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小宝宝诞生,父母如何帮助老大做好心理准备,扮演好哥哥姊姊的新角色,让他们更容易接纳家庭新成员的到来。
如果你计划再生一个孩子,而家中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学龄前儿童,那么可能要有心理准备,在新生儿出生后,会有一段激烈的手足竞争时期。若你的第二胎与第一胎之间相差不到三年的话,这种竞争可能会更为严重。
这个现象并不难理解,从老大的眼光来看,原本他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宝贝,集所有的焦点和宠爱于一身,如今却必须和小弟弟或小妹妹共享父母的关注,还必须把心爱的玩具、衣物(虽然已经用不著了),送给这位新来的小弟妹,老大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理由会去喜欢这位新加入的家庭成员。
新弟妹不适症
心理学家曾做过儿童如何接纳家中新生儿的研究,发现在小宝宝出生后,母亲投注在老大身上的感情和注意力的确会减少。
对于这种“失宠”的感觉,年纪较小的孩子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而便会展现在行为上。例如他们可能会变得爱发脾气、不讲道理、时常哭闹或爱黏妈妈。有些孩子会则出现退化的行为,也就是恢复到小时候的模样,例如他原本已经不尿床了,如今却又开始尿床,或著又开始要求用奶瓶来喝牛奶。其次,孩子也可能会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例如故意捣蛋,或趁父母不注意时,偷偷的打或捏小弟妹。
其实,爸妈若能瞭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会知道这些行为只是过渡现象,并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然而,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与其处罚或制止孩子的行为,不如回到问题的源头──处理孩子的不安及失落的情绪。
处理孩子的嫉妒
试想有一天你发觉你最爱的人,不再像从前那样花时间和你相处,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呢?应该是疑惧、嫉妒、被冷落的複杂感受吧,这正是那些“失宠”孩子的心情写照。那么,这时你会希望你所爱的人怎么做,来消除你心裡头的这些不安呢?
在绘本《小小大姊姊》书裡,生动的描述了手足间的爱恨情节,小姊姊因为嫉妒弟弟抢走了父母的关爱,有一天突然有个想法,她跑去跟妈妈说:“小弟弟已经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然而,妈妈听了小姊姊的话,却是出人意料的安静,她没有立刻跑去看小弟弟,却紧紧把小姊姊抱在怀裡。因为妈妈懂得小姊姊的心理,这正是小姊姊想要的,她需要确知妈妈还是爱她的,也还是需要有跟父母单独相处的时光。
避免手足情节的良方
虽然家庭新成员的到来,是大部分学龄前孩子都会面临的压力事件,而且慢慢的,孩子也都能适应这些随之而来的改变,一开始的问题行为也逐渐消失了。只是,在这过程中,有些孩子的不安会表现得比较明显,有些则比较温和。
台湾台大医院儿心中心医生蔡文哲分享自己的经验,他有一次准备买礼物祝贺朋友的弥月之喜,因为之前和新生儿的三岁姊姊有几面之缘,顺手就买了一本故事书给姊姊,内容谈到一个大孩子有了小弟弟后的各种情绪及行为。隔几天听她妈妈转述,小姊姊拿到礼物兴奋异常,因为那段时间所有的礼物都只是送给弟弟,而她一直被冷落一旁,于是送童书的动作直接让她明白:还是有人爱她的。
能够确知父母仍旧是爱她的,孩子就能心中找回安全感,在摆脱对小弟妹的负面感受后,孩子也慢慢能去发觉这个新弟妹的优点。比如在《小小大姊姊》中,随著弟弟慢慢长大,小姊姊发觉弟弟不再是个只会哭闹的小怪物,而是个很好的玩伴,她总是能逗得弟弟很开心,也只有她能听得懂弟弟的牙牙学语,她找到了做姊姊的成就感与乐趣──弟弟是最支持小姊姊的观众与崇拜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