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心靈受傷 有我願意聆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悅讀.心靈受傷 有我願意聆聽

20160724book02



特約:莫淑卿

從事心理輔導后,才發現 “每個行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在不知覺的底下,被內在的渴望主導了,不斷地滿足它,可是它卻好像是一個黑洞般填也填不滿……

當面對有人哭的時候,我們很常告訴對方不要哭;當面對有人處在低落時,我們很常告訴對方還有人比自己差,所以要惜福;當面對有人處在憤怒時,我們很常告訴對方,生氣是解決不到事情的;當面對有人想要放棄的時候,我們常告訴對方要堅持到底;當面對有人處在壓力時,我們很常用打壓或反激方式來企圖激發對方的士氣。



我們總是很直接地反應對方的外在行為,從來或很少走入他人內心世界,真正明白對方到底在想什麼?有什麼期待或感受。有些人甚至和自己的內心世界斷了連接,同時也跟他人斷了交流,舉個例子:當我們不斷追求事業上的成就,其實我們想要得到的是什麼?是被父母接納自己是個有用的人?還是希望得到他人肯定?或是得到社會的尊重?會不會是害怕有一天社會會忘了你?

細微處觀察過往之痛

曾經遇過一個女孩,不斷地努力和奮鬥,學業全校第一,課外活動非常出色,很多人都欣賞和佩服她,可是女孩還是不開心,覺得自己不夠好,于是更用力地追求其他成就。當深入瞭解女孩后,才發現原來女孩一直希望母親可以稱讚她、肯定她,可是母親的眼中只有弟弟。

也遇過一個男孩,求學時不斷做兼職賺錢,大學畢業后擁有一份正職,還是不斷地做兼職賺錢。雖然賺了很多錢,但男孩從來不捨得花錢去享受生活,把所有錢都存進銀行裡;當看到存款越來越多時,男孩就越來越安心。大家都取笑男孩把錢存在銀行是等著貶值,但男孩也不介意,后來才知道男孩在小時候,經歷了家道中落,家裡所有東西在瞬間沒了,因此造成男孩對錢的不安全感。

我記得有一個女孩常買小禮物或是小蛋糕等,送給班上的同學,來自小康之家的她,這樣的行為對家裡的經濟也是一種負擔,因此父母一再地非議她的行為,可是女孩也沒有改善。父母只好帶著女孩去見心理輔導員,才知道女孩在小學時候經歷了霸凌事件,導致女孩在面對人際關係時,很恐懼自己再次被排擠,因此希望借由小禮物等向朋友們示好。

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故事

從事心理輔導后,才發現 “每個行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在不知覺的底下,被內在的渴望主導了,不斷地滿足它,可是它卻好像是一個黑洞般填也填不滿。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為內在的渴望工作,若干年后才發現,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人真正地發自內心的改變,是當他發現自己內在的渴望,然后願意接納自己的渴望,並有意識地選擇用什麼方式滿足它,或有意識地選擇還需不需要它。李崇建的《心教》,教我們一步步地發現對方的渴望,重啟孩子的學習渴望,因為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被愛,被接納,想當個有價值的人。

李崇建結合了“輔導”與“教養”,深入淺出地說明專業輔導模式,如何運用在孩子身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提醒大家多用“停頓”的技巧,時時刻刻覺察自己與人接觸時的方式。老師也鼓勵大家用“正向好奇”的詢問,來發掘孩子的內在資源,進而達到欣賞自己,喜愛學習的效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