追尋到李光耀位于中國的祖居地。

另外,住在裕廊東的卓福氣(65歲,退休人士)回憶,當年新加坡還只是一個亞答屋的地方,以及沒有路燈等設施,是李光耀把原本落后的新加坡,發展成先進國。

他感傷說,他剛才邊看李光耀的生平展覽,也潸然掉淚,心中十分感觸。

住在裕廊西的曾亞弟(73歲),也是特地搭地鐵前來丹絨巴葛組屋,前來追思的建國一代。

他說,這個選區是李光耀奮鬥數十年的選區,他當然要來這裡紀念。

“我認為,即使李光耀已經離世,但新加坡發展沒有停頓,人民也繼續團結。”

盼新加坡續繁榮

★陳先生(39歲,海軍)

我們約好一群同事一起來,李光耀的離世,我們深感惋惜,沒有李光耀的付出,就沒有現在的新加坡。

希望新加坡可以繼續繁榮,相信新加坡未來會更好。

為國奠穩固根基

★嚴開國(27歲,海軍)

我和同事趁著上午沒工作的時段,一起來國會大廈向李光耀先生致敬。

李光耀對新加坡人民做出巨大的貢獻,為新加坡奠下穩固根基,讓年輕一代可在新加坡國土上安居樂業,我非常感謝他。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