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烈指路 让体育变成文化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林景烈指路 让体育变成文化

独家报导:许彩云



(吉隆坡23日讯)欲收他日之良果,必种今日之好因。

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了,马来西亚以4银1铜收场,创下历届最佳,然而金牌梦仍然继续等。

在国家羽球男单李宗伟在男单决赛以18比21、18比21不敌中国的谌龙之后,宗伟的前任教练拿督米士本西迪表示,李宗伟绝对堪称世界第1,反而是国家培训机制追不上世界第1。



《中国报》为此特别电访专访前国家游泳好手林景烈(36岁),林景烈道出2大要点:“文化和教育”,牵引出上述涵意。

林景烈说:“栽培体育健儿是一条长远的路,如果趁早种下的根,多年后就会看到结出的果,肯定有成绩,只是看时间的长短而已。”

“我是觉得,首要问题是,我们马来西亚没有将体育运动走向大众化的文化。以美国为例,我以前曾在美国读书、训练。

9月赴香港任教

在美国,运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人的圈子,可以轻易以运动引起众人的话题,然而,在国内,我们除了跟同样是运动圈子的朋友可以引起共鸣之外,很难跟不熟悉的人以运动为话题。”

林景烈是1998年曼谷亚运会100公尺仰泳金牌得主,2004年他是马来西亚历来首位晋级雅典奥运会100公尺仰泳半决赛的选手。

在今年3月前往香港,并将受聘为游泳俱乐部的教练。他目前回国处理一些私事,随后将在9月1日飞往香港。

整个东南亚都一样

他向记者举例:“美国的中学生都会很自然而然的参与一、两项运动,运动对他们来说就如生活中的一部分。

香港的运动文化也是强盛,我在当地的游泳馆里,每天可看到有数百人,甚至数千人在游泳,当中老到少各年龄阶层都有。此外,即使是在户外,也会看到很多人在运动如跑步、骑脚车等。”

“然而这里,运动风气并不盛,对国内一些普罗大众来说,运动是要特地挪出时间来运动,而不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这种运动文化风气上的改革,是真的不容易。这又与教育有关。在这里,尤其是在东南亚,教育和运动无法融合在一起,因为大多数都以学业为重。”

“我以前在沙巴当过教练,这个我很了解,一旦上了中学,很多学生以学业为重而放弃了运动。运动员的黄金时期是在20岁以后,可是我遇到的学生当中,很多为了SPM(大马教育文凭考试)而放弃了运动。”

跳出课外活动框框
一切,从学校着手

林景烈深信,教育部应该有系统化从学校着手,而不是如目前以体育运动为课外活动。

林景烈举例,运动出色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保送大学,有条件式的保送大学之后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想读的科系,然后大学与大学之间要常有比赛,所以获得保送大学的学生也获得有条件式的保持本身的运动水平,如此一来更可促成各大学之间的体育风气。

就景烈而言,记者刚好看到一篇相关“牙买加凭什么跑最快”的报导,文中提到牙买加的制度。牙买加每年一度举办的全国中学田径赛,该比赛云集全国好手,中学生的成绩甚至媲美其他国家的代表队。夺牌选手可获体育奖学金,保送大学接受专业训练,如斯的培训制度有助推动田径运动风气。

羽球看到进步
其他水平下滑

林景烈强调,在国内羽球算是培训机制较好,其他项目的国内培训不齐全,他说:“除了羽球,我们国内的其他运动选手都选择走出国外,游泳、壁球、跳水都选择在国外训练。”

“其实我们国内人才是有,但人才不是单凭运气去寻寻觅觅,这有如大海捞针,而是教育部与青体部相配合,有系统化去选才。在小学、中学里从成千成万的学生中去找,肯定会选出一批人才。”

“我们至今都说羽球只有李宗伟,壁球只有妮柯大卫,一旦他们退下来,我们还有人吗?”

“整个文化风气须要大改革,欧美国家就因为他的运动文化、制度,一直以来都不乏人才。”

林景烈一针见血道出,除了羽球看到进步,自2000年至今,国内很多其他项目都下滑:“奥运会的大项目如田径、游泳,我们获得资格有多少人?田径仅有2人,游泳是有人获得参赛资格,然而即使获得A级资格,也没人游进半决赛、决赛。”

林景烈说:“东南亚国家重金奖赏夺金健儿,然而英国选手却没奖金,因为他们认为钱投入在选手训练才更有意义,这就是文化上的不同。”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