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華人拓墾先驅 應宏觀定位鄭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不僅是華人拓墾先驅 應宏觀定位鄭和

 ■出席講座的人士,相當踴躍。

■出席講座的人士,相當踴躍。

(馬六甲8日訊)南方大學副教授安煥然說,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的敘述及集體記憶,似乎已經把鄭和當成華人拓墾先驅的象徵符號。



他認為,鄭和不應該只是馬來西亞華人的鄭和,從世界歷史、區域史、跨文化,大家都應該重新認識鄭和與馬六甲的歷史關係。

他說,從航海技術,尤其是航海天文知識上來看,鄭和下西洋被視為中國文明與伊斯蘭文化融合的產物。

不少隨從是穆斯林



他指出,鄭和下西洋也被視為是15世紀,世界史上技術交流的成果。

他昨晚主講“鄭和與三寶山”講座上,這么指出。講座也是甲中華大會堂青年團“三三九九.重陽登高”10週年慶典系列活動,當天的主持人為陳壽錦。

安煥然說,鄭和下西洋即是中國的穆斯林為主角,以東南亞、印度、西亞各國的穆斯林為配角而展開了不平凡的伊斯蘭教事業。

他透露,鄭和之七下西洋,是充分利用了中國和伊斯蘭世界的長期經濟文化交通基礎。

他強調,鄭和本身的信仰具有一定的伊斯蘭色彩,其隨從要員不少也是穆斯林。

“鄭和所經過到訪的44個國家與地區中,有信奉伊斯蘭的就多達23個,鄭和及其團中的穆斯林隨員都懂得伊斯蘭世界的語言,因此與伊斯蘭國家的政府和人民也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

他說,從1405年至1424年,這20年的時間,是600年前馬中關係非常親密的一段時期,鄭和下西洋幾乎每次都駐紮馬六甲,為馬中關係構築了親善的友好橋樑。

鄭和形象塑造值得探討

安煥然指出,在馬來西亞,鄭和的形象塑造,其中夾雜著多少“說故事人”的當代詮釋及時代的焦慮,尤其是流傳于華社裡的歷史敘述及當代詮釋,更是值得探討。

他透露,許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有三種面目,三種形象,第一是正史上記載的面目,這是史學家主張的樣子,歷史形象;第二是文藝作品的面目,這是文學家主張的樣子,文學形象。

“第三種就是老百姓主張的樣子,是一般民眾心中的面目,民間形象。”

安煥然說,歷史上,鄭和下西洋與馬來西亞的關係,往往為后代人的歷史敘述提供了豐富的詮釋資源,但鄭和史實,與后來的鄭和敘述之間,卻往往都會存有一定的差異。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