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父亲

主题故事

绘本

会员文

父爱

文 文 文

◤会员文:主题故事◢Daddy不在了,幸福还在吗?

 节,对一些人来说是提醒:“爸爸不在了”的事实。这份哀伤无论过多久都不会消失,思念绵绵无绝期。
 两年前,的骤然离世对小豆腐一家是一个重击。那段日子里,辅导系毕业的可尼妈妈深知哀伤需要出口,于是以文字和绘画去抒发对丈夫的思念。年仅7岁但心思细腻的小豆腐看在眼里,也摸索着画画思念亡父,最后意外促成了第一集《我的Daddy不见了》的出版。

作者简介:

哀伤的路上本就孤独,因为在我们的社会文化里,丧亲之痛大多是不可谈,所以更多人是不懂得如何应对这份沉重的哀伤。由可尼妈妈和女儿小豆腐创作的《Daddy不见了之后》,告诉我们一个家庭失去爸爸的故事。


“原本,我们一家四口。突然之间,三十出头的我就必须学会穿上单亲妈妈这双鞋;而七岁的姐姐和四岁的弟弟也被逼当上了单亲小孩。

接下来,我必须努力地呼吸,吃饭和睡觉,才不会让他们从单亲小孩变成孤儿。在这段失落哀伤的路上,我不停地写作抒发,孩子则继续做孩子。”——《我的Daddy不见了》序/作者:可尼

一家四口的背影。
可尼妈妈和女儿小豆腐创作的绘本。

丈夫逝世后,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小孩,同时要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出版两本并不容易,书写时掀起回忆情绪翻滚,印刷成本资金不足等等挑战,可尼也曾怀疑过这样做是否有价值?幸得读者支持和温暖回馈,她相信这个故事将会深入孩子的内心,并在他以后成长的关键时刻提供力量。“这是在我还活着的时候,可以送给他们的一份生命礼物。”

安慰的话说不好令人更难过

2020年7月MCO期间,长期独自在外州工作的丈夫因心肌梗塞突然逝世,沉痛打击令可尼无法接受。她念过辅导,知道悲伤情绪需要一个出口,开始在面子书上记录丈夫走后的心情。女儿看到提出也想画,那时她自顾不暇,也无心力陪伴孩子,便让女儿自己画。

生命教育绘本《我的Daddy不见了》

可尼本来没有打算将心情日记出版,出只是一个深藏心中多年的梦想,作家韦静看见面书贴文,主动建议找人出版。生命教育在马来西亚属于冷门书系,出版计划碰壁,最后韦静决定自资出版。2021年,第一本《我的Daddy不见了》出版时,可尼原先认为印50本卖完就算,没想到共卖了超过一百本。

续集《Daddy不见了之后》是在可尼的丈夫离世一年后完成的,内容围绕在她们母子三人的对话。可尼坦言出第二本比第一本更难,创作过桯中整理回忆,心情沉重,情绪陷入更深。当情绪低落哭泣,又得抽身而出照顾孩子、料理家庭和工作,还好身边有辅导背景的朋友察觉她的情绪,及时伸手拉她一把。

一般人对死亡有太多刻板印象。许多人对丧亲者表达关心的话语,有时适得其反。丈夫刚去世那段时间,旁人表达关心嘱她为了孩子要坚强活下去,可尼内心潜台词是:“这个时候叫我坚强,太为难我!”还好她通过书画抒发以及身边有辅导背景的朋友支持,想说话时有人聆听,情绪有人接住,踉跄走过最难熬时刻。

续集《Daddy不见了之后》从小孩单纯天真视角去看死亡和爸爸离世,妈妈记录如何活在没有他之后的世界里的心路历程。

少了一个人的全家福

Daddy走了快两年,妈妈和孩子过得怎样?对比两本书封面,可以发现当中改变。第一本《Daddy不见了》封面上一家四口手牵手,爸爸身影变浅,消失不见。续集《Daddy不见了之后》封面上只有妈妈和两个孩子三人手牵手,爸爸在天上看着他们。

生活看似重回轨道,哀伤失落一直都在,偶尔情绪低落也会哭。而对于daddy不在了的事实,小孩适应得比妈妈快,一度让可尼很难接受。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工作,孩子不是天天和爸爸一起生活,他们生活并没因爸爸离世有太大转变。丧礼过后不久,女儿回校上课基本上就恢复正常了,只是心理上影响比较大。一次女儿带回学校功课全家福,里面没有画爸爸,说因为爸爸已经去世,没有了,没有了就不用画了。女儿直接坦率的答案令可尼没法接受,后来她察觉其实是自己不愿意接受丈夫离去。此后,女儿怕妈妈难过,画全家福都会小心翼翼,直到一天可尼告诉女儿可以不用再画爸爸了,妈妈已经接纳爸爸不在。女儿回答:“没关系,反正就画吧。 ”

至于儿子天性乐观,daddy逝世时才不到5岁,当时看不到有什么影响,平常也不太会表现出来,但偶尔碰触到也会突然难过。上学以后看到别的同学有爸爸接送和出去玩,会回来问妈妈:“为什么别人有,我不能有?”但小孩毕竟是小孩,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当可尼思索答案不及反应,过没两秒儿子就跳走,注意力转移到别处,留妈妈一人陷在情绪当中。

面对死亡的态度,也许大人更应该向孩子学习。大人往往因为各种忌讳和顾虑,无法坦然正面谈论死亡,也不敢不想谈。孩子对死亡各种好奇的童言童语,常令妈妈无言以对,她选择不阻止、不责骂,让孩子发问和自己去探索。与孩子共同学习面对死亡,可尼体会到很多事其实不需要明确答案,心理的坎过去就过去了。

温柔父爱和温暖掌心,会永远记在孩子心中。
爸爸陪孩子玩的方式跟妈妈不同。

 妈妈代替不了爸爸

丈夫逝世后,可尼带着孩子搬回娘家与父母同住。第一年,节日全家一起吃饭时,她都坚持准备多一碗饭放在桌上,因不想忽略丈夫,每次自己把他那份吃完。后来意识到这个仪式做给自己看,是自己放不下,一天终于觉得不需要再做,反而习惯成自然的孩子好奇问为什么没有了爸爸的饭?还是孩子主动去盛饭。节虽然无法跟爸爸庆祝,但可尼还是会与孩子跟他们的公公和外公庆祝。

然而,爸爸的角色和位置在孩子心中无人能取代。单亲妈妈肩负起独力工作养家的重担,但可尼清楚明白就算身兼父母两职,却永远不可能代替爸爸,也不想去取代。“有些事是妈妈无法代替爸爸做的,比如爸爸陪孩子玩,爸爸对女儿专有的宠爱呵护,妈妈给不了。教育孩子妈妈扮黑脸爸爸是白脸,妈妈骂孩子时爸爸负责带他们逃走,现在总不能要我同时扮演好人和坏人。还有父子间的事像带儿子上男厕、教儿子清洗私密部位,只能要儿子记住以前爸爸教过他的事。”

只要对daddy有记忆和思念,他就一直都会在。

“人并非死掉就消失了,他们留下很多回忆。如果这些回忆都没了,这个人才是真正死了。”可尼希望孩子将关于爸爸的记忆永久保存,平常重复跟孩子提起爸爸,遇到事情想像爸爸会怎么做。姐姐成绩考坏了,弟弟会拿出他的神奇电话跟daddy通话,传话安慰姐姐。

爸爸离世时,孩子还小没有太多哀伤,是否长大后才对缺失有更深的伤痛,可尼说:“只要我还在,就可以陪他们一起走过。但我想到更重要的是教导他们怎样好好去认识生命。因为现在是他们daddy先走,可是不知什么时候会到我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下一个。如果到最后剩他一个,他要学习如何跟自己的哀伤和失落共处。所以我要让他们现在就开始去接触、去谈,好过他们到时突然间要面对措手不及。”

“人只要还活着,就一直要去面对生老病死,除了自己之外,身边的人也会经历这个过程。只要活着,这件事情就不会结束。”

乐观的弟弟撑起承接和照顾姐姐情绪的角色。

哭完就笑童心看死亡

大人和小孩对于死亡的感受和反应不同。可尼说,当你愿意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你便会了解他们对死亡的看法是那么地大胆、脱框和当下。

两年前丈夫的不告而别让可尼不知所措,当她难过得生不如死悲痛嚎哭的当儿,孩子却觉得妈妈滑?可笑而开怀大笑。小孩在丧礼上没有显得太过悲伤,反而嘻嘻哈哈有各种好奇。难道孩子不爱爸爸?不是的。她很快就发现,小孩的哀伤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小孩哭完就笑,但不代表他们的眼泪是假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哀伤面貌,尤其是大人和小孩,为何一定要一样呢?

生命会给时间你准备吗?

生命教育《Daddy不见了之后》

生命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准备好”这三个字。就像可尼妈妈大学毕业后,还没来得及踏入社会,就结婚生子去了。两个孩子还没长大,她就成了单亲妈妈。

这一次,小豆腐一家又一次在“没准备好”下,经历了家中狗小孩BuBu的不告而别。孩子对生老病死的次序再次被打乱,小小的他们突然明白,原来死亡无关年纪,原来天堂也会有baby!

生命,是一场没有答案的随堂测验。谁也料不到死亡会何时发生,在哪里发生,如何发生。更加没有人可以回答小豆腐:Daddy不在了,他们是不是就无法幸福了?

●有意购买《Daddy不见了之后》,可WhatsApp联系负责人017-6651314。

更多精彩:思念犹在,爱未曾离开…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父亲

主题故事

绘本

会员文

父爱

相关文章

会员文:我的老板是我爸(第3篇)|各司其职冲茶煮面 一家人的海南茶室

会员文:修身养性|破除性交疼痛障碍 让你随心所欲

主题故事|针线串起母女深情

主题故事|光影中的三代父子情

童阅房|静能量

独家-会员文:行尊一席谈|全马最大型印刷商 胡沙慕丁 绝对“书”得起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