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健康聚焦‧惡靈附身? 精神分裂症啦!

文 文 文

報導:陳筱柔
圖:連利元、有關公司提供

提起精神分裂症,你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
“瘋子”?“邪魔或惡靈附身”?“精神分裂者會傷害別人甚至殺人”?“因果報應”?無論答案是哪一個,其實你都已經間接成為讓精神分裂症患者背負污名、遭受歧視,甚至侵犯患者人權的“幫兇”之一。
專家帶你認識精神分裂症,別因為無知而讓患者陷入無助與絕望!

遵從醫囑定時服藥
精神分裂症可治療

“及早診治”其實不僅適用于癌症,也是拯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關鍵鑰匙!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患,近年來港台醫學界為了避免人們在尚未瞭解精神疾病知識之前,就因為中文疾病譯名帶來了誤解與污名化現象,因此逐漸採用“思覺失調”這個新名稱,但我國目前仍沿用精神分裂症一詞。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精神分裂症在全世界影響著超過2100萬人,而精神分裂症與大量殘疾相關,甚至可能影響教育效果和職業表現,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背負污名、遭受歧視和人權受到侵犯的現象,在全球各地都非常普遍。

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死亡的幾率可能較普通人群高出2~2.5倍,通常是因身體疾病所致,例如: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和傳染病等。

馬來亞大學醫療中心心理醫學部門主管兼精神科專科醫生阿末哈添(Dr. Ahmad Hatim Sulaiman)教授指出:“雖然精神分裂症有藥可治,若再配合其他各方面(例如:家庭、社會體系)良好支持,很多患者其實都可以控制病情,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然而,從90年代至今,患者治療依從性一直都是精神分裂症治療的普遍問題之一。一旦患者沒有定期服藥和接受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復發率可以高達80%以上,而每次復發后,病情也會變得更嚴重。”

馬來亞大學醫療中心心理醫學部門主管兼精神科專科醫生阿末哈添教授表示,家人、朋友及社會大眾的諒解與同理,能夠給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強大的支持力量。
馬來亞大學醫療中心心理醫學部門主管兼精神科專科醫生阿末哈添教授表示,家人、朋友及社會大眾的諒解與同理,能夠給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強大的支持力量。

▎缺乏治療依從性易復發

阿末哈添坦言,治療依從性欠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患者缺乏相關資訊、認知障礙(例如:無法記得要服藥、執行功能受到影響,無法提前規劃)、缺乏服藥的動力、藥物的副作用影響等等:“沒有定期服藥和缺乏治療依從性,是導致精神分裂症病情復發的重要原因,最終會造成各種並發症及患者功能性下降問題,因此,避免病情復發是大部分國際臨床指南的重要治療目標之一。”

IMU醫療保健中心神經精神病專科醫生沙尼瓦曼(Dr. Shane Varman)分析,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其實並非單一性:“一旦確診為精神分裂症,首先需進行社會心理評估以及配給適當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遵照醫囑服用藥物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聽覺幻覺現象,也是治療精神疾患的有效方案。

另外,患者也需要接受社會心理和職業治療,這樣才能幫助患者恢復生活功能,同時也應定時監測日常活動,確保擬定出適當的自我照顧方案。”

IMU醫療保健中心神經精神病專科醫生沙尼瓦曼,鼓勵人們通過各種方式降低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其中包括:良好飲食習慣、減輕壓力、適當的運動、避免濫用藥物、與家人維持良好關係,甚至是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適當減壓。
IMU醫療保健中心神經精神病專科醫生沙尼瓦曼,鼓勵人們通過各種方式降低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其中包括:良好飲食習慣、減輕壓力、適當的運動、避免濫用藥物、與家人維持良好關係,甚至是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適當減壓。

▎治療須多管齊下

精神分裂症雖然有藥可治,但藥物卻並非治療的全部,患者也需要大量的社會、心理、就業方面的支持,才能更有效地管理病情。獲得這些支持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精神分裂症並消除對精神分裂症的誤解!

阿末哈添表示,很多患者甚至家人都存有說不出口的恐懼,以致于人們寧願相信自己是邪靈附身,也不願被確診為精神疾患,因為害怕因此而被視為“瘋子”。

▎患者普遍遭歧視

社會人士應更正面看待這個疾病,以及把精神分裂症患者視為慢性疾病患者,才能幫助精神疾患病人更積極就醫及遵從治療,讓他們回歸社會生活的康復之路走得更順利一些。

“精神分裂患者,其實也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甚至癌症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和管理。”

士拉央醫院精神專科/精神健康部高級顧問兼主管杜振利醫生說,精神分裂症的污名化,是人們隱瞞疾病及造成歧視的根源之一。
士拉央醫院精神專科/精神健康部高級顧問兼主管杜振利醫生說,精神分裂症的污名化,是人們隱瞞疾病及造成歧視的根源之一。

▎患者年輕化及幼齡化

世界衛生組織文告顯示,精神分裂症通常始于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除了對個人、家庭與社會造成影響,“年輕化”甚至“幼齡化”是精神疾患領域另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根據我國2011年國民健康與發病率調查(NHMS)顯示,我國大約有13%成年人以及20%孩童飽受精神疾患折磨。

士拉央醫院精神專科和精神健康部高級顧問兼主管杜振利醫生強調,人們應該提高對于精神健康的認識與了解,才能確保及早診斷,以及獲得更有效的治療。

另外,家人與周遭親友的支持,都有助于提高短期和長期性的治療效果。阿末哈添醫生則呼籲現代父母應提高警覺,一旦察覺孩子出現可疑症兆或一些有別于以往的表現(例如:本來很活躍卻突然變得自我封閉不想出去),因儘早尋求專業協助,找出問題根源。

馬來亞國立大學(UKM)醫療中心精神專科醫生哈芝利,呼籲人們給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能回復正常生活。
馬來亞國立大學(UKM)醫療中心精神專科醫生哈芝利,呼籲人們給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能回復正常生活。

▎越早醫治療效越好

馬來亞國立大學(UKM)醫療中心精神專科醫生哈芝利(Dr. Hazli Zakaria)提出,精神疾患(包括精神分裂症)目前並沒有研究確認任何單一病因,而是各種因素相加或相互作用(例如:基因、社會環境因素、心理壓力等等)所導致的后果。然而,許多人對精神分裂症有誤解,甚至會嫌棄或歧視患者,導致患者害怕被標籤化而耽誤或不敢尋求治療。事實上,精神分裂症也與其他疾病一樣,越早醫治,治療效果越理想,后遺症也越少。

20170422heart_noresize

▎精神分裂症有哪幾類?

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有一系列的能力、行為以及個性方面的改變,在不同的階段或因應病情發展,其行為表現也會有所不同。沙尼瓦曼醫生說,精神分裂症可以粗略分成以下幾類症狀:

20170422hear01t_noresize

▎屬慢性病需持續治療

沙尼瓦曼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會在第一次發作之前經過“前驅階段”,患者在這個前驅階段中會感覺自卑、自我感覺受到干擾、自我形象不安或開始經歷短暫式的幻覺和疑慮。

“憂鬱和焦慮現象也可能會在這個階段開始浮現,憂鬱症或抑鬱症加上缺乏自信,各種混亂症狀相加,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自殺傾向。這些症狀其實在患者急性發作階段開始之前往往潛伏已久,因此,有些患者可能會開始濫用毒品來應對這些說不出口的無數症狀。”

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幻覺、妄想等症狀會開始折磨患者,讓他們感到困惑害怕,甚至失去理解能力或無法瞭解當下所發生的情況。這也是大多數家庭會把患者帶到醫院開始檢查和診斷的時期,經過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病情進入穩定期的患者,會根據個別情況允許回家接受康復治療。“但是,這個階段的患者,其實處于自殺傾向的高風險期,精神分裂症的診斷可能會讓患者感到沮喪與痛苦,甚至也有人會被各種錯誤資訊誤導而過早停止藥物和后續康復治療。”

他強調,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慢性疾病,這也意味著患者需要持續治療及獲得相關支持。藥物雖然可以治療精神分裂症,但患者的治療與復健並不是只有醫療就足夠,社會環境的接納與包容也同樣重要。

因此,如何能夠給予精神分裂症,甚至是任何精神疾患患者更人性化的對待與陪伴,如何站在同理心幫助患者走在復建路上及重新回歸社會,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共同思考的方向。

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患者。
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患者。

▎患者可向誰求助?

家人或朋友疑似罹患精神分裂症?建議可會診精神科醫生(psychiatrist)、心理醫師(psychologist)或聯絡以下相關單位尋求協助。

★馬來亞大學醫院心理醫學部
(電話:603-7949 2068/電郵: [email protected]

★UKM國立大學醫院精神專科部
(電話:603-9145 6142/6143/電郵:[email protected]

★馬來西亞精神健康協會/Malays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簡稱MMHA(+603-7782 5499 / [email protected]) 
★提供精神科專科及相關服務的政府/私立醫院聯絡的網站鏈接
http://mmha.org.my/resources/directory-of-psychiatric-services-in-malaysia/


破解精神分裂症迷思

關于精神分裂症的迷思與真相,你了解多少?

一項全球統計顯示,每10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換言之,精神分裂症其實就在你我左右。看清真相,才能更了解精神分裂症,還給患者一個公平的生活空間。

1.他們不是瘋子,只是生病了!

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精神疾患是非常危險的,而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瘋狂的怪物,其實,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因為“病”所影響,病情不發作時與常人無異。

把精神分裂症視為一種慢性疾病,學習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腦部機制,才能建立同理心,以平常心接納這群“生病”的患者,而不是用標籤化和污名化,讓患者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

2.罹患精神分裂症,是一件非常丟臉或全家蒙羞的事?

世界衛生組織文告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容易遭受人權侵犯。這種污名化現象,造成歧視,進而限制了患者獲取常規衛生保健、教育、居住、就業等機會。

事實上,社會大眾對于“精神分裂症”這個醫學名詞都存有負面印象,讓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都面對無數障礙。

精神分裂症,你可以說它是一種腦部失控,或腦部“亂”了的疾病,既然是疾病,我們只需要面對、接受和治療它,不必覺得丟臉或羞恥。

3.精神分裂症是絕症,不能醫也好不了?

阿末哈添醫生強調,精神分裂症也如同其他慢性疾病,是可以治療與復健的精神疾患。病患可以通過藥物控制,加上適當療程與復健計劃,使病情恢復穩定,重新回到職場或正常生活。

4.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暴力傾向,會傷人害己,所以應該被永久隔離?

很多人提起精神分裂症,都會不期然想起電影或電視劇中關于精神分裂症的誇張式表現手法。然而,只有極少數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現懷疑別人害自己(醫學上稱為“被害妄想”症狀)的感覺驅使下,才會出現侵略性的自我保衛行為。

在急性期有衝動行為時,或許可以根據個別情況考慮隔離,但對于已經接受治療,病情受到控制或逐漸康復的患者而言,他們需要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融入社會體系,社會與公眾應該給予這些患者公平的對待,以不排斥、不歧視、不恐懼、不放棄的方式平等對待患者,幫助更多患者及家屬走出精神分裂症的幽谷。

5.邪靈附身才會精神分裂,所以醫學治療是無效的?

各國多項調查結果都顯示,幾乎有將近或超過半數的人面對精神分裂症,會于第一時間尋求所謂的“傳統”治療方式,例如:尋求宗教協助、找巫師、通靈者等幫忙。

部分傳統治療,例如:精油按摩、音樂治療等,對于精神分裂症的康復確實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迷信”卻不屬于這個範疇!哈芝利坦言,把各種迷信方式當作“首選”治療方案,等到發現患者久久無法痊癒才求醫,很多患者的病情早就已經惡化。

因此,精神科醫生才是處理精神疾患的專業選擇,應該鼓勵患者第一時間向精神科醫生求助,而不是道聽途說迷信邪靈附身。

▎藥物治療非全部

多位醫療專家均強調,藥物治療確實很重要,但並不是精神分裂症治療的全部,家庭與社會環境的支持與包容也是減少患者病情復發的關鍵因素。

另外,人“心”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唯有摒棄人心深處對于精神分裂症的恐懼與排斥,才能為精神分裂症患者創造一個更人性化及友善的生活環境。

這個部分需要社會大眾共同努力,畢竟社會對待精神病患的方式,影響患者的康復几率。

20170422heart07_noresize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