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智创

字游自在

冯以量

临终关怀

文 文 文

◤字游自在◢冯以量 朋欲关心友却不在了 爱过 在乎过 所以会伤痛

“从今往后,偌大的城里再也找不到你的身影,没有你的城市依旧拥挤我心却空荡,想你的时候重覆看你的信息听你的语音,只想不顾一切放任哀伤追逐着思念……”与非常重要的朋友感情如同家人,尽管朋友再好也称不上家属,然而当生死横摆在挚友之间时,那种失去至友的锥心之痛其实等同于失去至亲般心如刀割。大马推动者、已亮出版社执行长也曾有过镌骨铭心的挚友离去经历,这一回,我们从闺蜜或兄弟、挚友或老友视角聊与故友的善终、善别与善生。

第一次失去挚友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那一年他才25岁,“有一天,突然接到家乡传来噩讯,数个同班同学出意外,其中两人在车祸现场身亡,另一人则在紧急室抢救着。”


他的同窗们是为了一件要事回去家乡─霹雳和丰,他因考试而留在吉隆坡,“在远方接获两个同学已离开,一个生死未卜的消息,意味有可能失去第三个挚友,哀伤得不得了。”

他马上收拾行囊启程返乡,一天内出席两个同窗好友的丧礼叫他既难过又难忘,“在两个已故同学的家人刻意安排下,我们一行人送别一个同学后,开车到另一个同学的家,再次送别。”

“其中一个是我们班上的灵魂人物,他是总被我们欺负却还愿意为我们办妥班务的班长。”那个当下他的悲伤如雨下,然而,真正的哀伤总在丧礼之后,回到日常生活之时。

“此后,我们这群人回乡便失去相棸地点,因为班长的家就是咱们的聚集地,这个骨节点也成了彼此往后日子里的禁忌,谁都无法承受下一个朋友再走,直到现在都找不回那个‘窝’。”

“唯有选择在外头聚会。”对他而言,这起事件是个创伤,即使26年后的今天仍影响至深,“前数年里,由于顾及数位直接面对心灵撞击的同学感受,大家都会避谈两个已故同学。”

只是,在岁月飘荡够久以后,人不免会话说从前,“说起往事就会提到糗事,而谁不会有糗事,两个已故同学亦然。”事故发生后的好多年以后,他们才打开心结,有勇气提起故人。

陈年的伤心郁结之事解开后,每年农历新年除夕夜团聚饭局上,从小学到中学都玩在一块的他们会自留两个空位给故友,“只要聊到他俩的糗事,大家都会对着空位举杯说:饮胜啦!”

“这是思念故友的仪式,同时带有在一起的意义。”他有感而言道,正因为活着的大家一起经历了这起生死事件,以致于他们之间的友情有了一定深度,“我们一直都有在联系……”

未必能陪他到最后

“陪你到最后”兴许是理想中为不久人世的闺蜜或兄弟共同走过的最后篇章,然而,除了陪伴我们还能为临终者做什么,提及可以鼓起勇气,把这个提问再问一遍。

由于其生命里最大的命题是失落,以致于冯以量走在生死教育的路上,他直言,生命给了自己一个怎么样的格局,那就好好赴一场生命的修行吧!

“有的临终者或许不需要闺蜜或兄弟做任何事情,只想对方好好照顾自己;但也有的会嘱托老友或挚友帮忙照顾其母的状况,一般上,多半临终者都会提及他较为关心或担心的人事物。”

最后的篇章可能是失落的篇章,有人在情非得已情况下不告而别,也有临终者选择不告而别,留下错愕悲伤的挚友们,“我们一直出生入死、我俩关系如此友好,你怎么就这样丢下我?”

“假如这是临终者要的,我会予以尊重与允许,哪怕有再多情绪都得消化。”在此情况下,他表示活着的挚友并非只有单一的悲伤,“时而难过、时而体谅、时而生气,感受五味杂陈。”

“这种说不清楚的感受令人难受,因为与故友未有完整的终结章节。”他也曾有过类似经历。

“那一年,我难得认识了一个足以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辅导界长辈且准备成为他的徒弟。”由于需要到台湾实习4个月,于是,两人推迟了会面约定,没料到,那是个无言的结局。

让哀伤回到本来面目

“当我开心地等着时间到来时,抵台第二个月就接到他病重的信息,我想马上飞回来见他,同事却说,他只希望跟家人在一起,他选择不见任何朋友,也不办葬礼,令我们十分愕然。”

只能迳自感叹与这位长辈未有血缘关系,“可是,跟他道声再见和说声谢谢,却是我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这些意想不到情况的出现,往往导致自己的悲伤会被剥夺。”

《骑车到岸边》是一本探讨生老病死的绘本,从父亲去世到女孩长大、年老的故事,期间,跟她一起骑脚车的人从父亲到闺蜜到男友,“这辈子不会有人永远陪着你骑脚车,但你不会孤单因为不同生命阶段依然有不同人在陪伴,直至自己无法骑车那天为止。”

“在面对此状况时,一方面尊重临终者的想法后,另一方面也要好好照顾自己的悲伤,不要再被其他外在因素剥夺自己的悲伤。也就是说,你有权利好好地哀伤,并让哀伤回到本来面目。”

身为社工他常常对他所照顾的案主说:“假如你无法好好地跟对方告别,那么,我们现在就制造一个场景,让你好好跟他说再见。”这是没办法之中的方法,“生命就是如此的呀!”

“其实,我们只想吃一碗清汤面(意即:好好告别),但生命端出来的却是一碗呛人叻沙,真的没办法的呀!”他也常常在想,当他临终时,是否有办法做好每一段关系里的善别?

“我可能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不晓得哪个朋友会、哪个朋友不会重视啊。”他再次强调,不论什么状况,一切都得回归到尊重与允许的前提之下。

那伤痛便是爱的代价

既然人世间有“子欲养而亲不在“,也就有“朋欲关心而友不在”的说法,在告别挚友过程中或许会有遗憾,亦有可能有自责,“这里头存在种种做错了、错过了或做得不够好的因素。”

“居然在他离开前一天还呵责他”、“不过一分钟时间,为何不打通那通电话给他”,这都是遗憾里的自责,直指, 这两种感受是并肩而行的,“它们会陪伴一个人很久、很久。”

《我离开之后》(What To Do When I’m Gone)是文字作者母亲苏西霍普金斯(Suzy Hopkins)写给插画家女儿哈莉贝特曼(Hallie Bateman)的图文书,在这部母女共创作品里,罗列了妈妈走了之后女儿将会且可做的事,“对那些失去至亲处于哀伤的人起着共鸣且有所帮助。”

“这也将会成为一个人叙述故友故事的方式。”他说,当一个人向其他人提起故友的往事时,有遗憾的味道,说起“真的没有好好关心他”、“照顾得太少了”等情节会迳自生起闷气来。

“不过,那些能说出口或化成文字的遗憾倒是无需担心,我更担忧的是那些不敢诉诸于口而把自责情绪埋在心中的人,那是一种内耗。”

社工经验告诉他,别企图转换或拿掉遗憾与自责,“如此一来,非常痛苦。”他曾经自问,如果拿走了这些,还剩下什么呢?“若是选择与它共存共生,反而影响不大。”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感受与想法不也就是源于故友于你很重要,而你也很在乎对方吗?这里头有爱,相对地,也有爱的代价。”他直言,那个伤痛便是爱的代价。

别纠结于最后的篇章

也曾想过硬把这部分伤痛拿掉,但终究行不通,“若是连这个都不在乎,自己会否有点冷漠?”经过不断思索后,他觉得,遗憾与自责造成的伤痛可以作为与故友的其中一个连接。

“未来日子里,说起故友与自己的故事时,你还会说些什么,不妨给自己多点连接的方式。”

“每个人的关系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你跟他的关系里头,恰好最后篇章长成那个样子,但之前的篇章肯定有精彩情节,何不把全部串联起来,化成一个可连接且有层次感的友情故事呢?”

“未必要纠结于一个骨节点上,因为任谁都说不出,哪里才是最好的终结点。”社工经验再次告诉他,做得再好恐怕也会有遗憾与自责,因为这涉及人性,“如是人性却情有可原。”

聊到失去挚友或老友的哀伤期会持续多久,他直言,全靠自己且因人而异,“只有自己才能定义什么才算是过了,事实上,纵然有的哀伤永远都过不了,但不代表无法生活下去。”

“只要好好照顾自己,日子还是可以照样过。”他认为,不必与悲伤脱离关系,当然,也别沉溺于哀伤之中,“这又回到人生哲理,凡事不要极端,agak-agak便好,开心与哀伤亦然。”

梦见故友是一种安慰

不论是至亲或挚友告别尘世后,免不了会想像他们化作什么、去了哪里?坦言,自13岁面对丧父之痛后,他便不断询问与寻找答案,“他有衣服穿、有食物吃、有地方住的吗?”

“是否像我阅读过的鬼故事那样,逝者去往的地方不是很冷就是很热且无人理会他。”他不会如同传说中想到心爱的人化作星星守护着自己,“这个乌托邦不在我脑海里。”

天生也好,经历也罢,他更相信人的黑暗面,“我比较不会想到人离开世间后会到更好的地方或生者跟死者他日终有重逢的一天,盖因生命让我无法过于乐观,以致这一块不存在我心。”

时至今日,他依然时时在猜想到底两个同窗故友去了哪儿,就算找不到答案,他仍然在关心此事,“许多时候,感到较安慰的是,可以在梦里见到他们。”他缓缓道来与故友相见的梦境。

“我会问他们俩是否还好,但都梦不到他们开口;曾与法师聊过此梦境,后者直言这是一般会出现在梦里的画面。”兴许是思念成了戒不掉的习惯,因此,故人入梦来报平安了吧。

此外,他也不否定逝者化为飞蛾、化身蝴蝶、化成微风之说的功能,“尚有的,看到彩虹或听到海浪声都会与故人产生有意义的连接,只要个人觉得好就好,但绝不强加孩子身上。”

“我们都需要保持不美化亦不丑化死亡的态度。”他曾遇过有个孩子因活着的地方太痛苦,以致他想随着亡父而去,这是美化人死后去往的地方的结果,再次说明凡事恰如其份有多重要。

后记:我的丧礼我自己构思……

人在一辈子当中,出生礼由不得自己作主,婚礼和寿礼都可以自己去操办,但是否有人构思过自身的丧礼呢?是有想过的那个人,“我有很多书本与CD,当我离开以后,它们都成了我的遗物,该如何处置这些遗物呢?”他表示会事先托人把家中藏书与CD全都搬到灵堂里,“这个人会比较辛苦,我担心他有没有足够力气搬运。”

当亲朋挚友来跟他作最后道别,临走前即可随手取一本书或一张CD回去,直至送完为止,“这是我送给大家的,每个人到最后看到我的书本与CD时就会想起我,况且是无压力的想起我,因为只要他不要了,即可转送给他人,我不介意!”但转送以前好好把书看完,他笑说:“书里头或许夹着我曾用一令吉或五令吉当作书签的钞票哦!”

“另外,亲朋挚友也可以在我面前放声大哭,好好哭一场吧!”当然也有人选择在治丧期不能哭,但他说,仍然回到尊重与允许的原则,个中必有其因由,“尊重他和我不一样,也允许我跟他不一样,这么一来,哀伤面貌就多元化了。”有人选择在葬礼上号啕大哭,也有人选择驾车、健行、洗澡、游泳时独自哭泣,他认为,只要能找到自个舒服的空间去哀伤就别否定它。

延伸阅读

热衷于绘本阅读的由衷地说,日本绘本创作者刀根里衣的杰作《我的星星在哪里?》看似简单却别有深意,书中小老鼠失去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而他不断去寻找朋友口中变成闪亮星星守护着的他故友,“这本书最精华且最深得我心的部份是星星告诉小老鼠,他亲爱的朋友并未成为一颗星星,反而小老鼠才是故友心中的星星,所以,他要好好活着继续像星星般闪烁。”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字游自在

冯以量

临终关怀

相关文章

字游自在|公主引领Kebaya时尚 东姑札达莎复古风穿搭圈粉

字游自在|有种热情叫马来西亚 罗敬义走遍全国拍下老百姓样子

字游自在|为老照片动手术 林升飞燕让旧图像继续说故事

字游自在|雪州小公主东姑札达莎 看中文电视剧 学拼音 讲华语

字游自在|马漫强攻天下智取九方 万兽之王用数据说话

字游自在|16岁登联合国会场演说 柬国偏乡少女 Yaru 消愁路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