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广为人知的疾病,但大多人对其了解并不深入。在中风与失智症找上门前,趁早了解相关知识,也许将成为救命关键!
来自双威伟乐医疗中心(Sunway Medical Centre Velocity)的脑神经内科专科医生郭晋荣指出,中风可分为脑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性脑中风,以及血管阻塞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较为常见,高达75%,但出血性脑中风却更致命。”
由于中风发病猝不及防,郭医生对此分享,大众可从几个症状辨认中风,包括手脚麻痹无力、突发性头晕、言语不清表达困难、视力模糊等。
他指出,2017年的研究显示,马来西亚有40%入院的中风者为60岁以下,代表中风有年轻化的现象。
“患有心脏病或三高,压力大,少运动都是中风高风险族群,父母有心脏病或55岁以下已有中风病史,孩子也属于高风险。”
■4至6小时送医 提高中风康复率
郭医生再三提醒,一旦出现中风症状,第一时间应立即送医,最佳急诊黄金时间为4小时内。
他指出,中风4小时内到院,可进行溶栓治疗(thrombolysis);6小时内到院,可进行取栓治疗(thrombectomy),然而要是超过黄金时间,这两种急诊方案便不再适用。
“急诊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只需半年到一年,就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即使不能完全康复或出现麻痹等后遗症,但至少可以大大提高康复率。”
他劝告大众,不要对中风者实行民间流传的“指尖扎针放血”法,不止无效,更有许多病人因此耽误送医,反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限。
■失智症风险 随中风增加
谈起失智症,一般人的认知停留在最常见的阿滋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以及记忆力衰退的症状。
郭医生透露,中风其实会增加患上失智症的风险,而失智症的第二大类型,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便是中风会诱发的失智症类型。
“研究显示,中风患者在5年内得到失智症的风险高达30%,当然这其中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中风多久、中风严重程度、中风部位等。”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大马人口迅速老化的调查(2022年新海峡时报),我国失智症人口,预计在2050年之前将达到63万7500名至82万5000名之间,与大马阿尔茨海默症基金会在2020年的数据相比,增加312%。
“相信这与民众醒觉意识的提升有关,相较以前,更多人愿意求医,治疗方案也更先进和完善,因此成功被诊断的病例便有所增加。”
他指出,治疗失智症的关键是诊断出病人的失智症类型,以及属于哪一期,若初期阶段及时求医,便可以使用抗痴呆药物进行控制,延缓病情恶化。
■长期责任压力大 照护者也需关爱
与中风不同,失智症无法完全康复,而且发病进程缓慢、病情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因此背负着照护责任的患者家人,也是需要关怀的对象。
“很多照护者在照顾失智症病人2到3年后,压力过大且精疲力尽,因此我们有必要给予他们支持。”他指出,医生将帮助照护者了解失智症,比如病人脾气暴躁,不肯睡觉等非他们本意,而是失智症
的症状,照护者明白后,自然也能对病人更多体谅。
“照护者在会见医生时,记得把病人情况告知医生,如果症状严重到影响家庭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郭医生也建议照护者放松身心,例如每半年或一年暂时卸下照护责任。给自己放个假。
他指出,有些照护者24小时贴身照顾病人,不假手于人,因为他们认为把看护亲人的责任交托于别人不太妥当。
“其实以医生的专业角度来看,如果病人病情严重,导致家人难以负荷,那么把照护责任交由疗养院的专业护理人员,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市场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