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3日综合电)香港近月取消登记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数字急升,在2022年12月至本年4月的5个月期间,共有5785个取消登记的申请,当中2905个是从未登记,却申请退出或重覆取消的无效取消申请。
香港移植学会会长马锦文医生在电台节目表示,关注多人取消器官捐赠情况,并对此表示担忧,她又指器官捐赠是大爱表现,能够帮助有需要的病人,希望巿民下任何决定时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现时香港政府与中国探讨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设立第二层互助分配机制,将无法于香港轮候系统配对的器官,作跨境捐赠配对。
马锦文表示香港轮候移植人数很多,有2000多人正轮候肾脏移植,无法配对的情况较为少见,她认为有机会需要作第二层互助分配机制的器官,可能是罕有血型或丙型肝炎的捐赠者。
她又指根据过往交叉换肾经验,协调两所医院进行活体捐赠,牵涉大量工作。她认为中国大陆和香港有制度不同,怎样克服制度上的不同,以及中间实际操作需与业界有更多的沟通,实施“并非一时三刻”。她又指目前业界对机制了解有限,建议当局提供更多资料,加强与业界的沟通,藉以增加社会大众对器官捐赠的信心。
病人组织:市民对机制 存有忧虑及不理解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周一对本台指,取消器官捐赠人数急升,最直接原因可能与中港器官互通机制有关,但同时新增登记人数仍然录得正增长,难以单凭取消及新增人数来判断本地病人权益受剥削。
不过从数字反映,的确多了香港市民退出器官捐赠计划,除了移民等因素,亦源于对中港器官互通机制存有忧虑及不理解,部分人对于捐赠器官到中国大陆的意欲出现强烈反抗。
林志釉说:因为他们(捐赠者)都不知道,这个机制是如何,有些人可能对国内的捐赠感抗拒,觉得不是他原先的想法,而有退却。其实这可能也影响到,帮香港人的事情,因为他一退出,原先可以救活其他人的器官,本身可能救活香港人,但因为这样退出,这其实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林志釉指出,站在病人权益的角度,器官捐赠不分国籍,惟香港对有关计划缺乏讨论及谘询,未能取信于港人。
林志釉说:配对计划中,会不会有一个很小的比率,(公布)这个器官在香港的名单是完全没有人可以受惠,因此器官可能会在国内受惠到,这都是一件好事。只不过政府如何取信于香港人,机制不会被滥用,或者机制不公平使用,因而导致捐赠者的意欲剥减?
文:香港《星岛日报》
图: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