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去(中篇) 外援外流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冲出去(中篇) 外援外流

来自香港的王翠玲(左三),来大马发展初期,演出长篇处境剧《己子当归》,后来成为著名的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
来自香港的王翠玲(左三),来大马发展初期,演出长篇处境剧《己子当归》,后来成为著名的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

撰文:林彩莲
摄影:陈梓健
图片:受访者提供、互联网



当一众大马演员争相到国外参演海外电视剧时,回顾80至90时代的大马电视圈,其实有不少海外演员,如李香琴、龚慈恩、杨盼盼、卢海鹏、杨泽霖、倪淑君、曾伟权,甚至是初出道的郭晋安,都曾漂洋过海到大马参演本地电视剧的拍摄,让大马观众印象深刻,辉煌一时。

90年代繁星点点

1988年,港星陈秀珠参与由山水影视推出的首部连续剧《特警群英》,当时不仅掀起话题,剧集也取得不错的表现,版权还卖到港台美加等地。或许很多80后并不知道,香港著名艺人如李香琴、卢海鹏,曾伟权,张雷及杨盼盼等,也曾参与本地剧《芭山恩仇》。



到了1990年代中,HVD制作公司崛起,不少其制作的电视剧也邀请海外艺人参与,包括来自台湾的林炜、香港美女龚慈恩、吴岱融、钟淑慧,还有当年还未大红大紫的郭晋安等。海外演员的新鲜脸孔、实力具备,和本地演员飙戏,观众无不看得过瘾。

HVD熬不过1997年的经济风暴宣告解散,2002年本地付费电视台Astro开拍长篇连续剧《己子当归》,邀请实力派的香港演员夏雨参与,以及目前已嫁来大马的王翠玲,制造了不少话题。

而近几年,基于一些现实因素,少有本地制作公司再邀请海外艺人参与本地剧。但在2008及2009年,本地电视台ntv7和制作公司Double Vision联合制作的电视剧《情牵南苑》及《女头家》,邀请了当时人在香港发展的大马女星吴天瑜及新加坡发展的杨雁雁分别担纲两部剧的女主角,口碑和收视率居高不下,尤其剧情紧凑的《女头家》,当时不仅坐拥90万华裔观众的收视率,成为年度之冠,还在《金视奖》获得不少奖项。

这也证明了,大马观众偏爱有“底细”、新鲜感十足的题材和组合,而且,大马不乏好作品。

台湾女星倪淑君,拍过HVD剧集《怒海狂花》。
台湾女星倪淑君,拍过HVD剧集《怒海狂花》。

海外演员刺激收视率

不管是制片或演员,大部分都赞成,大马演员和海外演员合作,能够刺激市场,促进文化交流。在大马电视圈经历了蓬勃、低潮、再到近期慢慢再崛起的情况后,邻国新加坡的影视业已领先很多步,例如新加坡剧《志在四方》在取得好口碑和高收视率后,制片方不惜砸钱制作“升华版”续集《志在四方2》,除了拉队到国外拍摄外,也请来不少海外演员参演,其中一位就是台湾最美“欧巴桑”陈美凤。

来自香港的资深制片袁再显(《情牵南苑》、《女头家》、《香火》监制),深耕大马影视工业近10年,他认为,不管在哪个国家,电视剧有海外演员的参与,都会对观众造成刺激和受到他们的认同。“有新的演员进来,尤其是有点知名度的,观众就是觉得:哇,是大制作哦,请到海外演员。”只要电视剧能够创造出新的元素,观众就会特别留意,至于好不好看,则是其次了。

谢佳见也觉得,本地剧有海外演员的加入,绝对能刺激观众的感官,“大家每天看同一批的演员演戏,视觉自然会疲惫,其实大马电视圈需要更努力,制造多点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我们有在做事情。”他反问,为何新加坡的小市场都能做到,大马却不能呢?

林宇中也很期待可以在本地剧和海外演员飙戏,“这是大家都希望的事。或许可以想想办法,例如该艺人如有代言,可以请商家出钱资助他到大马拍摄,也顺道为产品宣传,何乐而不为?”

吴天瑜说,如果资金允许,引进海外演员参与本地剧,让那些没机会冲到海外的大马演员有机会双方交流,“哪怕只有几个星期的合作,我觉得都是一个Spice Up(激发性),彼此有不同的火和热在里头,绝对是一件好事。”

会否失去本土剧的“原汁原味”?ntv7及八度空间中文品牌及节目部经理骆雅蕙就认为,可以保留本土,同时为海外演员“设计角色”,“例如把角色设定成是从香港或中国来的,就显得有可信度。”

《芭山恩仇》最多港星参演,包括李香琴(左起)、林漪娸、卢海鹏、杨盼盼和曾伟权。
《芭山恩仇》最多港星参演,包括李香琴(左起)、林漪娸、卢海鹏、杨盼盼和曾伟权。

缺资金

近期的大马连续剧少见,甚至几乎看不到海外演员的脸孔,其中的因素,不仅涉及技术层面,更明显的,依然逃不过现实的片酬问题。

袁再显直截了当表示“做不到”,最大因素是大马欠缺资源和预算。“一开始是杨雁雁及吴天瑜等在海外发展的演员渐渐回流,若是要请海外大牌演员,坦白说是做不到。”

此外,大马拍剧环境还未成熟到让演员毫无后顾之忧地拍剧;加上本地电视剧所获得的预算已经少之又少,制作公司不可能为了支撑一位海外演员的飞机票、住宿费等,而牺牲或减低其他的制作成本。“我们的预算和价钱,原本就比港台低很多了,海外演员连基本的片酬都没有,又怎会来呢?”

其二,电视剧的拍摄时间很长,不像电影,快则数天,慢则1个星期就能搞定,但电视剧起码要拍3个月,若没有足够吸引的元素,很难吸引到海外演员参与。“除非像中国的拍摄手法,集中式地拍完主要演员的部分。”

林宇中一言道出现实面的问题,“拍戏本来就是关于钱的游戏,没钱很难。就算演员不计较片酬,但每位工作人员要吃饭,租酒店、车都要钱,本来就没钱了,加上政府不支持,就很多事情不能做。”包括两地的合作。

然而,近期转型当制作人的吴天瑜,最近正积极筹备和海外演员合作,为近几年干涸如枯井的大马电视圈,迎来新气象。“成熟的演员到了某个阶段,不会只在意片酬或你可以给我多少场戏,反而会考虑:这作品推到市场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她说,有些国外演员不一定是看钱,看的是诚意,这让她在协商合作时有很大的感触。

吴天瑜曾到国外发展,近期晋升制作人,深知两地演员合作,能带给观众新鲜感。
吴天瑜曾到国外发展,近期晋升制作人,深知两地演员合作,能带给观众新鲜感。

缺乏远见

HVD时代做得到,甚至成功刺激本地电视圈市场,主要是因为HVD独立制作,不受电视台的影响。当年,HVD除了赚取电视台的版权费,还可以卖到海外赚钱,剧集先有投资,有足够资金请到海外演员,再赚取版权费,绝对是好方法。袁再显说:“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没有和电视台1000小时的合约(当年HVD和电视台的制度),如果有财团提供资金让我们有生产能力,卖给全世界再卖本地电视台,那我们的未来绝对可以发展更好。”

海外如中国、台湾或香港,电视台的旗下演员都得透过电视台,和海外电视台或投资方洽谈协商,相互推荐或“推出、输出”演员,也因此让两地的演员能够在影视作品有机会合作、交流。虽然透过此方式,演员片酬不会太高,但演员的档期却是最难成功协调的因素。而自由艺人虽然时间比较自由,但片酬略高。

骆雅蕙表示,电视台从来没放弃寻找海外演员参与本地剧,“其实八度空间的几部剧有引进过海外演员担任剧中角色,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唯演员的档期确实是最大的问题,“演员的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他的部分。主角的话需要长时间拍摄,但若给予拍摄时间较短的配角,却吸引不到他们。”

至于片酬,她透露迄今洽谈过的海外演员,他们片酬都不会太高,只是安排海外艺人的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成本会增加。

另外,袁再显曾尝试找国外投资拍摄大马戏剧,从而让两地演员有机会合作,但随着海外投资商的资金占大多数时,他们的”话事权”自然也多一些,“本地的主要演员即变成二三线,海外的演员则变成了主角,电视台本身可能会觉得:我出了这笔钱,但我得不到效果。”

电视台有本身的考量,顾虑到本地演员和市场,但袁再显认为,电视圈需要10至30年的投资以培育人才,“我们看得不够长远和宏观,加上本地缺乏有远见的伯乐,那就唯有等运气。”

为何他们不来?

1.无预算
2.片酬低
3.大马拍剧环境不成熟
4.拍剧时间长,档期难敲
5.角色不适合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