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珊恩:乞丐這門「職業」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練珊恩:乞丐這門「職業」

“乞丐被集團控制”、“警方瓦解乞丐集團”等這類新聞我們常有耳聞,但這社會問題多年來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當中,還不乏來自中國、緬甸、柬埔寨等國的乞丐集團“遠道而來”,在大馬這片善良的土地賺取“好心錢”。



然而,善良的我們像包容多元文化般地“默許”他們存在。只要是觀光勝地或夜市等人潮多的地方,都不難發現殘疾乞討、“巡迴唱歌”討錢或打著慈善名義,“請”民眾捐錢幫助的人。

我們非但不覺得突兀,有時還會施捨幾分小錢,或是真心捐助,或是純粹打發。就這樣,我國成為許多不法集團能生財賺錢的國家。根據媒體報導,只有“資深”的“高級”乞丐,才能獲得出國乞討的機會,而且還要達到每天1200令吉的“業務目標”。

非法集團賺錢福地



另外,這些“精明”的乞丐集團領導也會看準節日,鎖定農曆新年、開齋節、大寶森節等這些人們覺得應該要說好話、行好事的日子,才大規模出動。筆者相信他們一天的收穫,絕對能夠媲美企業派發的花紅。

當然,不是所有乞丐都是被拐帶、虐待至身患殘疾而被操控,也有一些是真正貧窮,卻沒有求生能力的乞丐。雖然許多善心人士認為捐錢是出于一片善心,無需猜疑真假,但是捐款會助長歪風,因為這讓非法集團深信,同情心是賺快錢的“門路”,也讓人口販賣更加猖獗。

雖然許多非營利組織為流浪漢或乞丐免費剪髮、提供食物等,施予非金錢幫助暫時解決后者的生活需求,但這些都治標不治本。問題終究要回到執法單位是否有一套完整策劃的行動來根治,例如福利局能否有效地幫助他們培養生存能力、移民局能否嚴厲執法將外來乞丐取締及遣送回國,打造大馬不是非法集團賺錢福地的形象。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