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生‧顧病人‧做研究 一心三用 雷麗明樂此不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教學生‧顧病人‧做研究 一心三用 雷麗明樂此不疲

雷麗明已投身病理學38年,卻仍同時享受著教學、研究和照顧病人。
雷麗明已投身病理學38年,卻仍同時享受著教學、研究和照顧病人。

獨家專訪:黃治振
(吉隆坡5日訊)教學時寓教于樂、照顧病人時用心回饋、研究時探賾索隱,投身病理學已38年的馬大資深病理學家拿督雷麗明教授,雖然“一心三用”,卻也全心投入、樂在其中!



雷麗明自1979年在馬大執教,鑽研腎臟和癌症病理學研究,自此屢屢創造開拓性研究,目前除了日以繼夜地關在實驗室做研究,這名教授更備受學生愛戴,7度獲獎肯定就是最有力證明。

“慶幸是,我很享受現在做著的3樣事情:享受教學,所以學生曾7次推舉我為最佳講師;享受照顧病人,這是意義非凡的事,因為這是我當上醫生后回饋付出的時候;研究方面則很有趣,即可發掘新事物,並從不一樣角度看待事物。”

她笑言,最喜歡的事若要三選一,肯定很困難!但研究對她而言,還是最有趣的。



“有時你認為研究將朝著某個方向前進,但結果卻可能事與願違,令人大失所望,不過這也蠻好玩的,因為你可從中發現許多事與想像中不一樣。”

雷麗明配合獲頒2016年默迪卡獎“衛生、科學及科技獎”,接受《中國報》專訪時,這么指出。這個頒獎禮將在12月舉行。

詢及當初為何對病理學產生興趣,雷麗明解釋,病理學能為醫學提供合乎邏輯的科學解釋,極具迷人魅力。

“那讓我可更了解病患的狀況;病理學極度依賴開拓性,對研究是非常容易掌控的,因為你可在取得的身體組織上套用各種科學新技術,並在不傷害和干擾病患下,發掘更多可能。”

66歲的雷麗明追憶,病理學領域以往極度冷門,初時只有約30名病理學家;而今我國病理學形象已推高至國際水平,國內已有超過400名病理學家。

這當中,創辦了全國病理學院,並連任8屆主席的雷麗明,絕對也是功不可沒的推手之一。

改進病理學最滿足

雷麗明最大的滿足感,是多年來改進了病理學實踐,也付出了許多心力培訓病理學家,讓大馬病理學家躍升世界水平。

她也將本地病理學培訓課程做了許多調整,如今已符合英國皇家病理學院標準。

“我也推介了實驗室認證,讓病理學生依‘ISO15189’實驗室國際標準下接受培訓;在2004年推介時,我國是首個採用此國際標準的國家之一,甚至超越新加坡和美國。”

談到最難忘的體驗,她說,這當屬2000年時與全球病理學研究員在紐約相見歡。

“當時我們共同分享各種知識,並發明出一種識別狼瘡腎炎(Lupus Nephritis)的類別。此疾病在亞洲和馬來西亞蠻普遍,所以當我到紐約分享此疾病的新觀點時,是非常興奮的。”

她滿足感十足地透露,當時發佈的研究論文,至今仍獲得全球高度引用。

在馬做研究
與時間賽跑

“在馬來西亞做研究其實並非荊棘滿佈,唯一阻擋我的,反而是時間!”

雷麗明指出,大馬研究員雖然沒有世界最先進的器材和技術,但卻具備足夠才智,有能力與全世界專才攜手合作。

“我的研究不曾遭遇任何阻滯,唯一問題是不夠時間;我必須照顧病患,還要教課,這2件事已佔了大部分時間,剩余時間才用來做研究。”

她說,有時碩士生想和她洽談研究事宜,甚至須待到晚上11時才相見,且實驗可能在凌晨3時才結束,她笑說:“實驗室從不打烊!”

她坦言,病理學如今已改頭換面,且能與醫學專科並駕齊驅,“相信本地病理學已做好準備在國際扮演領航角色,我也看好年輕人可青出于藍。”

問到可曾想過何時功成身退,她卻說:“只要這個領域還需要我的貢獻,我會繼續做下去!”

“不久前我朋友才說,如果我沒工作了可能會死去,畢竟我每天都那么忙碌,哈哈!但很幸運的是,我很享受我現在所做的一切。”

因父母而啟發人生

父親是任勞任怨的護理人員,母親是循循善誘的教師,父母在生命中立下的人生典範,讓雷麗明受到終身啟發。

“父親是首個啟發我的人,他只是在醫院內任勞任怨的護理人員,凡事親力親為,那個年代醫院都沒有醫生,所有病人日夜都會向他尋求援助,他也耐心伸出援手。”

雷麗明的母親則是一名教師,教會了她先聆聽和樂于助人的人生哲學,即使幫不了忙,也要保持心地善良。

“父母是我的模範,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醫生成了我自小的夢想,即可為有需要的人付出和提供援助。”

正面思考的她則懷抱著這樣的人生哲學:“不只是要盡力而為,還要比能力所及更努力一些!”

“別只是完成期望內的事,若可以就做得更好。”

她希望,無論是老師、醫生或研究員身分,都能做到很“酷”,讓身邊人引以為傲。

做事有熱忱闖出一片天

問到雷麗明對年輕人有何建言,她說:“從人生中學習吧!經驗不管是好壞,都會豐富你的人生,且一定可從中學會一些事。”

她也認為,大家必須做有熱忱的事,因為只有在充滿興趣和熱忱的領域,才可闖出一片天。

“我看過不少人失敗,都是因為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或只因為父母或朋友喜歡。

“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喜歡和擅長什么,並追求夢想,你必須相信自己,別因為一次摔跤就氣餒,若喜歡,就站起來繼續前進吧,你可以做出改變!別放棄!”

雷麗明也奉勸年輕人,勿羨慕別人“搖腳”就可坐吃山空,“別害怕做太多,或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物背景

姓名:雷麗明(66歲)
身分:馬大資深病理學家兼特聘教授
來自:彭亨
學歷: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系學士
馬大醫學系博士
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皇家病理學專科學院專科研究員

醫藥詞典
病理學知多點

小知識、看這裡!

◆病理學(Pathology)是什么?

這是研究病毒的醫學領域,以解釋疾病從何而來,以及體內為何會出現異常狀況,這包括身體結構、器官、血液和尿液出現變化,病患也會有不同症狀。

◆病理學的功用是?

病理學將檢測身體組織、血液和尿液出現的變化,藉此對病情做出診斷;即便開始治療后,病理學扮演的角色則是判斷病患情況是否恢復正常,抑或出現任何副作用或病情復發。

◆病理學很重要嗎?

病理學非常重要,若沒有妥當診斷出疾病來由,醫療將只是毫無方向的猜謎遊戲。

◆腎臟病理學(Renal Pathology)和癌症病理學(Cancer Pathology)的身體檢查程序?

醫生將從病患腎臟進行活組織切片檢查后,病理學家將透過顯微鏡觀察有關組織發生什么事,讓醫生對症下藥;同樣的,醫生會從癌症病患體內取出腫瘤組織,並觀察鑑定是何種癌症,病理學也探討特定療法是否有效抑制癌症,並決定何種才是最佳療法。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