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平:華印小非團結絆腳石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麗平:華印小非團結絆腳石

(麻坡辦事處高級記者)



柔州王儲東姑依斯邁前幾天突然語出驚人,他認為,“一個馬來西亞”口號無助國民團結,並希望柔州政府能推出柔州人民本身的教育模式,不分源流,以打造“柔佛民族”(Bangsa Johor)。

他說,多源流學校學生從小就被灌輸不團結的意識,國民根本無法團結,如果柔州有本身的教育模式,各民族將不分你我,在柔佛民族的學校下,學習互相尊重和團結。

他也指出,柔佛未來或不會再有多源流學校,不過,為了宗教目的,柔佛境內的宗教學校仍將維持。



柔州王儲此番言論,立刻拉緊許多關心多源流學校發展人士的神經線,也引起各方揣測,王儲言下之意,是否意味著柔州的國小、華小和淡小,會在不久後消失,取而代之是一個完全看不到、摸不著,屬於柔州的教育模式?

國民未盡善的團結,追根究底,是國家不公平的種族政策所致。

國家獨立至今肩負著傳承母語教育和道德倫理的華小和淡小,教育內容和課程綱要都是根據教育部指南擬定,不應該被冠上莫須有的罪名,這不僅是侮辱國家教育體系的無能,也侮辱教師們的專業精神。

柔州政府再三提倡柔佛民族精神,也不斷強調州民團結、尊重其他宗教與種族的口號,在柔州教育模式課題上,州政府應當實行政治與思維意識開放政策,以民主的心態,聆聽民意再斟酌行事。

華、印源流學校不是國民團結的絆腳石,有心人不應該挑戰憲法,為隱議程或達到個人目的,一時興起就拿華、印源流學校來開刀,罔顧其他民族的尊嚴。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