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此曲非佛曲 听者满法喜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心见闻‧此曲非佛曲 听者满法喜

20160510heart01



报导:叶凤玲
图:练国伟、观音基金会提供

十七年来,“祥和曲”活动以音乐的形式,传达日常生活的慈悲与真理。

它不深奥艰涩,意境淡淡在音符里扬起,道理静静跟着节奏流淌……



当唱诗班随着圣诞节跫音陆续在广场、酒店、街头或沿家挨户地把歌曲、欢乐带给大众,一个念头在她脑海里蕴酿。

“同样是祥和、欢喜的日子,为什么卫塞节只有一天?可不可以把它延长庆祝,让许多人感受到吉祥、欢欣的气氛?”

就是这样一个念头,促使“祥和曲”活动的诞生。十七年过去了,它还在继续唱着;“祥和曲”发起人拿督陈瑞莱当年撒下的种子,仍在各地发芽。

“祥和曲”一开始是以投稿的形式,每一年都邀请周博华、山脚下男孩、周翠玲等音乐人创作“祥和曲”。

“当年祥和曲是一个新的概念,以音乐来迎接卫塞节的到来。虽然它的发起和卫塞节有关,但它不是佛曲,歌词里不一定要有佛的字眼不可。只要它让人听了感觉到希望、轻松、信心,对生老病生更了解,就是祥和曲。”

观音基金会秘书长拿督陈瑞莱认为,生活里无时无刻都是佛法,好的理念、不能推翻的道理就是佛法,不需要歌词里带有佛的字眼,或特别标签它是佛曲。

“以几分钟歌曲,轻松地讲述生活里的小故事,希望大家从中能得到感动、共鸣。”

然而,没有佛号或经文的“祥和曲”,旁人或许会当作“不错的歌曲”来听,又该如何以音乐契入佛法?

拿督陈瑞莱在“祥和曲”中领唱。
拿督陈瑞莱在“祥和曲”中领唱。

创作千百首后,必有经典

观音基金会在1996年、1997年开始“祥和曲”的推动,也曾经把其中的歌曲录制成CD。2003年,它开始走向人群当中,把整个五月推广为“祥和月”,并且在这个月份带着“祥和曲”到广场、孤儿院、老人院、社区等地演唱。

拿督陈瑞莱透露,万事起头难:“一开始许多广场拒绝让我们的歌咏队演唱祥和曲,他们说这是宗教演出……经过义工团队的不停协调,已经有好些广场都愿意让我们表演。”

“佛渡有缘人,希望能透过持续的祥和月活动来制造因缘,让更多人从歌曲体会及思考环保、慈悲、亲情等与己身贴切的生活课题。”

她希望,透过一次次的演出,争取社会及商场的认同,提高未来获得各方资源的可能性。

周金亮认为,认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臻至。

“大家觉得古典音乐好听是因为它是千首、万首中流传下来的精品,先要有数量后才有质量,这也是祥和曲目前做得不够好的原因,因为缺乏人去做。希望未来祥和曲有了百首、千首之后,当中有一些能让人们传唱。”

音乐无限想像,谱词突出亮点

每年都会谱写“祥和曲”的音乐人周金亮表示,他小学开始经常到佛教会去听大人颂经:“当时听得似懂非懂,但是听着听着不自觉地被引导到一个地方……希望自己写的歌也能让人听着听着,脑海里会有画面。”

也是观音基金会文化局局长的周金亮说,佛经不容易消化,根据他学习古典音乐的八年经验里,聆听了许多巴哈的宗教音乐,它们虽然没有歌词,但是听者能从音乐当中感到庄严和神圣。

“当我懂得写歌,我就想:我会怎么做?写歌的时候,我会从中找出一个特殊的音质、音色,让人听得舒服、平和,脑海里会有意念或画面闪过。”

之前,周金亮为《千手千眼》音乐剧谱写歌曲也是如此。佛陀是没有言语的,应当如何适时表现它的特殊呢?最后,他在过门音乐里采用笛子吹奏,笛声悠扬,引领观众攀越一程程佛学云海。

“音乐不能具体,然而抽象可以有很多的想像,需要透过一个特殊的音质、音色去做引导。就像祥和曲有一首叫《妈妈的心》,妈妈的心是温柔的?坚强的?里面的想像无限宽阔,而谱上歌词是想带出当中的特殊和亮点。”

观音基金会歌咏队在购物广场里表演“祥和曲”。
观音基金会歌咏队在购物广场里表演“祥和曲”。

没时间不能当借口!

每年五月,观音基金会歌咏队会把“祥和曲”活动带入广场、社区等地演出,并且根据场地状况的不同,而调整演出阵容和形式。在45分钟的演出里,团员们都会穿上白衣服,披戴藏传的白色哈达,带出宁静、慈祥的气氛。

今年稍有不同的是,拿督陈瑞莱领唱其中两首“祥和曲”《妈妈的心》和《千江有水千江月》。

“领唱的感觉?当然是有深深感触,比如《妈妈的心》,让我忆及对妈妈的怀念和歉意,希望能带动大家去想,自己有没有经常向妈妈问好?”

《妈妈的心》创作者周金亮透露,这首歌让他想到自己的母亲。

“妈妈生病有一段时间,走路不太方便,所以我把她接来吉隆坡照顾。很多人会想‘我还有时间’,但更可怕的是有人觉得‘我没有时间’,其实日常生活里随时可以表达对父母的关怀,比如打电话向父母问声安好,很简单是不是?”

谱写“祥和曲”让周金亮收获到各种硕果。在写的过程中,他看书或是请教佛学修行人士,从中消化、潜移默化,写进歌里。歌曲写完了,大家觉得好听,给予喝采,他就得到了掌声。

“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最好的东西,哈!”

写歌是自我的深度探索,“自我风格明显”是周金亮在谱写“祥和曲”之际一个要突破的关卡。如何克服呢?他说:“平时常与人接触,聆听别人不同的意见、分享彼此的想法,可以把歌曲内容修润得更加客观,写出来的歌才不会有过多个人想法,而失去共鸣和普遍性。”

字字斟酌,发自内心

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和人心产生共鸣,不管身在何方、说的是什么语言,只要有音乐就可以和别人交流。

“音乐的力量很大,当我12岁、13岁听到台湾佛曲的时候,似懂非懂之间,内心还是觉得感动、触感,想要寻找生命的意义。”

当时,十来岁的拿督陈瑞莱经常到佛堂里听颂经。由于现场都是年老者居多,当大家看到一位小女孩静静地坐着、听着,都觉得很奇怪。

或者,就是这样一个因缘,多年前让她感动的音符,她听了、思考了、传承了,在多年以后透过新的音符把它们推广开来。她期望,未来“祥和曲”能够再度出版成CD、办音乐会。

不说不知,每一首“祥和曲”最后都由拿督陈瑞莱“把关”,周金亮笑言,他的一些创作就曾经不通关而被修改。

“有些歌曲觉得写了108分,但是还是被改。但是,改了就更完整了。写流行歌曲注重表达情感,而祥和曲要求的是精准的情绪到味,而且有些词语如灵魂是佛教不用的……在大家的指教之下,我也学习了许多。”

拿督陈莱瑞则表示,她修改的其实只是某些字眼,而听过周金亮创作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位写歌很棒的音乐人:“他很谦虚,任何人的意见或建议都会虚心聆听,认真思考,而且也很发心。”

周金亮发心每年为观音基金会谱写新的“祥和曲”,唯今年被事务缠身,没时间写足既定的歌曲数量,最后从去年为继程法师谱写的六十首歌曲当中,抽选四首法师作词的《树荫》、《黄花》、《法雨》及《喜——随喜功德》。

祥和曲

五月用来迎接卫塞节的音乐。

词中不一定要有佛的字眼,但要让人听了感觉到希望、轻松、信心,了解人生规律。

五月祥和活动

配合卫塞节的到来,观音基金会歌咏队在音乐人周金亮的带领之下,演唱温馨动听的“祥和曲”,以纪念佛陀的伟大精神和理念。以下是演出的详情:

慈善团体演出

日期:5月14日(星期六)
时间:11:00am~11:45pm
地点:莲花生慈爱之家(23 & 25,Lorong Sungai Nibong 1A,Batu 31/2,Taman Mewah Baru off Jalan Kapar,42100 Klang.)
时间:2:30pm~3:15pm
地点:双溪威老人院(Lot 13559, Jalan SS9A/20, Seri Setia Sungai Way, 47300 Petaling Jaya.)

“观音基金会祥和夜”演出

日期:5月20日(星期五)
时间:8:30pm~10:00pm
地点:观音基金会会所
21-2, Block D2, Dataran Prima, Jalan PJU 1/39, 47301 Petaling Jaya.

“观音基金会卫塞节”

日期:5月21日(星期六)
时间:10:00am – 12:00pm
地点:观音基金会会所

*卫塞节当天,除了浴佛之外,也特别举办卫塞祈福法会、“祥和曲”演唱、礼佛赞颂、抄经。观音基金会也准备免费的素食招待前来浴佛的信徒们,观迎公众踊跃出席,共沾法喜。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