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孩子

亲子家庭

个性

特质

文 文 文

◤亲子家庭◢陪伴内向孩子长大

性格内向、慢热,要他们开口和久未见面的长辈打招呼都不容易;在学校裡,老师问问题也不太敢举手,更不用说上台说话了。其实,内向只是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父母不应给贴标籤,多点鼓励和肯定,给他们时间慢慢来,才能看到拥有的“内向的力量”。

内向,见人不叫
內向小孩和那种喜欢小孩嘴巴甜、热情的长辈相处时,特别难熬,像是急切地想跟拉近距离的长辈会抱怨:“怎么都不叫人?”“怎么都不会说好听的话?”但对而言,跟陌生人说话,怎么样也和日常生活裡经常碰面、玩在一起的朋友不一样,总会带著有点不自在的彆扭。

图:Unsplash

当大人朋友想借由问问题破冰时,通常会拒绝直接回答:“你问她(妈妈)。”或是转向妈妈:“妳跟他说。”有些较少接触小孩的大人可能会满脸尴尬、甚至不悦,或搬出没有礼貌的大帽子。

内向只是,没有好坏
在这个讲求表现自己的时代,我们难免会有“内向的比较吃亏”的迷思。换个角度欣赏内向的,我们会发现,他们通常也比较谨慎,很多时候,他们处于观察的状态,探索著最适合自己、最自在的位置,因此遇到新的环境、新的人事物时,得花比较多的时间热身。

每种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长大的我们,透过瞭解自己,有时候,能克服的盲点,有时候,则是懂得发挥自己擅长的地方,有时候,会因应外在环境调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大人的协助,不是否定或是急著改正他们,而是陪伴他们更加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看见自己的长处。

图:Unsplash

不举手是还没准备好
现在的小学教育更加地强调培养表达和沟通等基本能力。老师很鼓励大家问问题、回答问题,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向的虽然心裡已经有了答案,还是保持安静,他们不举手是因为不喜欢乱讲话。

父母要理解内向小孩喜欢在有把握的时候举手,那是他觉得舒服的状态。对于内向的而言,站在讲台上、接受二十多双眼睛的注目,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要培养公开说话的勇气,还要说服内心那个不享受舞台和镁光灯的自己。父母可以鼓励把课堂发言当作自己的练习,告诉他说得好或不好没那么重要,同时,也让他能感受到爸妈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孩子

亲子家庭

个性

特质

相关文章

亲子家庭|《十面埋福》红姐姐户外儿童剧场

亲子家庭|关德辉父女参加《生命之光》画展做公益

亲子家庭|母亲节花石双工坊 亲手做礼物送妈妈

亲子家庭|学习怎样当父母?

亲子家庭|城市露营艺乐游

亲子家庭|Zero Waste的十万个迷思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