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土人臉在說故事 陳偉炎挺過低潮的雕像傑作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陶土人臉在說故事 陳偉炎挺過低潮的雕像傑作

陳偉炎展示其個人展覽會的作品。
陳偉炎展示其個人展覽會的作品。

獨家報導︰陳欣儀
獨家攝影︰謝志明/受訪者提供
(怡保15日訊)堅持傳統柴燒陶制作理念,親手陶出最“自然”的陶藝品。



陶瓷藝術家陳偉炎是怡保當地一家陶瓷廠老字號的第三代傳人,從小在家人的薰陶下對陶藝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最后他發現其興趣並不限制于傳統的陶瓷工作,便在1989年報讀吉隆坡美術學院(KLCA)主修油畫及副修陶藝設計,畢業后正式接手及擔任家族捷成陶瓷廠總設計師,迄今已24年。

在2010年,陳偉炎更創設個人陶藝工作室,並擔任該工作室陶藝導師。

他向《中國報》指出,在還沒成立個人陶藝工作室前,一直都是經營家族的陶瓷工業生意,主要生產花盆、花瓶、碗碟等。在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后,便開始創作個人風格的藝術品,但他仍同時兼顧工藝陶與藝術陶的工作。



陳偉炎表示在成立個人工作室前,有過一段消沉時期,因他不懂該繼續經營家族陶瓷工業生意或是發展個人藝術品。于是,他將掙扎、痛苦、迷茫的情感塑造成一系列的人臉雕像,生動逼真。到了后期,他找到人生平衡點后,緩和了情緒,再塑造出“平靜”的人臉雕像。

表達人性百態

他說,當時落寞無奈的心情,為他帶來了靈感並創造出獨樹一格的雕像,借此表達人性百態,只要能夠挺過人生低潮期,便會看見一道彩虹。

他指出,市面上暫還沒有發現這類藝術品,因太主觀、太藝術,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而該人臉雕像也將在其2016年柴燒陶藝個展“火之旅5”展示給大眾觀賞。

陳偉炎除了設計與創作外,也曾在4年前開班授藝,推廣陶藝活動。當時的參與者來自于各年齡層的人士,而他也鼓勵學生習得手藝后再轉教他人,讓更多人受益。

他感慨時下年輕人已不會接觸這辛苦的行業,因費時、費神又費力,不是容易的工作。但他卻樂在其中,希望人們可以從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故事。

堅持柴燒呈現最自然色澤

柴燒作品從選土、成型、排窯到燒窯,都須親自參與和操控下完成!

陳偉炎透露,每項作品都必須先塑造模型,即捏陶土。捏土的方式有盤條、泥片成型、手捏成型、拉坯成型等。至于能否捏出個好形狀,就得靠個人對陶土的了解和技巧了。模型完成后,必須風干至少一個禮拜讓陶土完全干透后才可進行柴燒工作。

盡管現代科技已非常發達,陳偉炎仍堅持傳統柴燒,以呈現最自然的色澤。第一步的低溫900攝氏度素燒階段,是為了鞏固模型,確保沒有任何崩裂或損壞后,便可進行釉燒工作。

“待模型上釉后,工作人員便會把各模型排進一座柴窯進行最后的燒窯。”

他說,這是怡保首座柴窯,由他與陶友共同使用磚塊建築而成。從投柴孔到煙囪有12尺,裏面的空間約有6尺至8尺,可容納近300個大小模型。

他指出,最后的柴燒溫度將提至最高溫1300攝氏度。燒窯一旦開始了便不能停止,需耗費近30個小時進行,過程中需持續加柴維持高溫。

因此,陳偉炎會和陶友策劃輪班時間,不分晝夜監管火候。待柴燒過程完成后,需2天時間冷卻,才可取出完成品。

陶瓷用品缺乏“生命力”

陳偉炎表示生活中的陶瓷品,非常普遍,只為了“買賣”而活,但若以藝術家的角度來說,他認為這些陶瓷品缺乏“生命力”。

“陶瓷品和藝術品的分別在于,陶瓷品是生活實用品,乏味枯燥且不具任何意義;但藝術品結合了個人精神、思維與理念,唯有遇到伯樂,才能體會背后深奧的含義”。

他表示在以前的年代,大膽、前衛、且具有個人風格的陶藝品不被社會所接受,所以其祖父與父親都把重心放在陶瓷工業上。

現時代改變了,身為藝術家的他,具有強烈的創作欲,且感情豐富,于是大膽創新,運用個人情感創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品,成為抒發情緒的一種管道。

即起邀你赴“火之旅5”

陳偉炎曾在2013年舉辦“火之旅4”陶畫個展,闊別3年后,他在怡保品味齋畫廊再度舉辦為期8天的“火之旅5”柴燒陶藝個展,即7月9日至7月17日,時間為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陶藝愛好者可別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詳情聯絡:05-243 9999,傳真:05-241 1118。

地址:A-3-2, 3th Floor, Jalan Persiaran, Greentown 2, Greentown Business Center, 30450 Ipoh, Perak.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