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追風逐夢 三人行騎遇記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追風逐夢 三人行騎遇記

東西大道從日里到宜力這段132公里爬坡路程,是最艱辛的“魔鬼路段”。左起為許偉良、趙葦葦及楊淑玉。
東西大道從日里到宜力這段132公里爬坡路程,是最艱辛的“魔鬼路段”。左起為許偉良、趙葦葦及楊淑玉。

報導:譚絡瑜
圖:受訪者提供



“幾位在數年前開始聚在一起騎腳車的朋友,從初時的休閑騎,到漸漸愛上中短程的旅游騎,發願要一起完成環繞馬來西亞半島的騎行。”--這是“綠在騎中”的緣起。

今年5月28日早上,宣揚節能減碳概念的“綠在騎中”腳車環馬來西亞半島車隊,從吉隆坡武吉加里爾出發。這趟環半島行的主力隊員有三人:前報館記者趙葦葦、平面設計師許偉良和在旅行社上班的楊淑玉。

7月3日,經過37天從中馬-北馬-南馬-中馬,順時鐘方向繞馬來半島一圈,三人平安回返起點,完成總計2598.6公里的騎行。

事隔三個月,回想這一趟環島,兩年前才開始接觸腳車的葦葦,依然有圓夢后的激動。她與騎友擬的“綠在騎中”計劃書如此介紹:“6位都是打工一族的騎友,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以無限的體能毅,完成一個共同夢想,即是在自己的國土上以兩個輪子代替汽車旅游,深入認識這片土地。”



一天騎80公里

因為各種原因,其他三人無法成行,但沿途有當地陌生車友陪騎一段,也有后援騎友週末特地從吉隆坡北上南下支援相伴,更有無數善良的人在旅途上讓他們感到無比溫暖、貼心。

騎了一圈馬來半島,有太多太多難忘的人事物,隊員偉良每天在FB上更新騎乘狀況,向關注這趟騎行的朋友們報平安。曾在報界服務多年的葦葦在全馬各州都有相識的同行好友,去到哪兒都有朋友提出相聚招待。一路上,車隊也多次被當地記者訪問。

37天騎行,三人從未想過放棄。他們用一個星期適應騎行節奏,建立隊友之間的配合默契,平均一天騎80公里,早上吃完早餐7點準時出發,盡量趁早上不那麼曬之時趕路,在中午之前走完三分二路程,下午騎完后有充足時間休息。本著節約理念,他們在每個城鎮找最便宜的民宿、旅館投宿,飲食也盡量精簡, 比較困難是在東海岸騎行時正好碰上齋戒月,白天很難找到食物充饑。

4大最怕:狗追逆風日曬爬坡

葦葦個人覺得,環半島沒有太大難度,整體可說是相當舒適。要數全程最辛苦的“魔鬼路段”,就是第22天在東西大道,從日里(Jeli)騎到宜力(Gerik)的132公里,13個小時不斷爬坡,是刻骨銘心的經驗。

她在騎行中最害怕的四大事是:被狗追、逆風騎、大太陽和爬坡。完成騎游后,她先后去了印度、紐西蘭,看到當地許多腳車發燒友在寒冷高海拔山區騎行,挑戰和難度遠遠超過大馬。

很多人對在大馬騎腳車旅行的安全感到擔憂,總結他們的經驗,一旦離開大城巿以后,小鎮和鄉鎮的人都對腳車騎士很友善,比起城巿里惡劣騎行環境好太多。葦葦在新山看古廟游行時,在繁忙馬路上騎行,可用“穿越生死一線間”來形容。

至于治安問題,她認為大馬治安其實還好,最重要自己有一定的警覺心,本身保持正面思維,先發出微笑,先伸出友誼之手,散發出正能量會得到同等回應。然而人生難預測,在馬路上騎行自然存在風險,葦葦出發時做好以防萬一的最壞準備,除了把器官捐獻卡隨身攜帶,也與騎伴交換緊急聯絡號碼,但慶幸整個行程都沒發生大意外。

她最享受在東海岸騎行,海岸線風景美麗,當地馬來同胞很友善,有些汽車司機或乘客經過時,會拉下車窗伸出手比讚,一個加油手勢,瞬間讓身心疲累的騎士回復勇氣和信心。另一次,她在某個馬來甘榜咬緊牙關爬陡坡,忽然听見左邊一群馬來小孩在給她加油喊道:“Kayuh lagi, kayuh! ”讓她非常感動。

2598.6公里熱血鐵騎

許偉良在第37天游記如此寫道:

Sekinchan > Hotel 128 Bukit Jalil 79 KM

今天不寫行程點滴,想寫一些個人感言,畢竟這一天是我們完成馬來西亞半島騎行的最后一天。能夠完成這一趟騎行,真的有很多難忘的人與事物,因為這些都是腳車環島的騎行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元素。

越過半島十一個州,以及踏過許多小鎮、村莊、道路,我們永遠忘不了這塊土地的每一個角落裡、聽見的聲音、看見的那人、觸碰過的事物。這一路走來,讓我們得到許多對人生新的體悟。

感謝路途上每一個給予我們幫助的人、鳴笛以及揮手為我們加油打氣的陌生人,就是你們,讓我們感受到馬來西亞這塊土地上,好久不見的人情味。

2598.6公里的熱血滾動,37天的浪跡天涯,這是我們的腳車環島。若能順風,終點就不遠;若遇逆風,景色更從容,繼續走下去,遇到更多的美麗,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想重溫“綠在騎中”環島游記,可瀏覽面子書:gogreenpapm

一個月不夠看…

葦葦和騎伴身體力行告訴大家,如果想要旅行,不一定要用消耗能,比如開車、搭交通工具的方法,單靠本身體能源,一步一腳印地走,也能看到這片國土之美。

葦葦表示,自己肯定會再次做腳車騎游。她覺得只用一個月走沿海路線不夠看,至少要花3個月,才能以更慢的速度騎游西馬半島城鎮,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人文風景。

她鼓勵有志做腳車騎游的朋友,勇敢去實現夢想,只要有心,一點都不難,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

陳勁豪出發前與媽媽在門前和戰車合照。
陳勁豪出發前與媽媽在門前和戰車合照。

騎在去咖啡館路上

圓了腳車環島夢想的“瘋子”不少;把腳車騎游馬來半島的經歷寫成書出版,在國內外跟大家分享的“瘋子”,陳勁豪是馬來西亞第一人。

馬來西亞腳車旅行書籍並不多,第一本是大馬女騎士Sandra Loh以英文寫的腳車環西馬游記《Bike Tour To The 4 Corners of West Malaysia in 37 Days》,2012年出版。陳勁豪的《啡騎不可》算是第一本中文的環馬來半島游記,2016年6月出版。

陳勁豪是巴生人,高中畢業后負笈台灣升學,成為一名藥劑師,在台灣求學工作打拼十多年,祖國馬來西亞對他來說已經越來越陌生。多年前完成過騎腳車環島、騎遍台灣,累積8年騎行經驗后,他一直想嚐試以腳車環游馬來西亞半島一圈。

2014年他辭去藥劑師工作,追逐咖啡夢想,希望未來可以在馬來西亞開一家精品咖啡與腳車結合的主題咖啡館。2014年3月1日,他儲夠了勇氣和能量,正式開展環馬來西亞半島尋覓咖啡的“騎跡”。他一個人在61天、2800公里的旅途中,遇見迷人的風景、令人懷念的美食,也深入體驗馬來西亞文化,感受各族之間濃厚的人情味,更品嚐到最鍾愛的精品咖啡。

書的封底有這麼一段字,是他的心情寫照:“當跨出第一步之后,一定會發現路上美麗的風景。”

一個人的堅持

以下摘錄勁豪《啡騎不可》書中部分文字,與讀者分享:

第1天:巴生適耕莊

“路上小心,記得報平安。”勁豪與止不住淚水的媽媽在家門前留下“我的騎跡”第一張合照后,正式展開環馬來西亞半島的騎跡。 “別回頭看!”深怕意志力會瞬間瓦解,他強迫自己繼續往前騎,不忍回望眼眶已濕濕的媽媽那不捨的樣子,勇敢地踏上策劃了幾個月的夢想之路。

第26天:宜力日里(Jeli)

“咦?怎麼還在上坡,不是應該下坡了嗎?”原來我一直以為萬汀島是4號公路最高點,之后便會輕鬆滑行下坡到日里,所以當初會那麼不以為然。如今眼前面對無窮無盡的上坡,那種快瀕臨崩潰的感覺,才是真正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啊!

第30、31天 哥打峇魯瓜拉勿述

我的騎跡剛滿一個月。真是難以置信,我居然會獨自在外流浪這麼久。這三十天來泰半時間都是一個人努力堅持地在路上騎行,踏踏實實地踩在祖國的土地上。我用力記住眼前看到的每一花每一草每一景每一人,感受著路上的每一時光。

第61天 朱湖(Chuah)巴生

“啊,只剩下80公里!快回到家了。”我的目光直視著路旁里程碑良久,你知道那是什麼樣的心情嗎?興奮、感動、吶喊、激動、滿足、感念……悲喜交集。

“終于到家了!我成功啦!”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緊緊擁抱正在廚房燒菜等我回來的老媽子,心里非常激動。“平安回來就好!平安回來就好!”雖然沒說出口,但是媽媽泛紅的眼眶已說明一切,連日來對我牽腸掛肚的心終于可以放下。沒有什麼比夢想完成后與家人團聚一起來得更重要了!

沿途善良的陌生人

騎游之后,他對馬來西亞這片土地和人的看法不一樣了。“常聽很多人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其實當自己親身游走自己的國家時,才發現這片土地的景色並不遜于其他地方,尤其東海岸的海岸綿延細長,形成許多富有特色的天然景觀,藍天白雲海灘風光叫人驚嘆。”

“也許自己很幸運,每當我經過某個馬來甘榜或在路上時,耳邊總會不時傳來司機的鳴笛聲和當地居民給予的加油打氣,深深覺得在我們認為馬來西亞治安敗壞的風氣下,其實不少地方仍存在許多熱心善良的陌生人,途中受到他們不少恩惠,讓我一個人的旅行充滿了溫度,多了分感動。”

因為腳車,他學會對生活更加謙卑,對人充滿感激,對夢想充滿堅持。

不算什麼壯舉,但廣結人緣

環馬來半島並非想像中難,圓夢的人也比想像中多。勁豪在旅途上,先后遇見好幾位也曾環游的本地“前輩”騎友,包括女騎士吳江瑩、吳佳誠、蔡家祥、八度空間腳車環島節目的巴麒、謝承偉、周延翰,甚至在路邊看到他騎腳車搭訕聊天的馬來大叔。

“老實說,這趟環半島之行相對于環世界的車友們來說,沒什麼了不起。然而,旅途上我結識了許多很棒的新朋友,令我對馬來西亞改觀不少。另外也無形中給了我更多勇氣和信心,更了解自己的能耐和想要走的方向,也深信夢想可以規劃。”

勁豪當初提出想騎游時,被朋友潑了很多冷水:“真的假的?你瘋啊?馬來西亞治安這麼差!”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他想騎游,他會給予鼓勵。“套句電影《練習曲》所說的,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后不一定會做了。就如當初幾位騎游馬來半島的車友鼓勵我一樣,除了不要讓自己有所遺憾外,更希望能以更慢的速度去看待我們的國家,將看到的分享給周遭朋友。”不過,他根據自己的騎乘經驗,提醒腳車騎游的朋友要時時注意週邊安全與路況、盡量避免夜騎、備妥補給品。

完成騎游后一年,他考獲歐洲精品咖啡協會金杯萃取認證,為日后開咖啡館做準備。他的腳車夢也越做越大,希望能成立My Biracle腳車隊,完成騎游法國的心願。

至于未來會不會再來一次騎游馬來西亞,他的答案是肯定的。“馬來西亞是我的家鄉,如有機會我當然會繼續下去,並以更長的時間去探索。雖然我仍舊傾向沿著海岸公路騎,會嘗試騎進東西海岸外各個島嶼、深入華人新村或馬來甘榜裡,並挑戰不同的山路,發現更多更美的景色與分享國人,讓大家也能看到我們家鄉的美麗與哀愁,好好珍惜我們身邊擁有的資源。”

關于陳勁豪的腳車夢,更多分享在面子書:My biracle

 快樂很簡單,東海岸樸素漁村景色就讓朱民權不自禁縱情跳躍。
快樂很簡單,東海岸樸素漁村景色就讓朱民權不自禁縱情跳躍。

沒想像中難
聽從內心呼喚

當腳車環寶島風潮越洋吹到大馬,不少本地腳車愛好者夢想到台灣去環島,朱民權卻想:為什麼不在自己國度上騎行?

若以外貌取人,看他身形,你一定想不到眼前的朱民權曾經環馬來半島、環寶島多次,曾騎腳車去過印度、中國,騎過絲路最遠去到中亞,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等“斯坦”國家都去遍了,若非因為途中遺失護照,差點一路騎到倫敦奧運會去。

朱民權本是熱愛旅行的背包客,他坦言自己喜歡騎腳車,但只把腳車當做旅行工具,而不是健身運動,平日他幾乎不怎麼騎車。5年前,他第一次騎腳車旅行,就從吉隆坡騎到塔吉克斯坦,而在那之前騎腳車是中學時代……完全巔覆一般人認為,腳車旅行必須是有超fit體能的超級腳車發燒友才能做的印象啊!

為何會生起腳車旅行念頭?那要追溯到1998年,他跟隨攝影團去西藏,在小巴上看見外國腳車客在空氣稀簿的高山上騎行,那畫面極為震撼,他心想:“我坐車都辛苦得快死掉了,這些人還騎腳車,是發神經嗎?!”

之后,那個畫面久不久浮現腦海。2010年底,人生來到轉折點,遭遇許多不愉快的事,他隱約听見內心呼喚,毅然決定做一件與以往不同的事,想說騎腳車旅行省錢又可順便減肥,何樂不為?

6年前,本地腳車旅游資訊並不發達,很少共享經驗的平台。他當時也不懂本地有腳車旅行騎士的圈子,上網做了半年功課,只能從外國腳車客部落格偷師。

腳車不過是工具,不必太高檔

首次做腳車旅行時,朱民權為了給自己找一架最好的坐騎,特地從新加坡訂購一輛名牌Surly LHT腳車,當時本地還買不到這輛最受世界腳車客推崇的旅行車。如今回想,他倒覺得其實環馬來半島並不需要特別好的腳車,有什麼騎什麼就行了!腳車不過是工具,騎價值數萬令吉的高檔腳車並不會使你的旅程更快樂。他之后幾次騎游半島,騎過小折,也騎過3速的日本菜籃腳車,證明任何腳車都可以做腳車旅行。

他強調,裝備僅是次要,投資多少視個人要求,最重要是出門前給腳車做基本檢查維修。他同時指出,有些東西不能省,比如載行李的貨架如果半途斷裂就糟糕,寧可選用品質可靠、貴一些的。如果出國長途騎行,他建議換用價格貴一點的超耐防爆輪胎,他個人騎行5年累積2萬多公里,只爆過兩次胎。

出外騎行靠自己,至少要會換胎和補胎,出發前最好向腳車店或車友學習。他記得還是菜鳥時連輪胎也不會換,膽粗粗下載了YouTube換胎video存入手機就出發。結果第一次在內蒙古沙漠爆胎,狂風中根本無法依video照辦煮碗找到漏風處,半天搞不定只好放棄,換上新內胎騎去下一個鎮的腳車店找人補胎。

騎行經歷越多,所需東西越少

如今身經百戰的腳車客,最初也不免犯菜鳥犯的錯誤,第一個就是:行李超重。朱民權點出,大部分人會超重,都是因為“萬一”兩個字搞鬼,擔心萬一發生事情怎麼辦?于是這也帶、那也帶,到頭來全都沒用上。

他分享個人慘痛經驗,第一次出國騎行,帶了一個有四插頭的延長插座,以便同時可以給手機、電腦、相機充電;另外想學外國背包客悠閑看書,也帶上一本厚厚的小說,結果從吉隆坡騎到成都四個月都沒看過,每天騎行累垮了,根本沒時間看書。為了減輕行李,他一路上把用不著的東西派送出去,最后甚至花了500令吉把電腦從國外寄回來。

受過教訓,他緊記騎乘精簡化。“騎多幾趟,騎遠一點,就會發現什麼需要,什麼不需要,你會發現需要的東西越來越少。”如何才能輕裝上路?他給新手的建議是:“想清楚有什麼是不帶會死的?記住一句話:You take very little to be happy。”

一路磨掉壞脾氣
暴龍變成貓!

相比其他國家,在馬來半島騎行算是十分安全和方便。城巿以外鄉鎮民風純樸,大部分各族人民都很熱心友善,遇到問題都會有人幫助。他曾試過環半島時露宿街頭,向神廟教堂借宿,出乎他意料,借宿印度廟的成功率最高,廟方甚至熱心提供食物。

騎行最大挑戰是酷熱天氣,第二是時間因素。環馬來半島約2600公里,平均日騎60、80公里,至少花上3、4個星期。上班族很難請這麼長的假期,他建議不必一次騎完,可以在不同時間分段騎,慢慢騎完一圈。“我經常對人說,騎腳車環半島沒有你想像中難。”但他提醒必須做好風險管理,比如盡量靠左騎行、不夜騎,一個小小動作,就可讓人避開危險。

騎行風格因人而異,各人有各人的style。有人喜歡住舒適酒店,吃得很隨便;有人可以睡街邊,堅持吃好的。朱民權覺得這是個人取捨,腳車旅行是認識自己的過程,他個人更注重的是體驗當地風土民情。

腳車旅行回來后,他最大改變是沒有了脾氣,從暴龍變成貓。因為學佛,他也對很多東西看得淡透,旅程中幾次經歷生死關頭,回想起來沒什麼大不了。“許多事情我已經做過,只是做得不夠,希望可以做更好更久,但若今天死掉,我的人生也不會留下太多后悔和遺憾。”

走在天方夜譚路線上

有什麼比腳車旅行更瘋狂嗎?去年他決定自我挑戰,用比騎腳車更慢速、更克難的方式徒步環半島。他用10天從巴生走到馬六甲,掙扎一番后決定折回吉隆坡參加Bersih 4集會。擱下了一年的徒步挑戰,他希望能在Bersih 5之后繼續完成。腳車與徒步完全是兩回事,時間更長、裝備必需更精簡、難度也更高。腳車平均每天騎60、80公里,徒步一天頂多走20、30公里,但速度放得更慢,更能貼近路上的人事物。

如果說在馬來西亞路上走沒被人搶錢,反而有人給錢,像天方夜譚嗎?民權徒步時,途經某地與一華人車廠老板攀談,對方硬塞錢給他當做請吃早餐。他深深體會,馬來西亞還是好人多,只不過大馬人一般比較含蓄,即使好奇也不會主動,讓人錯覺不是那麼熱情,一旦主動打開話匣子,就聊個沒完沒了。

再不做,有些風景就消失了!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遲了,有些風景現在不看就會消失。走一趟4號公路就會看到,馬來西亞珍貴美麗的原始熱帶雨林正迅速消失中。他覺得可惜的是,很多珍貴的天然和人文資源,沒有被地方政府好好利用和推廣,路過旅人除了跟巨型雕塑地標留影,無從深入認識當地人文歷史,“馬來西亞許多地方的美麗,還有待發掘和珍惜。”

本地腳車旅行風氣慢慢形成,越來越多人騎腳車環半島,朱民權覺得是好事。他幫忙管理的大馬腳車旅游面子書專頁,也從2012年組員不到100人,到目前超過8000人。他本身喜歡分享經驗,希望能幫助新手菜鳥避免撞板、少犯些錯。

*若對腳車旅游有興趣,歡迎加入面子書專頁:Malaysian Bicycle Touring Network

詹文杰:以前旅行都會要求住好、吃好,可是完成了環半島旅行后,才發現其實人並不需要很多,也可以很快樂。
詹文杰:以前旅行都會要求住好、吃好,可是完成了環半島旅行后,才發現其實人並不需要很多,也可以很快樂。

為何捨近求遠?
祖國繞一回

“你從哪里來?你要去哪里?”詹文杰騎摩哆環馬來半島時,每天途中總會被人問同樣的問題,而這也是他不斷思考和尋找的答案:我要去哪里?

28歲的詹文杰,中學畢業后曾在學院唸管理,后來回鄉開了一家手機專賣店,經營了9年,今年8月把店關了。在未知接下來的人生道路之前,他決定去旅行,像很多年輕背包客那樣:去尋找自己。

出國當背包客前,他先游馬來西亞半島一週。“我有個朋友曾經在台灣騎腳車環島,我很嚮往,也準備了去台灣租摩哆環島,可是突然萌生一個念頭:馬來西亞也很漂亮,為什麼我不在自己的國家環島,而捨近求遠去人家的國家環島?”

選擇騎摩哆,是因為他是個摩哆和汽車發燒友,另外也因為時間有限,怕耽誤到東南亞背包旅行計劃行程,所以用比腳車快的速度繞半島一圈。

這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他只用了兩天時間考慮,一個晚上規劃路程,出發前把摩哆做基本維修,並更換了新輪胎。

從吉隆坡出發,順時鐘北上然后橫跨到東海岸,再南下新山,然后回吉隆坡,一共用了14天,每天騎車距離不一,平均每天300公里左右。因為考慮到經費問題,所以他都是住廉價青旅床位。這趟旅程總共花了866令吉,包括汽油144令吉、住宿327令吉、其他花費395令吉,是他從未試過的低預算旅行。“以前旅行都會要求住好、吃好,可是完成了環半島之旅后,才發現其實人並不需要很多,也可以很快樂。”

大馬之美不能只是外國人知道

出發前,詹文杰並非如此灑脫,也擔心途中遇到意外和預測不到的事情,后來發覺想太多也沒用,心想一切就隨遇而安,最后還是硬著頭皮騎出去了。旅程日曬雨淋,中途沒有后悔和放棄的念頭,他反而很享受騎車的過程和很用心看馬來西亞的美景。完成之后,就好像打了一個勾,代表了已經完成人生另外一件事情。

他的環半島之行盡量選擇不走高速公路,因為不想錯失很多美麗的人事物。規劃路線時所有想去的地方,幾乎都去了,環半島所到之處,他最喜歡有很多美食的檳城。最大意外驚喜是玻璃市朱賓(Chuping)和吉打州彈丸小鎮瓜拉雙弄(Kuala Sanglang),一個是青色的地平線與天空,一個則是藍色大海與天空,這兩個地方美得讓他不捨得繼續行程。

“我一直都覺得馬來西亞很漂亮,身為馬來西亞人的你更加應該的走一趟,好好地欣賞這片美麗的土地。雖然外國的月亮不一定很圓,但馬來西亞的天空一樣很遼闊。”走了一圈,他最大感觸是馬來西亞美麗的一面,只有外國人看到,本地人反而不會去欣賞。

人生只有一次想做就做!

旅途上遇到的人事物,到現在還依然歷歷在目。馬來西亞人的熱情讓他感動,有好幾次走錯路,停在路邊問人,當地人都很熱情回答,還親自把他帶到正確的路上。

旅途上遇到的大部分人都會問他的背景和為什麼環島,並會提醒他小心騎車,感覺非常貼心。他被問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從哪裡來?為什麼你那麼任性?”父母從小對文杰採用寬松教育,放手讓他做想要做的事。他感恩這份信任和自由,為讓母親在FB上看到兒子平安,很少自拍的他,每到一地都會自拍貼上網。

未來有機會的話,他還是會再次環游半島,到未曾到過的地方,好好感受美麗的馬來西亞,也鼓勵想環游半的人:“畢竟今天不知明日事,想要做的事情就去完成它吧,不要在人生留遺憾。YOLO,You only live once。”他建議好好感受一路上的人與事,享受與自己的對話,當然還是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很多朋友羡慕他,他認為很多人並非沒條件,而是不願放棄某些東西或承受后果。環游之后,他把250cc的摩哆賣了,換了一輛更大cc的,還從中賺了一些旅費。緊接著,他背起簡單行囊,展開為期約4個月的東南亞和中國背包游,繼續在旅行中尋找人生方向。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