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现骨痛热症3地点 将释放雄性伊蚊防蚊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曾出现骨痛热症3地点 将释放雄性伊蚊防蚊症

■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将手伸进装有雄蚊的箱子内,向居民解释并证明雄蚊不会叮人。(联合早报)
■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将手伸进装有雄蚊的箱子内,向居民解释并证明雄蚊不会叮人。(联合早报)

(新加坡28日讯)今年10月起,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将在全岛3个地点释放雄性伊蚊,了解这些雄蚊的习性、寿命及争取与雌性伊蚊交配的能力等,以,为往后试验如何抑制伊蚊数量作准备。



《联合早报》报道,3个选定地点有淡滨尼4道的29座组屋外、义顺21街的10座组屋外及布莱德岭一带的29间有地住宅外,总参与研究的共约有4200户家庭,这些地点过去都曾出现骨痛热症病例。

环境局将在这些地点定期释放雄蚊,数量取决于居民人数,估计每周对每人释放的雄蚊数量介于一至三只。

环境局研究员已为雄性伊蚊注入昆虫体内常见的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带菌雄蚊在与雌性伊蚊交配后,虫卵会被沃尔巴克氏菌影响而无法孵化,从而抑制生长数量。



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昨早在淡滨尼4道举行的社区活动上说,若伊蚊产下的卵不会孵化,伊蚊数量就会减少。

他强调,雄性蚊子不会咬人,只会在住家外围被释放,无须担心。

环境局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3日至今,已有1万零952起确诊病例。截至昨午3时,本月21日至26日共有222起新骨痛热症确诊病例,同之前一周的数目相同。

当局早前估计,除非马上采取措施抑制伊蚊数量,否则今年的骨痛热症案例或超过3万起。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阿里·霍夫曼通过电邮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抑制法需要一直释放带菌的雄蚊,直到整个地区的伊蚊数量被抑制。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