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斷弦三琴 絕響傳奇

文 文 文
消聲的民間琴音,一吟二唱三歎,仿如微駝的脊樑,滄桑入懷,慢慢蒼老。所幸在上世紀40、50、60年代,在中國、台灣和香港差點被歲月偷走的民間傳奇,及時被文史工作者的先知和良知,搶救保存下來……

特約:張吉安

恆春歌謠傳奇,陳達與他的老月琴。
恆春歌謠傳奇,陳達與他的老月琴。

恆春《思想起》陳達

 1967年7月,“台灣民歌採集運動”發起人許常惠發現住在恆春土塊築城的小屋裡,年屆62歲的陳達,靠耕田、放牛和偶爾賣場過日子,然而,當時的雙眼視力僅剩下百分之二十。因一曲恆春彈唱《思想起》,陳達在1971年受邀到台灣去錄音,過后,大眾對他產生了好奇,繼而造就了他登台參加“第一屆民間藝人音樂會”、上電台、電視演唱,從中獲得一些演唱費來度日。

 可惜,幾年后民眾對他的好奇慢慢冷卻,他一時失去了生活支柱,再加上近乎失明和妄想症纏身的情況之下,在街頭流浪了一段時日后,被送進精神病院留醫。1981年4月11日那一早,陳達病癒,獲准出院,走出醫院沒多久,在路口被迎面而來的巴士撞倒,當場斃命,終年76歲。

 陳達留下多個版本的《思想起》恆春調,去世后,無數台灣藝術家引用來創作,當中包括了《愛在他鄉季節》裡的電影配樂、台灣舞蹈家林懷民作品《薪傳》的音樂、被改編成古箏獨奏曲、管絃樂演奏曲等,就連在地的客家彈唱歌謠也加入了《思想起》曲韻。陳達與《思想起》,絕對稱得上台灣民間音樂最“偉大”的說唱藝人。

許常惠採集記錄陳達彈唱的《思想起》
許常惠採集記錄陳達彈唱的《思想起》

無錫《二泉映月》阿炳

 阿炳,原名華彥鈞,出生于雷尊殿道士世家,長期跟隨父親習道學藝,精通二胡、笛子、三弦、琵琶以及打擊樂器。好景不長,當父親病逝之后不久,在他28歲那年,因生活不羈放蕩,讓他一失足成“瞎子阿炳”,從此開始沿街賣藝賣唱的日子。

 1950年,民間學者楊蔭瀏帶著鋼絲錄音機到無錫找到賣藝的阿炳,錄下了《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等二胡曲,過后,被邀請到一場聯歡晚會演出。直到3個月之后(12月4日),阿炳被人發現時,已病死在屋裡多日。

 阿炳留下的《二泉映月》,是目前中國音樂曲目中,被后世的音樂界灌錄最多唱片的一首作品,也造就了因為演奏《二泉映月》而成為中國國家級二胡家的宋飛,連國際指揮家小澤征爾聽過《二泉映月》之后,曾公開讚歎:“聽這首音樂時,應該跪著來聽!”

香港《地水南音》杜煥

 1910年,杜煥出生于廣東肇慶,不幸在呱呱墜地三個月后,因重病而失明。四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又逢老家在暴雨中毀壞,母親將他托給一位賣場藝人領養。

 1920年代,中國內戰,他和師傅逃難到香港,在鴉片館和妓院唱地水南音為生。1950年代,香港廢除了娼館,當時香港電台南音節目剛好有空缺,就邀請他上節目演唱,一直到1970年,電台南音節目停止,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再次被逼到街頭賣唱討生活。

 1974年,一場由“德國文化協會”主辦的杜煥專場地水南音音樂會上,音樂學者唐建垣無意間發現這位南音瞽師,開始撰寫和記錄杜煥的事跡,甚至到后來還向他拜藝學南音。

 后期的杜煥,沒有任何收入,靠著微薄的政府救濟金,住在九龍油麻地的一間“盲人籠屋”裡,直到臨終前,他的家只是一張雙層的“碌架鐵床”。杜煥生前留下無數南音彈唱錄音供后人研究和學習,在往后學術界撰述裡,他被譽為“香港最后一位南音聖師”。

杜煥與妻子在街頭彈唱賣藝。
杜煥與妻子在街頭彈唱賣藝。
瞽師杜煥,在香港富隆茶樓彈唱地水南音。
瞽師杜煥,在香港富隆茶樓彈唱地水南音。
杜煥在1959年出版《夜偷詩稿》黑膠唱片。
杜煥在1959年出版《夜偷詩稿》黑膠唱片。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