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校园行脚

詹宏志

《旧日厨房》

文 文 文

◤校园行脚◢倾听,詹宏志

没料到,这趟为诚品大马店开张的行程,原来有一场文学分享会。这场轻松闲谈的分享会,与其说谈文学,不如说将他多年的阅读、旅游、经商,为在场听众所抛出的问题,作了精简回答。

詹宏志咖啡与文学轻松下午茶分享会座无虚席。
詹宏志咖啡与文学轻松下午茶分享会,座无虚席。

“现在的文学小说类型,我们会发现飞行文学消失了!”说着,飞行的动作也紧随而来。他补充,“现在飞行太便利了。”用亚航的话来说,便是“人人都能飞”。然而,在飞行文学盛行的时代,说:“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飞行,飞行也因此成为人们想像的、渴望理解的一种事情。另一个消失的文学小说类型是打猎文学。”

幽默的说:“我们现在都是环保分子、保护动物的积极人士,所以,打猎文学这种描述猎人、野兽与自然环境搏斗的文学描写,放在现在的教育视野中去看的话,是很不正确的。”

并不是鼓励我们不爱护动物,他遗憾的是,时代演进,当人类文明进展到高度文明时,那些在他青年时代盛极一时的关于想像的、野蛮的故事,逐渐在以现代性为主导的都市文明叙事中,退居幕后,甚至走向消亡。

网络时代,结构已经没有结构

这场“咖啡与文学轻松下午茶交流”分享会,在吉隆坡逗号咖啡馆举行。逗号咖啡馆的室内设计与陈设以工业风为主,茶叙开始前,室内弥漫着澳洲檀香混合了其他香料制造的手工塔香的味道,这样的环境很文青,符合当下审美。这种低灰度的调性,因行程的热闹瞬间行程对比。

“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很落后,思维跟不上进度,但我们能怎么办?”在听众的提问下,说出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他期待,教育界能做些什么,但他似乎也知道,要教育界去做些什么,似乎有点勉强不来的情况。这种“勉强不来”的不确定性,或许可以不恰当的套用当天对于在互联网时代学习与获取知识的说法:“这个世界不像以前我身为编辑,在编辑一本书时,十分注意结构。我们会有目录,然后一点点补缀,让一本书的结构完整。”他说着,回味着自己过去担任出版社编辑时的美好时光:“然而,在网络时代,结构已经没有结构了!”

这个世界的结构如今如何了?认为,这个题目太大,无法给出适当的回答。而这场没有预设立场和主题的“茶叙”,之所以可以轻松且自在,恰恰是因为它的“结构散漫”,才能“勾引”现场听众,抛出问题与做有意义的交流。

大将出版社总编辑马保靖为分享会做开场介绍。
大将出版社总编辑马保靖为分享会做开场介绍。
逗号咖啡馆弥漫咖啡香,他们的空间布置充满文青氛围。
逗号咖啡馆弥漫咖啡香,他们的空间布置充满文青氛围。
詹宏志喝着逗号咖啡馆特调咖啡与促成此分享会的紫藤集团林福南等人,在会后交流心得。
詹宏志喝着逗号咖啡馆特调咖啡,与促成此分享会的紫藤集团林福南等人,在会后交流心得。
受邀听众大部分为城内文化名人。
受邀听众大部分为城内文化名人。
掌握速读技巧 每日可读一书

当天分享会的主持人是大将出版社的总编辑马保靖,他是斯蒂芬金的死忠分子,也是推理文学的拥趸。他在《中国报》副刊专栏“蓝涩靖态”里,经常分享电影观后感、推理或惊悚小说读后感,观点独到。在这场分享会上,他用低沉嗓音介绍着,说着他是如何透过推理小说而认识。介绍不久,麦克风就递给了

笑说,他没料到,这趟为诚品大马店开张的行程,原来有一场文学分享的通告。这场轻松闲谈的分享会,与其说谈文学,不如说将他多年的阅读、旅游、经商,为在场听众所抛出的问题作了精简回答。

马华作家周若鹏问,他是如何做到每日读一本书?身为马来西亚华人创作圈子里“每日一文”的作者,向每日读一书的抛出这问题,顿时让本来缺乏互动的分享会,迎来让人心情活跃的氛围。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每日读一本书,只要掌握速读技巧就可以了,只是,速读不等于你理解书里内容的意思。”

用阅读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作品举例:“身为编辑,阅读是你的责任也是你工作上的事情,你必须阅读,而且那时候我还年轻力壮,日读一本书,只要不是太难或太厚的书,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他停顿片刻,说:“速读的问题是,你不可能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就好比康德的哲学论述,字面速读还可以,不过要理解康德哲学的深邃,你不能仅仅是阅读字面意思,你还必须能理解字面底下的哲学思考。”

“不过,有些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理解的书,你确实可以做到速读。”这种阅读像零食,说:“读完,或许你很快就不记得了。但阅读的意义不是比较快慢,而是你理解了多少?”

继《旅行与读书》之后,暌违7年终于盼来詹宏志的新作《旧日厨房》。
继《旅行与读书》之后,暌违7年终于盼来詹宏志的新作《旧日厨房》。
旅游书全文字 不用图有原因

逗号咖啡馆的墙上,张挂着马华青年作家黄子扬在有人出版社的新书《徒手杀死那只狐狸》中的散文节选。紫藤集团的林福南是这次分享会的推手,这个午后的文学雅聚,出席者有隆雪华堂执行长王维兴、记者林德成、梁馨元、大将出版社社长周若鹏、副社长林明志、三三出版社高慧玲、著名导演何宇恒、群议社社长林奕慧、IOI集团李深静传记作者李红莲等文化人。

“我喜欢旅游,然后我把我的旅游经验写成书。有人曾好奇,为什么我的旅游著作里没有图片?反而用了大量文字去叙述我去过的地方见闻?”除了谈阅读,更为人熟悉的其实是他的旅行家身分。

针对这个问题,解释,他之所以全文字而不用图片介绍去过的旅游景点,是因为他深信:“照片十年前拍的,如今已过时,甚至那个旅游点已不见或改变了,但当我用文字去叙述的那个旅游景点,我不去标注我去的时间点,没有给人们一个既定的时间印象,读者可以无时间感的随着我的文字,在我的旅游时间上流转,这是我渴望做到的旅游文学书写的事情,让时间的滴答声消音,让感知不到时间的存在。”

也因为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让时间“停住”,的旅游文章,几乎没有日期和时间标注。就像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小说,的旅游书写要打造的不是物理时间,而是人们的心理时间。

当读者打开他的旅游文字展读,那消失的物理时间,被隐藏在每一个句子和段落里,记忆因此被保留,在旅途上所见所阅,读者读到的景物,不断在他的讲述中,既有时间感,同时也像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里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描述他在探险历程里,造访过的城市。

纵然,忽必烈汗未必全然相信马可波罗的见闻,但这位大汗依然津津有味聆听着眼前马可波罗讲述的他所途径的城市的旅游故事。或许,是卡尔维诺小说里马可波罗的化身,读者则是那个掌握权力的忽必烈汗。我们或许未必相信,但在倾听他的讲述时,我们无不全神贯注,无不被一座座城市给过的视觉、气味、听觉、触觉等的感受所吸引。

詹宏志分享,当初出版《旅行与读书》时,因为相信文字的力量,该书坚持不放任何照片,为了坚持这个理念,他换了五家出版社。他试图在旅游文学写作上,抹去时间的存在,尝试通往经典的方向走去。
詹宏志分享,当初出版《旅行与读书》时,因为相信文字的力量,该书坚持不放任何照片,为了坚持这个理念,他换了五家出版社。他试图在旅游文学写作上,抹去时间的存在,尝试通往经典的方向走去。
旅行从不计划 脱离原来自己

然而,纵使在旅游文学书写上把时间都抹去,把起点和终点都淡化,文字和身体的经验,始终是必要的互动和修炼。说:“生命历程当中,有很多经验需要修行、锻炼,而这锻炼的媒介是身体,因为所有经验,我们都必须透过身体去连接,再转化成内在的东西,不然一切都是表面的。”

的解释,乍听玄乎!他接着解释,身体和文字对他来说是一种辩证关系,是为了厘清生命本质的对话、解谜,它甚至是带着宗教和哲学的意味存在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修为程度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出来,会有不一样的世界观。

打个比方:“我认识一位打太极的朋友,当他全身心将自己投入到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里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一切,尽是太极所转化而来的。”所以,文字与身体可以说内在与外在的学习与表现的方式,当你遇见某种学问,或你去到某个地方旅行,你必须用身体去感受它、体验它,并从中找到过去你不能接触和获得的体验。

“这也是新知识的获取方式!”说。就像他在谈自己的旅行经验一样,他从不计划,“旅行你一旦计划就被框架了。因为旅行的意义本来就是你选择脱离原来的生活框架,脱离原来的自己。”

这位年买2000本书的作家、旅行家、创业家,对阅读者的提醒是,不要过度神化阅读,在阅读的选择上,尽可能读感兴趣的读物。就像旅行,不希望被框架,也渴望脱离原来的舒适圈,在阅读与为人的建议上,他也是秉持这样的信念和观念。

“保持读书的乐趣,找自己喜欢的书。阅读速读可以很快,但理解则不一定。所以,我们应该把阅读重点放在你选择的种类,以及尝试理解每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什么?”在信息没有结构的数码时代里,你想成为怎样的知识人?别急躁的想要找到解答,或许可以先沉静下来,询问内在的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之后,再透过阅读,透过旅行,透过修行,来找到你的路向。

导演何宇恒(左)与媒体平台负责人,均受邀出席这场难得的分享分。
导演何宇恒(左)与媒体平台负责人,均受邀出席这场难得的分享分。
吴鑫霖(左)与詹宏志合影。
吴鑫霖(左)与詹宏志合影。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校园行脚

詹宏志

《旧日厨房》

相关文章

◤新锐艺术家◢梅德顺博士:吕至权 虚拟特摄艺术之旅

◤科普乐◢蓝民洤:抄袭无法掰成引用

◤新锐艺术家◢梅德顺博士:丘文思陶醉于绘画过程

◤劲然是这样◢ 曾斯劲:槟榔有害身体?

◤科普乐◢蓝民洤:垃圾基因也可以是资源

◤劲然是这样◢ 曾斯劲:SPF和防晒产品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