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如果?如果。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悅讀.如果?如果。

書名/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作者/陳冠中 出版/麥田
書名/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作者/陳冠中
出版/麥田

特約:張斯翔



小說家用幻想給我們敷衍了一番太虛幻境,但卻動用了各種真真假假的史料掌故人物,移花接木之下,看似重構瓦解了固有的歷史,讓我們重新思考,但細讀下來,卻發現名詞改變,地點改變,但所有的歷史實質卻從未改變……

最近剛玩了一款名為《直到黎明》的游戲,這家公司的系列游戲,並非我們常見的動作或者RPG角色扮演的游戲,讓玩家在驚險刺激的冒險中,通過複雜的操作過關斬將。

他們所製作的幾部游戲中,捨棄了各種複雜的操作方式,著重在劇情設置上。玩家在游戲的過程中,可說是看了一部劇情完整的電影。

然而,讓我最為焦慮的,竟是在劇情行進的過程中,會在不同情況下出現一組選項,通過玩家的選擇,游戲情節將會有所轉變,從而影響整個游戲後續的劇情發展。



這樣的蝴蝶效應,讓玩家在每個選擇之前,都需要謹慎行事,但在其中又有各種選擇的時間限制。作為一位游戲玩家,我必須承認自己追求完美的心態。在其他游戲中,我最常做的事是,當自己做了較差的選擇,或並未最完美地解決任務時,總會讀取之前的紀錄,重新再進行一遍。

推翻已接受的歷史

可是這個游戲卻屏蔽了這個功能,讓你的每個選項都無法挽回,也讓整個游戲更接近人生只往前無法倒退的感覺。這在眾多游戲中,算是極少見的設定,也讓我在開始玩的時候,感覺特別的糾結與壓力。

正如這個游戲,個體的人生與大環境的歷史都是不可重複,但我們在每一天中做的無數大小選擇,有多少會對未來,或是他人產生可能的蝴蝶效應,卻是我們很多時候並未注意到的。

幾年前,書市出現了一系列“What if”為名的暢銷書,其中最大的賣點,就是不斷對一些歷史上的既定事實發問——“如果情況不是這樣的話,又會如何?”

在整個歷史教育的環節中,我們常接受的模式是一種認清與接受既定歷史的心態,從中吸取可能的經驗,以便在未來相似的情況中,能有更妥善的面對與處理方式。可是“What if”這類書籍,最大的意義在於動搖或是顛覆我們對於已經認定為不可改變的事實,並對其加以懷疑或是改寫、翻轉或發問。

以小說重構新中國史

陳冠中的這本書,正是架構在民國史與新中國史上,撇開現在台海兩側的各種意識形態攻防戰,從根本上顛覆我們所認同的歷史的一本“What if”。

1949年是個多麼可歌可泣的時間斷裂點,而這個斷裂所造就的各種悲劇與歷史陳跡,更是延續到21世紀的今天。陳冠中在他的虛構《盛世》之後,變本加厲給了我們一部新中國的烏有史:如果1949年戰勝的國民黨政權而非共產黨,現在的“新中(華民)國”,而非“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上,又會是什麼樣子?

這當然可以被理解為一個小說家試圖顛覆固有歷史敘事的虛空幻想,但卻也是一則活生生的政治寓言。國民黨治理下的整片大陸,孫立人還是得被拘禁,不過是換了個地點;美麗島事件仍舊爆發,只不過換成了小說中虛構在北平海澱的美麗台客情食堂。

小說家用幻想給我們敷衍了一番太虛幻境,但卻動用了各種真真假假的史料掌故人物,移花接木之下,看似重構瓦解了固有的歷史,讓我們重新思考,但細讀下來,卻發現名詞改變,地點改變,但所有的歷史實質卻從未改變。

所有一切發生的都是必然,歷史沒有偶然,也許轉換了政權,不過就是換了同樣內容物的標籤而已。小說家跟我們說的故事,也許更犀利,也更貼近真實。

如果你對民國史、新中國史非常熟悉,你必然能讀出其中的各種興味,也能在滿紙歷史倒置中,看到其中最關鍵的人,與依舊必然的事罷!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