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多少是多少” 小販風雨中討生計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能做多少是多少” 小販風雨中討生計

關丹大巴剎小販將各自的帳棚結連,即使雨天,顧客也能在場用餐。
關丹大巴剎小販將各自的帳棚結連,即使雨天,顧客也能在場用餐。

(關丹4日訊)雨季來臨,“靠天吃飯”的小販嘆生意額料猛挫20%以上,但為了一博賺錢機會,部分小販仍選擇在大風雨中,一手撐帳棚,一邊做生意,儘所能在雨天討生計!



東海岸3州每年12月都是雨季,滂沱雨勢情況一般維持至翌年一月,露天營業的早市或巴剎小販們早就習以為常,有者選擇休息,有者則把握天氣放晴或小雨,開檔做生意。

目前,關丹處于雨季初期,過去一周出現的長命雨,僅持續數日,其餘時段都是陰晴不定,小販們只好抱著“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態,照常營業,若見天已變色,便提早收檔。

記者走訪關丹甘榜爪哇早市及關丹大巴剎小販中心,發現即使陰天,周末人潮洶湧,但小販們都對雨季期間的生意額不抱任何奢望,並已做好收入減少的心理準備。



最怕狂風吹起帳棚

小販告知,若早上時段下雨,仍有民眾出門到早市買早餐或食材,至於售賣衣服、用具、書籍之類的小販,則生意慘淡;至于下午營業的大巴剎小販中心,若碰上雨天,一般都不會有人潮。

小販們也不約而同地說,下雨時,他們可用帳棚遮擋,但最擔心的是刮起大風,因帳棚易被吹起,淋濕貨物。

此外,小販們也嘆如今物價高漲,導致營業成本也提升,為了保留顧客只好薄利多銷,但如今雨季沒生意,生活苦不堪言。

關丹小販公會署理主席陳明利說,小販們在雨季期間的生意額減少20%以上,都是在所難免,但售賣日常食品,如糕點、菜類或海鮮等的小販,所受的影響較低。

他說,大部分小販為了降低損失風險,都儘量少做少賣,因糕點都不能囤放;至于蔬菜及海產則因雨季影響,產量已大減,價格也因此攀升。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