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导览城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主题故事‧导览城镇

报导:谭络瑜
摄影:谭络瑜(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这几年来,我国社区艺术计划盛行,带动了本地的深度旅游风气,也催生了一批社区导览员。

这个假期,不妨带一家大小来一趟社区游览,重新认识各个城巿乡镇,发掘在地人文、历史、生态之美……

莫等消失才后悔 古迹留足印



繁忙大都会吉隆坡及周边地区迅速变化,许多古蹟不断流失。有人用心记录这座城巿的历史,也有人努力保存老建筑并赋第二生命,他们用导览走读方式,提供人们另一个角度认识这片土地。

凡到过吉隆坡的游客必访双塔楼、独立广场、茨厂街、黑风洞,但未必知道这座城巿的历史人文背景。大约十年前,开始有人做吉隆坡地区深度导览活动,带人重新认识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巿。

隆雪华堂助理秘书及导览员梁莉思是彭亨立卑人,在槟城唸大学3年,毕业后在吉隆坡就业定居已12年。她跟着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共事,受他影响开始担任导览员,接受培训后接手带中小学生和大专生认识社区。

“隆雪华堂的导览活动大约从2007年开始,那时候是陈亚才老师带领一些独中历史老师去认识义山,我们也是从那年开始认识双溪毛糯麻风病院,并开始带公众走览和认识那个地方。”

隆雪华堂导览员-梁莉思(黄衣者)带领关丹城事团队一行人老老少少,走读吉隆坡茨厂街的背后历史。
隆雪华堂导览员-梁莉思(黄衣者)带领关丹城事团队一行人老老少少,走读吉隆坡茨厂街的背后历史。

认识古迹,保卫古迹

由于近20年来吉隆坡发展迅速,不少老房子和旧屋区被拆除,像半山芭监狱、克灵芝村、十七楼、Kg. Railway、燕美巴刹等。人民的集体记忆逐渐少去,文艺工作者推动社区艺术计划,媒体报导人文老故事专题,大家开始关注,对于保护历史古蹟的的醒觉渐渐提高。大家因此而愿意花时间多一点认识自己的社区,也认为应该让孩子们知道社区的历史故事,故参与导览的人数逐步增加。

隆华堂曾经主办过的导览路线包括:(一)茨厂街人文古蹟、茨厂街宗教建筑;(二)叶亚来先贤的足迹;(三)陆佑先贤的足迹;(四)双溪毛糯痲风病院古蹟;(五)旧飞机场路义山群;(六)十五碑社区等等。隆雪华堂目前没有固定的导览路线,是依照来团的要求才规划。比如有外坡的学生前来,想认识吉隆坡先贤,就会规划林连玉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仙四师爷庙、墓园等。

隆雪华堂主要导览员现为陈亚才和梁莉思,青年团底下成立的KL360小组,则有好几位导览员,包括梁莉思、黄翠妮、李淑炜、李福淞、霍伟彣等。不过,KL360导览路线只限于茨厂街社区。

莉思表示,在更早之前已有一些人在做深度导览,例如林金城做的美食导览、赖碧清做的马六甲古城导览、陈耀威做的槟城乔治市导览等。

“因为苏丹街捷运事件,大家开始关注茨厂街社区,也觉得应该要在这个历史古蹟被破坏之前,多一些认识它,尽力保卫它,故积极推动社区导览活动。后来本地社区活动越来越多,主题导览也开始普遍,很多老师都喜欢带学生到户外教学。”

另一个角度看吉隆坡

梁莉思几年前因为朋友杨两兴号召,参与半山芭社区艺术计划。后来,杨两兴、张吉安、刘启晖、蓝氏君、黄秀娟、徐仪雯和她组成了“茨厂街社区艺术计划”团队。她主要负责老街导览及培训导览员。

在吉隆坡一带,除了茨厂街社区,还有愁杰社区、双溪毛糯痲风病院、十五碑社区、半山芭社区,有部分是由一些资深导游自己带的导览,一些是学校老师推动的户外教学,都是希望多一些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其他举办茨厂街社区导览的团体还包括:走街组织(带美食导览和宗教建筑导览)、关注吉隆坡发展的Rakan KL(主要以英文导览为主)。

身为导览员需要读资料,很多资料源自历史书籍、报章记者的专访报导和老街坊的口述历史。莉思极力鼓励在地居民参加导览,可以在过程中补充导览员不足的资料,或纠正错误的资讯。参加过导览的在地居民,也会更珍惜自己居住的社区。

她带过各种导览团,中小学生一般适合寻宝游戏式或边走边作答的导览。大专生和老师就能深度导览,还可以在导览结束后请他们写感受或整理资料。幼儿就需要父母陪同,她也曾带过亲子同游的绘画导览。外国交换生和教授团,都比较有兴趣了解不同族群的宗教习俗、饮食文化。导游和讲师也适合参加导览,可以增加自己的演讲内容。

“不敢说深度导览可以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但至少能让人多一个角度去看吉隆坡,即平时可能不会特别注意的一些建筑特色或巷弄风情,在参加过导览后,会不经意关注身边一些小细节。有时候带导览,参加者会告诉我,这个地方常走过却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这提供他们另一个观赏吉隆坡的角度。”

吉隆坡导览-隆雪华堂导览活动

询问 电话:03-2274 6645
网站:www.kl360.my

很多人知道双溪毛糯有很多花圃,而不知双溪毛糯麻风病院的历史。
很多人知道双溪毛糯有很多花圃,而不知双溪毛糯麻风病院的历史。

访麻风村 破除历史禁忌

这不仅是参观历史场景,更是一趟触动人心的人文导览。雪兰莪州双溪毛糯麻风病院的古蹟导览,带领大家返回85年前,通过参观病院内各历史景点,与院民有趣互动,大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走一趟探索“希望之谷”的散步路线,透过几位对此地有深厚情感的朋友细心规划,齐来发掘你不知道的“希望之谷”。漫游消失中的遗迹,探访山谷的人们,走入麻风病院康复者的情感世界,聆听一段段隐藏在遗迹里,逐渐被遗忘的故事。

2007年病院东院被拆,院民第二代Joyce发动导览活动,希望让更多人走入病院,了解被遗忘的历史。陈彦妮因采访、拍摄纪录片而认识这个地方。她帮院民寻找孩子、把过程著书《回家》,到担任双溪毛糯麻风病院参议会理事,积极推动古迹保护计划,过去10年来无私奉献,感动并带动更多人关注麻风病院及康复者。

麻风病院导览目的为醒觉教育,破除公众对麻风病的种种迷思,并重新认识在过去被视为禁忌、不被提起的历史。目前包括彦妮在内共有7名导览员,有大型活动时会有更多志工参与。

彦妮希望未来故事馆建成后,能够通过先进科技设备提供导览互动,把病院及康复者的历史传承下去,同时也让参观者把自己的故事留下来。

接下来12月导览团报名已满,2017年1月前三个周日都有导览活动,1月将举行花巿、3月会有儿童义卖会等活动。

希望之谷导览-募款筹建希望之谷故事馆活动仍在进行中,欢迎公众踊跃支持。导览及其他活动详情浏览面子书:Valley Of Hope,询问电话:03-6138 8536、012-467 7011。

黄树发城巿游牧在新加坡、香港、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练就了他探索城巿景观与当地文化的第三眼。
黄树发城巿游牧在新加坡、香港、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练就了他探索城巿景观与当地文化的第三眼。

华人回流寻找未来方向

人思文创办人黄树发(Kenneth Wong)出身城市规划科系,设计的导览路线也以城巿为主,目前有吉隆坡巿中心的KL “Monocle” Walk、孟沙区的Bangsar Heritage Walk。

KL “Monocle” Walk路线涵盖苏丹街及茨厂街一带。与茨厂街历史古蹟导览不同,他带人参观由年轻人利用老房子营造的新空间,走读这一股近年在马来西亚兴起的新旧共存风潮,如何改变城巿的人文景观。

在外国游客眼中,茨厂街就是吉隆坡“唐人街”。随着时代变迁,老房子拆除、华人离开、外劳入驻,此处早已失去原来的社区原貌。近年慢慢有年轻华人“回流”,租下老房子修复、重整,开设餐厅、咖啡馆、酒吧、旅馆、独立艺术空间,为这个老社区注入新气息。

黄树发设计导览路线时,借用全球性议题杂志Monocle之名,意喻通过单片眼镜细观吉隆坡这座城巿。导览路线以商务上海书局为起点,第一站为同排角落、由废置多年老房子改造的Mingle名乐,楼上民宿、楼下咖啡馆。

接着前往茨厂街两间在文青、潮青圈爆红的新据点,隐藏在“玩具店”后面的PS150酒吧开业9个月,每逢周末晚上人潮拥挤。隔几间的Chocha Foodstore才开了3个月,集合茶坊、餐厅、酒吧、共用工作空间于一身。以上三处都是年轻建筑设计师、艺术家出色的场所营造作品。

从茨厂街走到文化街,月树(Moontree)咖啡馆书局和Lostgens’当代艺术空间,是文青熟悉去处。观察新旧文化在这充满历史的老社区融合共存,无论对游客或当地人都是极有趣的体验,并为已许久没有“下坡”好好走一走的吉隆坡人,带来视觉激荡,重新思考这座城巿的未来方向。

茨厂街导览-12月22日KL Monocle Walk(时间4:30pm至7pm),导览以英语或中文为主,详情可浏览www.lokalocal.com/tour/474、kl-monoclewalk2016.peatix.com,或面子书专页:BangsarHeritage Walk,电邮:[email protected]

Fun转毛甲导览员黄元珠(左)和李彩菁,不断学习如何讲解古城的各种面向。
Fun转毛甲导览员黄元珠(左)和李彩菁,不断学习如何讲解古城的各种面向。

它不是冰冷的石头 昔日江山活过来

到马六甲逛鸡场街、吃鸡饭粒;去槟城看壁画、吃叻沙、买土产;除了熟悉的观光路线,参加一次深度导览,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对马六甲、槟城了解这么少,要玩的地方、好玩的地方可多着呢!

记者对来过好多次的马六甲并不陌生,这一次请在地达人带路“Fun转毛甲”,抹去刻板印象中的历史古城。(“毛甲”就是马六甲的意思。)

与李彩菁和黄元珠约在马六甲河边巷子里一间小咖啡馆见面,两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马六甲人,同为记者出身。

她们从事采访多年,常接触不同社群,对家乡历史、人文、生态非常熟悉。但两人坦言,是在文化工作者赖碧清带入社区服务领域,认真走访古城后,才发现马六甲有许多没被观光客发现的珍贵“宝物”。于是决定推出“Fun转毛甲”导览活动,通过独特、旅客鲜少机会接触的行走路线,从古城门到郊区新村,了解马六甲丰富的文化与生态。

深度导览,着重讲古

Fun转毛甲导览分为生态及文化导览两大类,同时也着重社区推广,如纪念907毁猪事件的巴也明光伟利农场猪猪团、马六甲陆连岛、海龟保育中心、红屋古蹟区、马接客家新村、帆加南马极乐园、土生印度人遮迪村、葡萄牙村体验等十多个路线。刚过去的11月,办了第一场圣心修道院学校导览。

虽然渐渐有人接受并喜爱上深度主题导览,但大部人仍对这类旅游方式感到陌生。她们常接到来电询问,导览费是否包括住宿、膳食,有的还要求减价,令她们啼笑皆非。彩菁强调,她们的导览团不会带游客去购物,不像一般导游从中收取佣金。

导览与旅行社导游稍有不同,讲解古蹟历史背景时更深入、生动有趣。一边散步,元珠与彩菁一边讲解,我才懂得板底街“鬼门关”的由来,第一次知道这条小巷与桥背后的故事。彩菁极力推荐登上圣保罗山看夜景,一路上侃侃而谈马六甲历史、城堡城墙构造。站在山顶俯视古城、眺望马六甲海峡,几个世纪前葡萄牙人、荷兰人入侵的场面,在脑中鲜活起来,古蹟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已。

马六甲导览
Fun转毛甲导览活动,浏览面子书:Fun转毛甲Bulu One
网站:www.lokalocal.com/tour/297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17-6216639

鸡哥喜欢研究庙宇历史,导览青云亭是其专长路线之一。
鸡哥喜欢研究庙宇历史,导览青云亭是其专长路线之一。

住一辈子未必识青云亭

游客都会去马六甲青云亭打卡拍照,但并非人人都会仔细观赏这座古庙的美丽。一般导游约略介绍,花10分钟就逛完,但鸡哥导览青云亭,可以花6个小时都讲不完。马六甲文化名人赖碧清影响了一些年轻人对导览产生兴趣,鸡哥也是其中一位。

鸡哥是柔佛人,但从小就对马六甲很熟悉。他在台湾主修政治系,大学毕业后回马做过各种工作,包括在中学教历史。5年前正式定居马六甲,常免费给朋友带路游览,后来考取导游执照,正式当全职导览,开发较不为人知的导览路线。

他喜欢旅游,但不爱跟团。他有感外国游客去到柬埔寨吴哥窟,都愿意付费请当地导览,但大马却没有这种风气。带过各种游客,他觉得本地游客对马六甲存有刻板印象,想要深度导览的人不多。导览贩卖的是知识,这一点与提供服务的旅行社导游有些许不同。

鸡哥喜欢历史和庙宇,对青云亭研究相当深入。从建筑结构、剪黏装饰技术、抬梁力士寓意、荷兰大使写的对联意思、甲必丹的故事、三国演义壁画,讲到压太岁真正传统仪式,带领参观者赏析青云亭的建筑艺术价值和美感。导览能提高本地人对社区或出生地的认识,曾有当地马六甲人参加过导览团后,感叹住了一辈子都不曾真正认识青云亭,你是否也有兴趣知道更多呢?

马六甲导览-鸡哥导览活动,浏览面子书:探呷 ,网站:www.lokalocal.com/tour/233 ,电话:017-784 9085。

梁超明向外国游客讲解乔治巿街道历史,正好以铁线艺术辅助说明。
梁超明向外国游客讲解乔治巿街道历史,正好以铁线艺术辅助说明。

思古幽情墓园寻古迹

槟城乔治巿的导览活动,开始得比其他城巿早,其中创办年份最久远、最早开始深度导览的是非政府组织槟城古蹟信托会(Penang Heritage Trust,简称PHT)。该会多年来通过系列讲座计划、深度导览,逐步将爱护古蹟活动草根化、大众化。

槟城古蹟信托会在1986年由拿督斯里林苍吉成立并担任首届主席,是槟州首个护遗组织,也是催生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区、世遗机构(GTWHI)的摇篮手。2015年槟城古蹟信托会成立30周年,林玉裳接棒,邱思妮成为该会首任华文教育背景的主席,副主席为梁超明,两人都是保护槟州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推手。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乔治市的文化遗产,最直接就是参加当地深度导览。11月杪周末上槟城参加的乔治巿夜行与莱特墓园导览,刚好都是由资深导览员与槟城历史研究家梁超明带领。

乔治巿夜行导览是非常受游客喜爱的路线,当晚四十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在梁超明带领下,在两个小时内徒步游览乔治巿多个景点,从土库街到椰脚街、打铜街、姓周桥、姓李桥。梁超明解说生动、幽默让外国游客嘻哈绝倒,深入浅出讲解槟城历史、文化令外国人赞叹连连。

多少名人长眠于此

来槟城不看壁画,反而跑到墓园去看古墓,是疯了吗?梁超明是第一个带游客去参观墓园的导览员,这也是他最受欢迎的导览路线之一。位于红毛路上的基督教坟场,是槟城开埠先锋欧洲人的墓志,它是乔治巿内具有特征的地标之一。安眠于此的除了槟城开埠功臣第一任总督法兰西斯莱特、E&O酒店家族传人、《安娜与国王》传奇人物安娜的丈夫等多位历史名人。

每一个墓有一个故事,听梁超明风趣的解说,墓园一点也不阴森,反而像上了一课有趣的槟城历史户外教学,终于能够和这个美丽岛屿的历史连结起来。

入世遗槟岛历史自有迷人处

梁超明原本的专业是电脑,曾从事行政工作,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现为持执照的专业导游,也是培训职业导游的导师。早期带导览团时,他用背年份的方式讲历史,看见听的人越听越闷,转念改用李大傻说故事的方式说历史,反而大受欢迎。

“不同导览员有不同风格,我喜欢用说故事的方法,让人进一步感受历史,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会永远记得这个地方。”

走入社区,才能真正发掘乔治巿街巷之间的故事。梁超明除了阅读大量历史书籍,也常去找社区里的老人家聊天,采集口述历史。他目前研究槟城少数民族包括暹罗人、德国人、犹太人的历史。

PHT前身为槟城历史学会,举办主题导览已有超过20年历史,梁超明当年就是因为喜欢历史而加入。导览经验丰富的他表示,十多年前有兴趣参加槟城导览团多为欧美游客,很少本地人参加。随着槟城入遗后,保护古蹟意识提高,想要了解历史的本地游客也多了。

不少他的学生会来参加他带的导览团,他欢迎大家来“偷师”,更乐于见到青出于蓝。“知识是要来分享的。”他也不怕其他导游抢生意,觉得更多人懂得槟城历史,对导览水平有好的提升,越多游客发掘和欣赏社区人文之美,更能唤起保护古蹟的醒觉意识。

对于槟城入遗后旅游业发展蓬勃,有人担心观光景点变得商业化。梁超明希望游客深入发掘世遗区的古蹟,了解在地历史。不过他也表示,并非全部游客都喜欢历史文化,是否应该参加导览因人而异,可以鼓励,无需勉强。

槟城导览
由槟城环球旅游局与多个组织联办,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六、日活动(Last Friday Saturday Sunday of the month),已开跑两年,除了乔治巿不同主题导览,还有龙山堂邱公司亮灯之夜、世德堂谢公司露天影片放映会、免费乘双层开篷巴士畅游槟威等活动。
●槟城Last Friday Saturday Sunday of the month导览活动,面子书:LFSSPenang,电邮:[email protected],电话:017-4207942

导游吴声强在介绍十八丁景区时,也向游客讲述历史及传达保护自然生态的讯息。
导游吴声强在介绍十八丁景区时,也向游客讲述历史及传达保护自然生态的讯息。

看十八丁萤火虫 点亮水上圣诞树

霹雳州十八丁渔村近3、4年来推动生态旅游,大受游客欢迎。导游带领游客参观景点时,也负责推广生态保育知识……

十八丁渔村在州议员蔡依霖的推动下,成了一个吸引旅客的生态景区。学校假期每天都有好几辆旅游巴士、学生团和自驾亲子游到来。游客参观十八丁无不顺道参观炭窰、海上养鱼场、老港渔村,也会乘船观看老鹰、萤火虫。当地生态导游开始意识到,除了让旅客感受红树林美景之外,教育及告知大自然需要保护的知识也很重要。

吴声强是十八丁当地人,原本是在办公室里上班的打工族,因为“看见十八丁”社区艺术嘉年华,开始接触了来自外地的社区艺术家,对生态导览产生兴趣。去年通过朋友介绍入行,考取导游执照,也在朋友鼓励下,参加长达17天的十八丁红树林生态导游课程。上了课程后,他感觉不一样了,因为有丰富生态知识,带旅客游览红树林时解说更生动、有趣,并觉得有责任向游客传达保护环境的讯息。

红树林防海啸

记者跟随吴声强带领的团,乘渔船游河观赏红树林,指示水濑经常出没的地方;树林里的猴子、鸟类属于哪些种类、生活习性如何。因为有他在旁深入解说,观察得更细微,把听到的知识和眼前所见对照,趣味十足,更觉得十八丁海域生态如此丰富珍贵。

他指出,十八丁海域需要保护,红树林的存在可以防海啸、许多海产也依赖它而活。如果海域被污染,红树林消失会破坏生态,生态旅游也会受影响。爱护生态,人人有责。如何在发展旅游业与保护生态中找到平衡,需要政府、居民、业者、游客各方共同努力。

了解红树林

《看见十八丁、老港、马登自然之美–红树林生态手记》,由“看见十八丁”社区艺术嘉年华工委会出版、庄白琦策划、吴咏𩧴撰文、蔡岠莹和唐光煇负责美术设计及插画。

渔民或载客游艇可通过该红树林生态手记,了解乡土的动植物生态,进而向游客解说。游客也可以带着手册,自行参观红树林。

听完故事景物多了人情味

参观百年历史老港,这个大部分居民已外迁、许多房舍空置废弃,只剩下三四十户人家留守,若不知其历史故事,可能在游客眼中就是五分钟看完、没啥特别的水上小渔村。但吴声强在码头上光介绍渔村历史、教堂的传说、村里唯一微型华小的发展,就足足讲了五分钟。

听完故事才慢慢游览渔村,景物在眼中变得更有人情味,在村里小茶室喝一杯“虎咬狮”,老港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入夜后在河上观赏萤火虫,是船游的高潮,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把邦邦树装饰得有如圣诞树,船上游客惊呆赞叹。大家乖乖遵守导游事先提醒,没有拿起相机拍照,在漆黑中静静观赏。听完吴声强说萤火虫短短一生的故事,每个人都对神奇的大自然心生尊敬。不用吴声强再次强调,心里也完全认同,十八丁自然生态需要更小心照顾和保护,让未来世代继续有机会看见,这就是生态导览的意义所在。

十八丁导览-吴声强(导游)面子书:portweldexplorer,网站:sepetangtour.blogspot.my,电话:012-4520229

张纹综带领记者导览走读巴罗。
张纹综带领记者导览走读巴罗。

穿越时光隧道 百年火车过小镇

搭火车从吉隆坡南下新加坡,会经过一个叫巴罗的小镇,很少人会特地来这里观光,于是她丰富的历史故事和道地美 食,一直都未被人们发现……

如果不是因为“百年巴罗”这个活动,我也不会去巴罗。巴罗在哪里?很多人以为是霹雳怡保,因为其旧称坝罗(Paloh),拼音跟巴罗(Paloh)一模一样。但这个巴罗其实是在柔佛州居銮县内陆地区,被山环绕的一个小乡镇。

巴罗是摄影记者张纹综的家乡。他虽然离乡数十年,定居在吉隆坡,仍对家乡怀有浓厚情感。2016年是巴罗开埠一百周年,心想为家乡做点事情,他参与由居民组成的百年巴罗筹委会策划主办“百年巴罗庆典”。从去年起,他频频回乡开会筹备活动、向居民收集资料、采集人文故事,再动用人脉请新纪元师生及多位资深记者,编写巴罗华人志《百年巴罗》。

以巴罗火车站为起点

小地方若非由当地人带路,就会错过许多不仔细不会发现的瑰宝。11月19日百年巴罗庆典开幕当天,纹综特地给记者当导览走读巴罗,这是一趟很有意思的古蹟导览。

导览从小巧朴素的巴罗火车站做为起点。追溯历史,巴罗与火车站很有关系。1916年3月30日,一名来自雪兰莪巴生、祖籍福建永春的实业家黄重贤,向柔佛政府申请一块位于巴罗的200亩土地。根据图测,他所申请的土地正位于巴罗火车站正对面。

百年前,华侨劳工涌入巴罗开芭,巴罗曾经因为橡胶、油粽、咖啡种植业繁荣,经历日军入侵,也走过1950年代新村移植岁月、居民外迁大城巿、山城繁华褪去……这些变迁对定居巴罗张家第三代的纹综说来,比阅读书上文字更有感觉。

老行业新亮点

从火车站出发,我们徒步走去看灵山寺、基督教仁爱堂、真空教庙宇并列的和平路,再走到李奏路去看曾经是巴罗乡民的救命泉源的大水井。

回到街场,纹综带领参观巴罗仍保有的传统老行业。这里拥有超过半个世纪历史的均昌鞋庄、同和堂药材店、岭南茶室、杂货店、钟表店、理发室等,都是人文摄影爱好者的极好题材。

另一个看点是当年繁盛一时的京都戏院。百年巴罗筹委会巧思设计,在已经关闭空置多年的戏院外,重新挂起老电影海报,让人错以为回到从前,重温当年小镇的纯朴风情。

回味百年兴衰变迁

马来西亚每一个乡镇都有其历史和故事,值得被挖掘出来,用文字、影像记录保存,传承给下一代,让未来的孩子记住先贤开拓家园的贡献。

借用街上老房子临时做成的“百年巴罗文史馆”,展示由居民提供的珍贵历史照片和祖先从中国来南洋开拓新生活的文件、家乡寄来的信件等。参观文史馆像走入时光隧道,回味这个小镇百年来的变迁兴衰。

走出文史馆,可以依照免费索取的简单巴罗地图,寻找隐藏在街场附近有意思的去处。许多在地人才懂的美食小店和百年老店,都在地图上标示出来,方便不熟悉巴罗的外地人寻访。

配合“百年巴罗庆典”,小镇请来画家制作了多幅以巴罗历史和特色为主题的壁画,分布在街场各处。当地人与从外地来的游客在街头巷尾寻找壁画拍照,为这百年小镇带来新活力。

如果你不曾到过巴罗,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可以趁著学校假期到访,请亲切的当地人给你介绍、说历史。小城故事多,值得细细品尝。

巴罗导览-百年巴罗文史馆开放展示到今年12月31日,更多资讯请浏览面子书:百年吧罗。

峇冬加里导览员具备知识和口才,介绍景点生动不沉闷,团员收获满满知识。
峇冬加里导览员具备知识和口才,介绍景点生动不沉闷,团员收获满满知识。

串连在地达人做深度导览

社区深度导览正在世界各地兴起,慢慢地改变人们的旅游习惯,像许多以人为导向的服务,也朝着资源共享的方向走去……

预约付费请在地达人(Local Expert)为游客导览与解说,在欧美早已非新鲜事,近年在台湾也非常流行。马来西亚也开始有了这样的网络平台--LokaLocal。

LokaLocal创办人陈永健正好也去“百年巴罗庆典”,我们约在巴罗御苑咖啡馆碰面,这里以野生猫屎咖啡闻名,有本身的咖啡庄园,同时也是一间民宿。

陈永健是怡保人,在槟城住了10年。他花了两年时间采集槟城传统老行业,以英文书写出版《槟城老行业》一书,介绍槟城54名杰出传统行业师傅,以图文并茂的精彩故事带出老行业的意义与传承。两年前,他受邀上TEDx茨厂街分享时,认识在本地做群众集资的网络平台“MyStartr”的吴文彬,开始思考未来方向。

他看到许多NGO组织努力推广社区文化保留与教育,但常面对资金困境;社区传统行业老师傅愿意分享,但没有适当宣传少人认识;人们想深入寻访社区文化,但没有途径和人脉。他觉得必须想出一个“三”全其美的方法,深度导览似乎是可以解决的方案。

提供导览服务平台

21世纪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朝着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Uber、Airbnb等共享平台令大家的消费模式,起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旅行副产品的导游、导览服务也开始出现了共享网络,像Rent-A-Guide、TourWithMe、toursbylocals、meetup.com等等。

台湾算是最早跟上导览潮流的亚洲国家,该地导览团已相当普及。当他发现泰国也有了TakeMeTour平台,马来西亚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于是他成立了LokaLocal平台,提供国内外旅客导览服务。平台今年五月正式运作,目前团队有10人,加入平台的在地达人逾80位,提供245个不同路线的导览。

“我们做的事情是建立平台,将大马的当地达人串连起来,把大家的资源作整合,再将价值好好创造出来。”LokaLocal开放让有兴趣做导览的人注册成为在地达人,但会对导览服务进行审核和过滤,相比起一般观光路线更有特色,更能体验在地文化,甚至能对当地社区有好的影响和贡献。

专业需栽培 付费有所值

这两年大马观光业推广本地旅游,亲子游、生态游渐流行起来,但深度导览仍未普及。原因是大马人不像外国游客般珍惜本地的景、物、人,也没有付钱购买导览服务的风气。会上LokaLocal预订导览团的消费者,目前大部分是外国游客、居住在本地的外国人和曾在国外留学生活的本地人。

陈永健指出,人们消费模式需时间改变。导览服务普及化最大挑战在于收费,一般大马人会认为,付数十令吉参加导览团很贵。“体验本来就不应该以价钱来衡量。导览员花时间和心血采集当地历史故事,与社区居民、老师傅学习沟通,以上都是看不到的成本。”消费者应该要有意识,要求行程有素质,就不能让导览员亏著钱去做。

回归社区发现人文之美

陈永健创立LokaLocal的初衷是带领人们回归社区,重新发现在地人文历史自然之美。他希望透过导览团,让人们更珍惜社区老行业,让它有望持续传承经营。他分享个人体验,峇冬加里村长带团让游客亲自学做当地出名的卤面,村长非常好客、风趣幽默,团员从早上笑到晚上,与村人交流愉快,整个行程收获超值。

他不讳言,LokaLocal还很新,仍在摸索各种可能性,包括与机构、组织、当地政府合作办导览团,推广社区深度游,比如上个月在双溪毛糯麻风病院办了第一场TEDx Advanture。

LokaLocal每个月会举办国内特色体验之旅,接下来12月行程包括:霹雳务边急流泛舟、彭亨劳勿森林浴、文冬美食之旅等,有兴趣参加者可浏览面子书。

导览平台
LokaLocal面子书:LokaLocal
网站:www.lokalocal.com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