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古代朝向文明以来,即习惯将废水排向最靠近的灌溉水源,利用氧化过程和自然方式来将污水净化。
在古时,这么做大致上不成问题;但是到了今天,由于水源受到废水污染,水中含有各种危害健康的细菌如霍乱菌、伤寒菌及甲型肝炎菌,因此这种方式已不适宜用在现代生活中。
鉴于此,国人最关心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提升国内的排污系统,以便透过有效的处理程序,将废水和饮用水分开,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周围环境。
马来西亚的排污系统历史,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早在1800年代,政府即制定了1835年城市机构法令,并设立卫生机构负责监督排污系统的兴建、修葺、清理、排水及灌溉等工作。
1921年设立了城市环境规划局,并于1946年易名为城市管理局之后,亦制定了多条相关法律。
随着我国独立及在1963年成立马来西亚之后,政府采纳了一系列的排污系统,包括向民众推行了各种排污设备如个别化粪池、公共化粪池、双层式沉淀池、氧化池和污水处理系统,期望能藉此提升人民的健康。
当时的地方政府对排污系统的管理不够全面,加上人口日益增加,加重了河流和排水沟渠的污染,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冲击。
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条于1993年6月在国会获得通过的特别法律–1993年排污服务法令(条文508),以便委托联邦政府全权负责管理国内排污系统和废水处理的发展。
为了配合政府在全国建立排污系统的努力,英达丽水(IWK)私人有限公司于1994年成立,以便为不包括吉兰丹州、新山和巴西古当市政厅,以及沙巴和砂拉越在内的地方政府管辖的86个地区,提供排污服务。
英达丽水扩大服务范围
矢言为民打造健康生活
配合国家的发展步伐,全国各地设立了现代化的污水处理站,以便在人口剧增之际,更有效地处理污水。
英达丽水管理的其中一个污水处理站,为在一个17英亩大的地段上建立的(LRK)Pantai 2污水处理站;在此之前,原地是一个为相等于87万7000个居民服务的露天化粪池。
目前,(LRK)Pantai 2经过提升后已成为整个亚太区内最大的一个污水处理站,是国内首个有能力应付多达142万3000个居民的地下污水处理设施。
由政府拨款9亿8300万令吉兴建的(LRK)Pantai 2污水处理站,令人感兴趣的是融进了多项绿色技术,例如电源来自生物燃气和太阳能光伏电板、利用生物水和节能设备。
部份设施亦用于为兴建一个供当地居民休闲的生态公园IWK Eco Park @ Pantai Dalam,这座12英亩大的公园备有各种开放给公众的设施如休闲公园、多元礼堂、羽球场、室内足球场和慢跑小径。
英达丽水营运了28年后,将业务范围扩大至整个大马半岛和纳闽联邦直辖区,透过7347个污水处理站、1398个污水泵和全长2万2820公里的地下排污管道,为超过2900万个居民服务,确保环境永续及人民生活健康。
事实上,英达丽水除了本身的核心业务,也以全方位的方式去履行其“废料转换富”(或丰富能源)(waste-to-wealth)倡议,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成为其核心业务活动以外的副产品。英达丽水的循环经济努力涉及利用再生产品尤其是净化水、生物肥料和生物燃气。目前展开的多项努力,包括将污水循环再生水和生物肥料,此项作为非农作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