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題故事‧創造的手

文 文 文

報導、攝影:譚絡瑜
部分圖:受訪者提供

勞動者的手,結著厚厚的繭,那是以勞力討生活的痕跡。現代人勞動少了,手的主要功能變成滑手機、敲鍵盤……當科技越發達,人們越想念手的溫度,越想重拾以雙手創造的樂趣!

剪紙的手

鄧媄心本來是白領麗人,是一名材料估量師,雙手主要敲電腦鍵盤和按計算機。4年前,她初次接觸剪紙,一剪之下愛上這門傳統藝術。

 “我從小不擅長畫畫,卻喜歡勞作,小時候爸爸教我折紙,可以一個人折半天自得其樂。”4年前,她有一位朋友結婚,想送對方一件特別的禮物,決定親手剪一幅雙囍,便上網看剪紙的視頻自學,用兩個星期完成第一份剪紙作品。“親手做出送給好友的結婚禮物,感覺很有成就感啊!”

 發現剪紙樂趣后,她開始模仿其他人的作品。“剛開始常剪破穿洞,剪圓不圓,剪彎不彎,因為自己埋頭摸索,找不到要領。”后來,她的中學老師介紹她去向本地剪紙老師蔡金龍學藝。蔡老師在東藝館授課,等了好久才湊夠4位學生開班,鄧媄心馬上第一個報名。

一雙手,可以做很多事。
一雙手,可以做很多事。

“手語”勝萬語

 學剪紙要從最基礎的折剪方法開始,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學習,比如:對稱圖案折剪、連續圖案折剪、三瓣花折剪、四瓣花折剪等。接下來學剪刻,用刻刀在紙上剪刻花樣。蔡老師鼓勵學生創作,“抄別人的作品,等于複印機和剪紙機,沒有意思。”這句話,鄧媄心牢記在心。

 她首個創作是“手”的系列,為什麼以“手”為創作主題?“因為剪紙需要用到雙手啊。”用手剪出“手”,趣味十足。她最早的作品是一雙手捧著一顆心,上面寫著“勇敢和善良”。她向記者出示這幅作品,笑說當時技巧笨拙,還剪斷了,但卻是特別珍貴的起步原創。

 在那之后,她的“手”系列創作變化無窮,有持玫瑰花的手、情侶甜蜜牽手、親子大手牽小手、打勾承諾的手、祝福的手、祈禱的手、奮鬥抗爭的手等。“一雙手可以做很多事,而手勢是國際語言,人人都看得懂。”

手藝無價,絕非印製品

 中國傳統剪紙在馬來西亞屬冷門藝術,一般民眾不懂欣賞,難遇知音人。鄧媄心幾年前剛開始出來在藝術巿集擺攤時,最常被問到:“一張紙不過幾角錢,一幅剪紙作品為什麼賣幾十令吉?”最初她還會糾結,現在看開了,會按捺性子耐心解釋:“紙雖然便宜,但手藝無價,剪一張複雜的作品耗時四五個小時或更久,把精神、時間和手藝算進去,其實並不貴。”

 “反正剪紙不會賺大錢,我喜歡剪紙並非為了賺錢。”她想通了,現在不常參加商業性質的巿集,反而抱著推廣剪紙藝術的心情,參加文創巿集和辦工作坊,讓更多民眾接觸這門平民藝術。

 “相比起繪畫、書法等其他藝術,剪紙十分平民化,花幾令吉買一把剪刀和宣紙,就可以剪了。只要有耐心,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夠剪出好看的作品,很容易有成就感。”

 有人覺得去商店買一幅剪紙商品不過幾令吉,又何必花更多錢買一幅手作剪紙呢?“商品是機械模具印出來的,3分鐘可以印出一千片,雖然工整精緻但缺少生命。手工剪紙或許不夠工整,卻有機械割不出來的藝術感和人文溫度。”

 “剪紙最大的樂趣在于懷著期待的心情一刀一刀剪刻,你永遠不知道打開那一刻會有什麼效果和驚喜。”

白領麗人鄧媄心自從4年前接觸剪紙后,醉心這門中國傳統藝術。
白領麗人鄧媄心自從4年前接觸剪紙后,醉心這門中國傳統藝術。

滑鼠愛roti canai
鄉愁有了墊手處

設計推手

游嵎荏(Yew Souf)從事廣告設計二十多年,與鄰居前DJ、小feel文創巿集創始人紀展雄和李觀發一同推動本地文創。他負責策劃活動,同時也和太太創立自家品牌,設計獨一無二的文創產品,參與巿集擺攤。

 他的品牌muoc,為Malaysian Unity of Culture縮寫,創立源起于3年前,有感身邊許人都對馬來西亞大環境不滿,整天抱怨充滿負能量。“再如此下去不是辦法,要做些什麼為大家帶來正能量呢?”友人建議他不如發揮自己所長,剛好他想送個小禮物給朋友,在巿場上卻找不到能真正有大馬本土特色的文創禮品,于是靈機一觸,設計了roti canai滑鼠墊,大獲好評。

 “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身在國外的朋友收到時,會覺得開心並想念家鄉。”muoc品牌的標誌是馬來貘,大馬耗資逾2000萬建立熊貓館,反觀我們的國寶馬來貘卻備受忽略,甚至常被誤會為台灣國寶。游嵎荏覺得,俗稱四不像的馬來貘,其實最能代表馬來西亞人,具備各種特質又本性善良,于是他把馬來貘設計成自己品牌的“代言動物”。

這個幾可亂真的roti canai滑鼠墊,讓人看到忍不住想咬一口!
這個幾可亂真的roti canai滑鼠墊,讓人看到忍不住想咬一口!

美食地標變立體

 他設計了一系列保育馬來貘及其他瀕臨絕種動物的明信片,希望喚起公眾醒覺。接著,平面卡片進化為立體,他設計了大馬地標、古城風情、風箏及大馬美食3D卡片,令人驚艷。打開卡片,栩栩如生的手繪nasi lemak、teh tarik、satay彈起,讓人忍不住開心大笑。

 “看到人們那驚喜歡樂的表情,我就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和滿足!”一張卡成本不低,而且是手工剪貼,售價十多令吉其實盈利很少。游嵎荏笑說,自己的本行是廣告,太太是繪圖師,倆人都是趁週末假日才出來擺攤,文創產品也賺不了大錢,純綷為了興趣。

創意,靠手腦並用

 游嵎荏從小愛畫畫、做手工,長大后唸廣告設計,入行之后廣告全面電腦化,從手繪轉用電腦繪圖。他認為,電腦無疑讓工作更快速、精確,但手繪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科技可以做為輔助,但創意仍需靠頭腦和雙手。

 談到手作,他認為現代年輕人因為科技發達,手作能力卻越來越差,電腦打字取代寫字。父母沒有從小鼓勵孩子做手工,有的小孩連握筆方式都不對,寫字也不注重美觀。游嵎荏的父親是老師,也是一名作家,要求孩子抓筆姿勢和字體端正,他受父親影響也寫得一手好字。

 近年手作慢慢回溫,開始有人去手寫字工坊,這都是好現象。所謂物以稀為貴,他認為未來手作品價值會像古董般珍貴。

 “小feel文創巿集除了要求必需是本地文創手作品,也鼓勵手作人辦工作坊,讓公眾在現場參與,嚐試真正動手做的感覺。”

 “用自己雙手創造的感覺是美好的。”他本人直至40歲才重拾畫筆,重新燃起畫畫創作熱情。停了十多廿年,雙手變得僵硬生澀,但畫畫就像騎腳車、游泳,技巧一旦學會了,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只要開始畫就會很快找回感覺。

游嵎荏和太太陳美雲分別以muoc和nine29品牌,推出自己設計的文創手工藝品。
游嵎荏和太太陳美雲分別以muoc和nine29品牌,推出自己設計的文創手工藝品。

鋸鋸釘釘
自家凳子自家做

父親的手,是萬能的手,能把木頭鋸鋸釘釘,就變出一張小凳子、小桌子,家里的家具都是他親手做,帶有暖暖的溫度和他對家庭的付出。

木工的手

薛應傑(Kit)本行是有機農夫,因為喜歡撿舊木,把回收木用來制成大大小小的手作,創立了Arkitsan品牌。“Artisan是工匠的意思,Arkitsan這字把我的名字Kit結合起來。”他笑著解釋。

 他一直以來喜歡做木工,可以說是受爸爸影響,爸爸手藝好,什麼都會做。成人之後,Kit跟著哥哥做裝修工人,也是靠手藝吃飯。機緣巧合之下,他開始自己做家具,孩子的書桌、椅子,家里的電視櫃,都是他親手用木釘造。“雖然沒正式學過木工,但喜歡一樣東西就不難,會自行研究摸索。”農場果樹修剪後,剩下樹干樹枝要丟掉太可惜,他動用巧思延續木的生命,做成鉛筆、木湯匙、小擺飾、小手作,于是誕生了Arkitsan文創品牌。

做小玩意,木匠心歡喜。
做小玩意,木匠心歡喜。

城市反應比鄉鎮好

 他與太太兒子帶著Arkitsan木作到文創巿集擺攤,同時也開辦小木凳工坊,現場教大人小孩做一張小木凳。“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小木凳,小木凳讓一個家更溫暖,我從小就是坐父親親手做的小木凳長大。”他希望小木凳工坊能讓父親跟孩子一起動手做,或父親做來送給孩子。

 當天現場有特地來做一張桌子給痲風病康復者畫畫用,也有人生平第一次使用鋸子,嘗試做一張木凳送自己。他坦言工坊辦了一年,城巿反應比小地方好,也許動手做原本就是鄉下人生活一部分,不需付費參加工坊。反觀現今許多城巿家庭沒有木工材料和工具,甚至很多30、40歲的爸爸媽媽,連鋸子都不會用,反而孩子一教就會。

 “一些家長想太多,怕危險而禁止孩子嚐試,但我相信孩子有靈性,他們會感覺到危險。比如小孩爬樹,當他站不穩就不敢再爬。只要告訴孩子鋸子很鋒利,要小心使用,就算真弄傷,包紮敷藥就好了,我們不也是這樣學會的嗎?”Kit說:“家長要學會放手,孩子才有機會長大,而我們也跟孩子一起學習長大。”

打磨舊木賦新生命

 “家長信任和允許錯誤發生,孩子才會更進一步發展。”薛應傑和太太放手讓兒子滿足好奇心,玩泥沙、下雨天玩水、爬樹。兒子唸華德福小學,今年4年級,在學校里已開始學做木工。“華德福教育理念提倡讓小孩從小動手做玩具,木工讓孩子透過手作抒發情緒,同時也訓練他們動腦筋如何將板塊組拼成一個東西,培養專注力和創造力。”

 幾個月前,兒子心愛的狗狗去世,十分傷心。爸爸鼓勵他親手為狗狗刻一個墓碑,兒子自己選木板鋸釘刻字,制成了紀念狗兒的珍貴墓碑。

 農夫對樹木特別珍惜,Kit說果園里的龍眼木、番石榴木都是極好的木作材料,等待人將之化腐朽為神奇。“每一棵樹、每一根樹枝都是獨一無二,把它們獨特性帶出來,就成為一件藝術品。”有溫度的木作容易讓人傾心,他的木作常常被太太和兒子搶先收藏,禁止出售,令他啼笑皆非。

 他也喜歡有歲月的回收木,除了環保,也因為舊木比起加了防腐劑的三夾板來得更天然。打磨舊木,重新找到它們的靈魂,制作不同個性的木作,延長它們的生命,完成整個木工過程很有滿足感。

 如果你也對木作情有獨鍾,如果木讓你回憶起童年,不妨也找塊木板,拿鋸子、鎚子動手做個小玩意給自己或送人,吧!

薛應傑(Kit)帶兒子一起到文創巿集擺攤。
薛應傑(Kit)帶兒子一起到文創巿集擺攤。

泥中 融入人文溫度

隨著轉盤拉坯,是盤是碗,還是杯子,逐漸成形……雙手沾水與泥土親密接觸,享受拉坯創作的自由!

製陶的手

羅勝騏(志義)從2005年就開始做陶,前幾年才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陶燚”。燚,唸做義,四把火,形容火劇烈燃燒的樣子。入窯焙燒是制陶器的關鍵工序,傳統窯燒少起不了火。

 勝騏是新紀元學院第一屆純美術系學生,以陶藝為主要創作媒介。他除了小時候玩膠泥,不曾接觸過陶藝,待上了學院才第一次認識陶藝。“當時很感興趣,搓泥、配釉、燒制,都是自己研究摸索實驗。”剛開始他覺得好玩,後來慢慢加深認識,才真正對這門藝術產生濃厚興趣,決心一生與陶為伴。

 從學院畢業後,他一直在做創作,特別鍾愛容器。“因為容器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做來自己用,更有成就感。”

羅勝騏偏愛簡單、素色、啞面的陶器。
羅勝騏偏愛簡單、素色、啞面的陶器。

捏泥制陶釋放壓力

 雖然同是手作,機器拉坯和手拉坯的陶器質感不同,手拉感覺比較自然,有溫度。但勝騏更喜歡拉坯的感覺,他表示只要工夫好,拉坯時用點小技巧,就可以做出不規則的效果,也可以自由探索不一樣的造型。

 即使新材料工藝品輕便、廉宜,但不少人仍對陶器有難以言喻的喜愛和感情。陶泥,是人與土地連結的媒介,人始終依戀土地。近年來,本地開始慢慢有更多年輕人學陶藝,人們透過雙手捏泥制陶釋放壓力,重新找回與泥土大地的親密感。

 “大家生活中對著太多工整的東西,視覺和心理會更不自覺被純樸天然的東西吸引。而不同國度的審美觀,受人民學習觀念和環境影響。”他從學術角度分析,為何陶藝近年重新吸引一群喜歡手作的人。

 他8年前開始跑卡卡藝術巿集,最初並沒有帶拉坯機出來,反應普通。為了吸引人潮,他開始把拉坯機帶出來推廣陶藝,讓公眾現場體驗做杯子、花瓶,反應熱烈,很多小孩玩得比大人還開心。

為食物添衣裳!

 羅勝騏覺得,大馬人某程度上對文創接受度還滿大,但要找對群體,明白滿足不了全部人,更要忠于自己的設計風格。“有人說我的作品很日式,確實我也比較喜愛日式陶器,我的創作受日本陶藝啟發。”

 他解釋,日式陶器使用品十分豐富,造型不規則中有細膩,大自然風格和土色系很容易讓大家親近。

 制陶,除了是事業、教育,也是他的生活。他家里使用的陶器全都是自己親手做的,“用自己做的杯子喝茶,自己做的碗碟盛飯菜,感覺味道也變得特別好。”

 他笑說:“有人說陶器是食物的衣裳,會直接影響視覺感和食慾,所以日本人特別講究餐桌上的陶器。”一件美麗的陶器,捧在手里,就是有不一樣的人文溫度。

 羅勝騏(志義)從2005年開始做陶,前幾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陶燚”。
 羅勝騏(志義)從2005年開始做陶,前幾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陶燚”。

穿上彩裝 頑石化為溫柔獸

 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差別在于,人的雙手可以造出許多東西,從採集野果到打獵,鑽木取火到編織制造,人類用手改變了世界。不管活在哪個時代,人總不讓手閑著,即使無需再靠手勞動,也要用手創造。

彩繪的手

盧宣諹(Bojen)和太太楊森女(Sam)一起創辦石頭彩繪創意坊,各種造型、栩栩如生的石頭彩繪藝術品,皆出自盧先生的雙手。

 他捧起一只海龜讓人拍照,人們無不驚嘆其逼真畫功。桌子上還有小貓、小狗、天竺鼠、貓頭鷹、刺蝟、大象、鯨魚,全都活靈活現。仿佛有人往石頭吹一口氣,這些動物就有了生命,事實上,卻是盧宣諹花無數個小時,一筆一筆描繪而成。

 盧宣諹畢業自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廣告設計系,機緣下進入IT行業,一待20年。近幾年他覺得累了,想重新擁抱藝術。因為看到一些小趣味的石頭畫,便買書認真研究石頭彩繪。

貓巴士、大象、馬來貘、寫實畫功令人驚嘆。
貓巴士、大象、馬來貘、寫實畫功令人驚嘆。

自小愛貓

 “有繪畫的底子,加上自己愛動物,喜歡看動物紀錄片,其實畫動物並不難,一畫不可收拾,越畫越多。”他愛貓,自小跟貓一起長大,最初石頭彩繪也以貓為主題,越畫越大,也開始畫其他動物。

 4年前,看到報紙關于藝術巿場的報導,他躍躍欲試,報名擺攤。經電視台訪問后,作品反應更好,兩年前他把兼職變成全職,與太太到處擺攤辦工坊。

 “有人覺得一塊石頭不值錢,但經過手繪的石頭卻是一件藝術品,只要遇上伯樂,懂得欣賞的人都會願意付錢買下來。”

 盧宣諹(Bojen)捧著栩栩如生的石頭彩繪海龜。
 盧宣諹(Bojen)捧著栩栩如生的石頭彩繪海龜。

留住“花”樣年華

押花的手

余曉惜(Tricia)本來是插花師,因為愛花,想要把鮮花壽命保存更久,而開始對押花藝術產生興趣。6年前,她特地老遠跑到台灣拜師學藝,回來后在家研究練習押花。3年前,她花了很多時間創作押花藝術品,終于決定將興趣發展成正式事業,創辦桐心坊教學。

 她帶著作品參加藝術巿集,在小feel文創巿集現場舉辦體驗工坊,反應良好,大人對押花覺得好奇,小孩更愛玩。現場初級課程成品包括書簽、卡片、原木告示牌、鎖匙圈。

 “很多人都會被小東西吸引,押花其實不難,只需要細心和耐心,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個小作品,非常有滿足感。”她說:“比起花錢購買,自己動手做押花,很有療癒效果。”

押花講究心靈手巧,只要有耐心,人人都可以做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押花講究心靈手巧,只要有耐心,人人都可以做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花藝師余曉惜從插花到押花,一雙巧手將鮮花生命延長並永久保留下來。
花藝師余曉惜從插花到押花,一雙巧手將鮮花生命延長並永久保留下來。

不急不緩 每一針心境清明

編織會使人入迷,鄭沛宜學會參禪后,心境清明,每一針都是自我覺察。

編織的手

鄭沛宜(Jasmine)有一雙靈巧而溫柔的手,除了擅長編織、縫紉、刺繡、做手工藝品,這雙手每天做家務、照顧先生孩子,也不忘禮佛做功課。

 編織會令人入迷,專心一致,針起針落,心境平靜,非常有療癒作用。她坐在沙發上打一件天鵝絨圍脖,這個畫面讓人想起從前婆婆媽媽利用空閑時間打毛衣的情景,溫暖的感覺油然而生。

 她10歲開始織毛衣,用勾針自己織著玩。鄉下地方買不到編織的書,當時也沒有網絡、YouTube,頂多是到縫紉用品店買毛線時,向老板娘討教一點技巧。

 中學畢業后來到吉隆坡半工讀,她對編織的興趣更濃厚,跑到手工藝品店打工,偷師學棒針技法。

手作無價,獨一無二

 編織入迷時,可以不吃不睡,坐一整天不停地織。“其實這樣也等于是另一種低頭族,對頸椎不好,手也會受傷。”她有編織同好因為三天三夜織不停,結果手腫。“頸椎受傷,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癱瘓,所以一定要小心。”自從她修行佛法,學會參禪后,編織時全身放松,每一針都心境清明,沒有壓力,不急不緩,十分舒坦。

 鄭沛宜感嘆,本地不像外國人懂得欣賞手作,“有人說一綑毛線才幾塊錢,一個手工藝品卻叫價500、600令吉,嫌太貴。可是這些手作是一針針勾出來,獨一無二的作品,肯定要比店里賣的來得貴。”手工是無價的,但一些人卻認為“無價”代表無價值。

 她比較少去藝術巿集擺攤,手作品大部分在網上義賣,收入捐給參禪的師父。“我一雙手無法織很多,只能盡力而為。”鄭沛宜除了透過FB專頁分享手工藝屋售賣手作藝品,也開辦布衛生棉工坊,教女性縫制純棉布衛生棉,她也給弱勢女性開班,助她們學習一門手藝。

這對可愛的舞獅,鄭沛宜花了幾天才完成。
這對可愛的舞獅,鄭沛宜花了幾天才完成。
編織達人鄭沛宜(Jasmine)
編織達人鄭沛宜(Jasmine)

好好「皂」顧自己雙手

打皂的手

蔡瑞娥(Swiss)是家庭主婦,5年前因為皮膚敏感,開始做手工皂供自己和家人使用,后來發展成事業,成立甜皂工坊。

 “當媽媽的雙手每天都要洗很多東西,所以不少人有富貴手,更需要好好呵護雙手。”她的手工皂採用100%純天然原料制成,萃取植物精華,恢復肌膚嫩滑。

 “手工皂不只對皮膚好,也比較環保,不傷害海洋。”在做手工皂過程中,她更發現手作具有療癒作用,對身心都很好。她發現鄉下仍有許多人不認識,于是想通過巿集和工坊,將手工皂介紹給更多家庭主婦。

 打皂和烘焙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她笑稱自己並不擅長烘焙,但會和孩子一起做饅頭包子。“做手工給孩子帶來快樂,一家人一起趕工包裝,全家出動來擺攤,也是很好的親子活動。”

蔡瑞娥(Swiss)為了治好自己的皮膚敏感而做手工皂,發展成第二事業。
蔡瑞娥(Swiss)為了治好自己的皮膚敏感而做手工皂,發展成第二事業。

綠手指秘訣:心思

種植的手

梁荔雅(Evonne)有著人們說的“綠手指”(green fingers),喜歡種植花草,而且她種出來的植物長得特別美。“其實沒有秘訣,種花要花心思,每天澆水、細心照顧,花草就會長得漂亮。”

 小巧玲瓏的多肉植物經過有心思的設計,種在造型簡單的洋灰小花盆里,十分可愛討喜,讓人看了忍不住想帶回家。

 Evonne的專業是一名廣告設計師,因為天生手巧,喜歡手藝,如布作、木工、種花等,嗜興趣廣泛。兩年前,友人建議她不如把手藝品拿出來賣,于是創立閑品(Off Work Creation),專售自己的手作。“賣花草的人很多,我一直在構思如何與別人不同。”她設計出洋灰小花盆,把蕨類種在特別從森林收集的朽木上,簡單清新風格獲得好評。

 勤跑文創巿集建立起口碑,甚至有些顧客大老遠跑到她擺攤的巿集買新品,讓她意外又開心。“其實手作賺不多錢,但有人欣賞我的東西,特地來找我,這種分享的快樂是無價的。”

廣告設計師梁荔雅(Evonne)的雙手是“綠手指”,種出的花草特別美。
廣告設計師梁荔雅(Evonne)的雙手是“綠手指”,種出的花草特別美。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