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同行‧不偷工減料 還要有耐心 何媽娘惹菜有家鄉味 | 中國報 China Press

70同行‧不偷工減料 還要有耐心 何媽娘惹菜有家鄉味

右圖:70歲的鄧源娘認為,烹煮娘惹菜必須有耐心。 左上圖:娘惹黃梨蝦與馬來菜餚masak lemak同工異曲,擁有娘惹獨特風味。 左中圖:燙熟的豬肉和黃瓜,加上特製醬料簡直絕配,讓人吃得還想再吃。 左下圖:鄧源娘煮的燜豬肉最受家人與鄰居的喜愛。
右圖:70歲的鄧源娘認為,烹煮娘惹菜必須有耐心。
左上圖:娘惹黃梨蝦與馬來菜餚masak lemak同工異曲,擁有娘惹獨特風味。
左中圖:燙熟的豬肉和黃瓜,加上特製醬料簡直絕配,讓人吃得還想再吃。
左下圖:鄧源娘煮的燜豬肉最受家人與鄰居的喜愛。

報導:白寧馨
70歲娘惹,燒出一手傳統娘惹菜!



來自馬六甲的小娘惹,數十年前下嫁昔加末,如今70歲的她仍能燒得一手美味傳統娘惹菜,保留記憶中的家鄉味。

已是古稀之年的“何媽”鄧源娘,與已逝丈夫何來育有2男1女,雖然1970年嫁給華裔客家人丈夫,至今不僅堅持烹煮正宗娘惹菜式,也擅長煮客家菜,甚至賣私家菜。

她告訴《中國報》家中10兄弟姐妹排行年幼的她,自小已擔任起家中廚娘,父親出外工作前會準備食材,讓她下廚給家人吃。



“公公是中國人,下南洋後與娘惹婆婆結婚,生下父親,父親擅長烹煮娘惹菜,我和數名兄姐的手藝是父親傳授的。”

她透露,娘惹菜是中國食材和馬來料理的結合,包含甘甜、辛香的特色。

無私分享廚藝

“大部分娘惹菜的主要食材是辣椒、藍姜、椰糖、石栗子、蔥頭等,最難忘是我從小常碾碎辣椒,辣味嗆鼻難受到哭。”

鄧源娘指出,不少人嚐過她的娘惹菜,有些家庭主婦對娘惹菜有興趣,向她討教煮法,她也無私分享,但之後都反映無法煮出一模一樣的口味。

她認為,煮娘惹菜最重要是耐心和經驗,並強調不能偷工減料,她舉例有些醬汁需要耗時20分鐘,就必須耐心烹煮。

“一些娘惹菜餐館不捨得用料,導致無法還原原味,而且為了符合市場需求而改成清真菜,味道也因此改變。”

她感嘆現今正宗娘惹菜已近失傳,以前娘惹不被鼓勵多讀書,因此大部分都會烹飪,如今時代進步,娘惹也開始就業,很少呆在廚房烹煮傳統菜了。

幼子有意傳承手藝

鄧源娘繼承峇峇父親廚藝,其幼子也有意傳承母親手藝,代代相傳。

她至今也傳承父親特製秘方咖哩粉,並加以提升配製,自己與丈夫也特製配出五香粉、炸雞粉和胡椒粉。

“很多人喜歡這咖哩粉的味道足夠,堅持光顧二三十年,所以我的孩子們從小最怕幫忙做咖哩粉,每次都要剪2個麻包袋的辣椒乾。”

為了使娘惹菜保存期更長,味道更好,鄧源娘以不變原味為前提,改良菜餚煮法。

鄧源娘透露,如今她的年紀已大,對娘惹菜有興趣的幼子何明良(42歲)學習了逾40多樣菜式,將來繼承她的衣缽。

下廚有禁忌

娘惹下廚有禁忌,禁止問些有關食物的不好問題或特定人士來訪。

鄧源娘與家人信奉佛教,然而峇峇娘惹文化與華人文化有些差別,特別在烹飪方面明顯可見。

她透露,娘惹一般接待客人不在前廳,而在廚房,當他們下廚時,可與客人閒聊,但有些問題不能問,尤其是食物。

“尤其裹娘惹粽時更須嚴格遵守,女性來月事或出席白事後的人都不能前來。”

她進一步舉例,若有人問起粽子會不會煮不熟,或者食物會不會焦掉,可能原本不會發生的事,一旦問出就會實現,是禁忌。

姓名:鄧源娘
出生:1946年
年齡:70歲
居住:昔加末拉美士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