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韋材:城人五味── 蒙馬特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吳韋材:城人五味── 蒙馬特

並不特別鍾情於巴黎,但確實喜歡蒙馬特。



年少時開始,就到巴黎不下十餘次,卻似乎只記住它的秋天。其實,記得秋天也並非因為巴黎,而是蒙馬特。

最開心那次,是認識了Ygeal,一名剛離開馬戲團不久,打算自己在街上賣藝的小丑。

Ygeal是以色列人,他與教芭蕾舞的女友瑪莉蓮在巴黎飄泊了幾年,我們仨就住在北站後面某座簡陋大樓裡。平時各有忙碌,但瘋起來,我們就一天到晚泡在蒙馬特不離去。Ygeal扮小丑賣藝,瑪莉蓮吹單簧管,我魚目混珠賣點袖珍形的炭筆素描。



有了錢就買紅酒,那年代廉價紅酒不過幾法郎,一條法國麵包我們分三分吃。收到比較多錢時,就回家做飯,先用非洲長長白米把飯煮熟,開一罐吞拿魚肉碎,一罐玉米粒,兩個熟雞蛋,摻入飯粒裡攪啊攪,那味道現在雖記得,但怎麼再也做不出了。

蒙馬特那年代尚無登山纜車,上上下下都得爬梯級。每次來回斜坡上的欄桿,就會很神經質地猜想,哪條欄桿哪步梯級,當年梵谷先生或許也同樣氣喘喘地爬過?或許除了他,還有雷諾瓦?保羅塞尚?不不,塞尚不可能常來蒙馬特,他頗節儉,連模特兒都不聘用,就老畫自己的老婆!

當然,蒙馬特最美麗就是秋天了。聖心院後面那些小房舍旁的樺樹與梧桐樹,都紛紛轉成金黃色,像要提早把秋色擠出來一樣。廣場上,畫家們也更愛秋天,因為秋天是旅遊旺季。幸好遊客再多,來到這小丘上,大家都自然而然地安靜起來。

也因為是秋天,空氣裡一切美得如此秀麗分明,真像那些印象派油畫,光點瀰漫,撒滿空氣裡。秋天,這裡的樹葉很配合地做出一點傷感的樣子,這地方真是有靈性。

上回到蒙馬特不過是前年,也是秋天。但也許是秋天老了,還是自己老了,感覺蒙馬特沉寂許多。

我仍然安詳坐在聖心院內的排凳上,抬眼就是前方的耶穌基督。祂身穿一襲藍色明亮袍子,張開雙手,眼神充滿慈愛與寬恕,胸前是一顆鮮紅色無私愛心。

這情境,與聖心院裡微微瀰漫靠來的亮光,讓人感到一股有如滲透入心的感動,浮浮湧湧地,直穿入人的眼眶裡去。但不是傷悲,也不是懊悔,而是感覺到那張開的懷抱,似有千萬力量,而我只想一直安靜地坐在那裡。

步出聖心院,山下的巴黎朦朦如夢,卻沒想到夢原來那麼遠。

教堂旁邊,有人在石階上輕輕奏起大豎琴了,恍似一泓微微震動的水。

吳韋材新加坡作家,80年代初背包環球旅行後開始專業寫作,著作二十餘冊,其中《背包走天涯》系列最受歡迎。現從事旅遊帶團、樂活指導、寫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