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金宝百年印务局 活字印刷博物馆重现

文 文 文

(金宝13日讯)曾在金宝立足百年的活字印刷,如今已经可在博物馆观赏!

来自中国广东的梁柏光,于1916年成立冠英印务局,后来由堂兄弟梁炳鸾和梁炳文接管。

近打锡矿(砂泵)工业博物馆副馆长周承隆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该印务局在1939年迁移至金宝伊德里斯路(戏院街)156号门牌营业,直到2016年结业为止。

“1960年代由梁炳文之子,梁伟光接手祖业,曾在金宝锡矿业最辉煌的时期,业务达到了高峰,推动了金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营业百年的冠英印务局,于2017年将其铅字等工具,捐给近打锡矿(砂泵)工业博物馆。
营业百年的冠英印务局,于2017年将其铅字等工具,捐给近打锡矿(砂泵)工业博物馆。

60至70年代非常蓬勃


他说,1985年锡价崩溃后,金宝流失了大量人口,印务业量逐日下降。随着梁伟光于2016年逝世后,足足100年的印务局拉下帷幕,退出历史的舞台。

“梁伟光的遗孀与子女于2017年,决定将印务局的铅字和印刷机等,捐赠至博物馆,让走过历史的痕迹,保留在馆内供教育和研究用途。”

他指出,活字印刷业于60至70年代,是传达资讯的重要技术,因此生意非常蓬勃,甚至来不及应付。

“当时印务馆需要许多工人,前者也愿支付较高的薪金,被视为一门专业,吸引不少人前来应征。”

他解释,由于排字的秩序是根据字典,所以检字员的工作像翻字典一样,必须快速知道相关字块摆在哪里。

“检字员一边看着原稿一边取出铅字放进托盘里。这些人不一定要许多学问,最重要的是辨识每个字的部首结构。怡保有间印刷馆的创办人不识字,但一样可投入相关行业。”

他指出,负责校对的员工也不需要太高深的文化,他们只需照原稿校对就行。

“需要有美感的是排版人员,他们需要为顾客设计版面、传单、公司的标志等。”

印刷货单使用的模型。
印刷货单使用的模型。
制造汉体活字模型繁多耗时,但其成果对当时的印刷业有相当大的帮助。
制造汉体活字模型繁多耗时,但其成果对当时的印刷业有相当大的帮助。

西方人普及化汉字铅字

周承隆说,考察活铅字印刷的历史,发现普及化汉字铅字运用的,竟然是西方人!

“当时英国要向中国人宣教,遭后者禁止,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便选择在南洋诸岛华人聚居区——马六甲,在1815年8月5日创办英华书院及设立印刷所。” 

他指出,马礼逊同年出版了中文定期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号,但其印刷术以雕刻版为主。

“后来经过台约尔牧师研究,他先铸模3000个常用的汉字,再把铅倒进去,形成一块块的铅字,可重复使用。后来再铸模多2万个少用的汉字。”

他说,英华书院于1938年搬去香港,当时活铅字技术已闻名世界,连俄罗斯、清朝廷衙门都向它购买。

“虽然活字印刷发源于中国,但无法成为主流,中国始终流行雕刻版印刷。直到西方人克服了制作活汉字的繁多、高成本、耗人力、以铅代铜等种种难处后,汉体活字印刷才在中国盛行。”

粗丝雾叶、足贰两庄、甜丝生切,是当年卷烟使用的广告宣传口号。
粗丝雾叶、足贰两庄、甜丝生切,是当年卷烟使用的广告宣传口号。

活字印刷被科技取代

周承隆说,锡矿业带动当地经济包括活字印刷,但两者一样没落于80年代,活字印刷没落的主要原因是被科技取代。

“打字机、电子印刷、电脑科技淘汰了活字印刷,但前者也不断地面对着被新软体淘汰。”

他解释,现在流行不打印书本、报纸等,都是用电子版(soft copy)取代,造成印刷业日渐萎缩。

“无论如何,印刷只是载体以及其中一个呈现方式,其内容还是需要人去采访和书写等。”

他说,电子化的潮流也方便研究者搜索,比如把已经没有版权的旧书、报纸上载至谷歌书(Google Book)。

“借着科技方便,民间可获得的资料,相信不会亚于一位学者。”

博物馆自制的木模型,参观者可选字造诗。
博物馆自制的木模型,参观者可选字造诗。

独家报导/摄影:许承贤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