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英語的心路歷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我學英語的心路歷程

馬六甲革成學校 黃美蓮老師



童年時,我是在樹膠園裡長大,在說方言的成長環境中,英語是陌生的紅毛文。小學裡是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我們常常被那複雜的語法: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的時態動詞、單數複數名詞、不規則的拼音方式、性別代名詞等等弄得一頭霧水。對我們這些沒有英語環境的鄉下孩子來說,英語,是個難如登天的科目。所以,從小學到中學,我的英語學習,除了用來應付考試之外,聽見有人向我說英語,我就結結巴巴,以破碎不堪的單字來應付,真是苦不堪言。

我真正有效的學習英語,是和兒女共同牙牙學語而得的。大女兒出世后,我那娘惹家庭的姑姑們,常常以繪本給她朗讀英語故事。有時手邊沒有書本,隨手拿了超市的廣告紙,就這樣一問一答的看圖說話,小人兒漸漸學到不少英語詞彙。孩子的爸天天給兒女們說睡前故事,其實也只是照本宣讀。不過,當故事中情節輕鬆時,他輕柔的朗讀,情節緊張時,他說得七情上面,十分吸引人。聽得多了,我也依樣畫葫蘆給孩子說故事,竟然學到不少詞彙和句式。

朗朗上口的英語詩詞,如鵝媽媽童謠,也是非常有效的學習途徑。當時,家庭個人電腦剛開始普遍化,我和兒女通過簡易英語故事光碟,探索小女孩和三隻小熊的世界、亞瑟卡通家庭、恐龍家族、神奇校車,還有無數的兒童互動光碟中學習英語。



旅居美國的時候,兒女們在英語環境中適應得很快。我則完全聽不懂他們的英語,好多時候,還得勞煩兒女們給我翻譯呢!但是,在耳濡目染之下,回國后,我竟然發現自己漸漸聽得懂電視節目裡的英語了!也更有膽量以英語交談了。原來,那是一段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概念。這是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所提出的理論,克拉申認為,無論成人或兒童,在掌握說話能力前,都會有一個相當長的沉默期,直到聽懂的量達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夠的自信時,才可能說話。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時也是必要的。然而,我們在學校裡學習的外語,全然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大量的寫作業、模擬試卷做答。導致學生即使考取英文筆試甲等;在職場上,卻連簡單的英語表達溝通都無法達到的窘困情形。

有一次和一個美國教師談起馬來西亞孩子學英語的困境,他說,其實,中文才是世上最難學的語文:要說准四聲音調–免得把“西瓜”說成“吸管”,中文的方塊字也是非常難認的文字。所以,我要給在華小學習英語的孩子們一個肯定,現在,你們已經學會最難的華語了,學英語不再是難如登天的事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