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给多给少,不要有压力…红包给的是祝福


红包钱要不要交给孩子保管?能不能让他们自由花费?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资深讲师王莲明硕士认为,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如果是年龄很小的小孩,你给他们红包,他们基本上是乱丢,交由家长保管为佳。红包钱是很好的机会教育,我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到银行开账户,跟孩子说,这是存给你的未来教育基金、或未雨绸缪,并且不定时带他到银行更新银行存摺簿资料,看看升涨的利息,让孩子学习银行储蓄方法、利息等知识。”
“等到孩子长大、青少年的时候,如果父母愿意放手,把信任全权交给孩子的话,就不要质问他如何使用红包钱,但可以和孩子讨论,而讨论是否顺畅,也要看孩子的个性以及从小亲子沟通的亲密度。”
她说,教育要花心思和时间,红包钱也一样,如果从小放任孩子自由花费,家长又没有适当给予引导和教育,孩子可能就难以建立正确的金钱和理财观念。如同玩手机,如果从小家长没有设定使用规则和习惯,等到孩子玩到失控才来抓紧,孩子是会发狂的,严重的话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引导孩子说吉祥话…
孩子拜年“拿红包”时,有没有礼仪或规矩要注意,王莲明说,这胥视各家的做法,不过有些常见状况,家长可以适当引导。
“学前幼龄的孩子叫不出称谓是正常的,小孩说不出称谓的话,父母可以带着他一起到长辈面前拜年,握住他的手,跟他说:这是二舅母,恭喜发财。”
她建议在新年前,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拜年游戏,当作是排练;孩子跟着大人讲吉祥话,讲得正确就称赞几句,孩子被称赞就会很开心,也会记住。如果孩子说不出亲戚的称谓或吉祥话,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提示,但不要逼迫孩子。
“有些青少年不屑说吉祥话,家长也不要太过强求或逼他们讲,只能用鼓励的方式。拜年前家长可以和青少年说,‘等下会见到二舅母,要叫人’,先为他们打预防针,做好心理准备。”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打招呼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来说没问题,但对于性格内向、害羞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有时间做心理准备,父母事先预告明天会见到谁、要做什么,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安心、稳定。”
挪用孩子红包钱,合适吗?
长辈给孩子红包表达的是一种祝福,反过来,也可以让孩子从红包钱中拿出部分来,做些慈善、感恩回馈。
王莲明说,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若家庭有需要,也可以与孩子商量,拿出红包钱帮助“我们”的家购买急需物,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孩子有同舟共济的体认。
“孩子的红包钱通常不会很多,如果父母要挪用孩子的红包钱,那应该是家里出现状况。红包钱是属于孩子的,只要动用到孩子的钱,应该要优先尊重孩子私有权,无论是挪为家用或救急,在这之前要和孩子充分商量和沟通。”
“举例,之前疫情期间很多人的经济受影响,可能暂时要动用孩子的红包钱,过后有钱再补回。这胥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有的懂事的孩子觉得家里有需要就拿去,不用还,让身为这个家的一份子的他可以对家庭有贡献。”
她提醒家长必需有个心态:不管孩子年龄大小、不管钱多寡,红包钱是长辈给孩子的祝福,所以让孩子感受他是被祝福的主角,随着自主能力的成熟,体验到自己可以经营这份红包钱,在一个可讨论的氛围过程中,帮助孩子成为一位懂得独立思考、自我管理、也感恩的人。
有比较,就会有压力!
新年是小孩最期待的节庆,可以放假、吃年饼年菜、还有满口袋的红包!不过这也是让不少家长最伤脑筋的,不是要包给自己小孩多少红包钱,而是亲戚间的红包大小,到底要包多少才合理?
“‘比较’和‘压力’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其实不只是红包钱给多或给少,逢年过节回家乡亲朋戚友都会问‘几时结婚、几时生小孩’,或是‘人家孩子考试拿几分、人家赚多少钱’。”
王莲明认为,不管什么事情,人在比较之下,容易产生自卑感,因为不想被人看不起而硬撑面子,最后导致自己辛苦。“最重要的是要回到自己的心态,也就是说如何让自己自在,我能不能承认今年的状况不太好?我能不能接纳自己现在的状况?我能不能过得了自己的那一关?”
她举例,至少仍有不少人因为疫情而影响收入,若红包不能包大,一令吉、两令吉也不要紧,不必觉得不好意思,或自我怀疑“我怎么这么差”。
说到底,红包的本质是长辈给晚辈的一种祝福。古代在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妖怪“祟”就不敢侵扰小孩,所以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最后演变成“压岁钱”。
“压岁钱或红包钱可说是长辈给晚辈的一种祝福,在给红包的时候送上祝福语,新年进步、万事如意、快高长大……当孩子接到红包,也代表得到祝福平安顺遂,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红包钱数额,或是比较数额多少。”
亲子谈爱也不怕谈金!
一些家庭会因为钱或其他议题起争执,王莲明建议,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起过多的争执,因为即使孩子听不懂对话的言词内容,但是会了解其中的激烈情绪。
“虽然孩子不见得听得懂一些很细的叙述,但是会从大人的情绪反应,猜想身边的大人们对一些用钱行为的看法和感受,慢慢得也会有样学样。”
金钱观念从日常生活中累积,正确的理财亦可从日常生活中灌输。“只要外出、有消费就会使用到金钱,孩子就会吸收,建立自己的观点,但是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用钱的行为、习惯、对钱的知识与态度等,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从父母的态度和应对学来。”
当然,也有一些醒觉度高的家长会刻意教育,比如给孩子红包钱,看他怎么使用这钱;或者直接教育,在孩子购买东西前,先和孩子讨论买或不买会怎么样,带出“需要”和“想要”;又或,购物时带孩子实际到店铺货比三家。
“只要有给孩子零用钱,就可以开始引导他正确用钱,带他们到家附近的超市,让他们买东西、体会到钱的价值。很小的孩子不知道钱的价值,他们只知道有钱就可以买到东西,所以家长要做很多的引导和讨论,不要怕和孩子谈钱,若希望孩子对钱有正确的认知,需要把跟钱有关的事情当成日常议题一样讨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