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2017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以下简称《蓝图》),到今年三月份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总课纲》(试行版)(以下简称《总课纲》),独中教改革已经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与执行方法,然而在《总课纲》公布不久,我国就因为肺炎疫情而进入行动管制令,学校因此长时间的停课,而《总课纲》也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关注。
从《蓝图》到《总课纲》,确定了未来独中教育将以涵盖自主学习、沟通协作、社会参与三个方向,九大核心素养为目标(总课纲第九至第十三页),这九大核心素养顺应了今天全球教改的大方向,试图将独中教育从过去偏向分数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向强调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素养教育。
《总课纲》的设计给予了学校和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学校除了满足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功能外,必须根据学校的特色(或是优越性)开设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外,更要为高中生提供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艺能科目、综合实践类科目以及加深加广类科目,并采取学分制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高中的课程,如此的设计更能弹性处理学生不同科目程度上的差异,让孩子能够避免留级全科必须要重新学习的问题。
只是长久以来,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就是把课本所有的内容教完,确保学生将所有考试学完,然后应付各种校内外的考试,产生一种考试分数越高者就越等同于好学生的假象,学生作为教育的受众,却毫无自主性可言,今天教改所推动的素质教育则划一条最低标准线,假设某同学的数学较弱,语文较强,那他的数学只需要考取最低的及格分数即可,并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语文科,凸显他的个人强项,至于该如何让其较弱的科目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以及对有兴趣的科目加深加广的了解,则需要依靠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以解决学习过程所面对的各种问题。
打破教师专业的不足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老师的工作与角色将面对巨大的转变,从原本单纯的按照课本内容教书,满足考试的需要,提升至根据学生的个别学习状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甚至增删,并且完成个别学生的校本评估,这将大大的提升对老师的专业要求。而学校教师团队专业性在这个时候将面对巨大的考验,而这正好是独中教育长期的软肋,因为一直以来能够满足教育专业要求的独中老师是少数,而具备师资专业的本科老师更是凤毛麟角。当中又有城乡差异之别,更凸显了教改的挑战。
打破教师专业的不足,是独中教改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来尽管有大量的国内外大专提供各种在职进修的独中师资培训课程只是解决了部分的问题,因为教育专业除了培训课程,也仰赖教学经验的累积与反思,而独中教师的高流动率直接对师资团队稳定性及工作的积累产生影响,将直接冲击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运作,而如果这个部分无法长期经营,素养教育将沦为众多教育口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