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胡逸山

泛亞萬況

文 文 文

胡逸山|抓紧时机的基辛格

半个多世纪以前,在1972年2月21日下午的北京,基辛格感到极为春风得意。在黑白照片里可以看到,这位美国当年的国家安全顾问,斜靠在他老板美国总统尼克逊左边的沙发上,微笑地把目光投射在尼克逊与中国毛泽东主席在后者的书房里在那历史性的峰会上的谈笑风生。

基辛格当时有着充足的公共与私人理由感到兴奋。宏观上来说,这有史以来第一次最具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人口最为众多的共产主义国家之间的峰会,是建立在主要由基辛格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的秘密共同努力安排的基础上。就在前一年,基辛格在他忙碌的环球外交日程之中,要假装肚子痛,在巴基斯坦有一长段休息时间,以便秘密飞往中国进行初期谈判来为这峰会铺路。当时资本主义阵营与共产主义阵营之间正进行冷战,而美国人在中国和苏联之间看到裂痕,所以尼克逊与基辛格决定向中国伸出触角来制衡苏联。而中方基于自身的利益决定相互配合。所以基辛格的秘密任务以及峰会本身也都开花结果。

但读起当时的会议记录,也不难感受到向来自视甚高的基辛格,应该也有更为私人的理由感到兴奋。峰会进行不久,毛主席主动地在尼克逊面前称赞基辛格的才华,而尼克逊也从善如流地对基辛格锦上添花。在整个会谈中,毛主席至少再两次盛赞基辛格对建立中美关系的贡献,搞到机警的基辛格也不好意思,赶快把功劳转到也颇自负的老板尼克逊头上。而在这所有抛向基辛格的赞美之词上,毛主席以提醒基辛格要抓紧当下、抓紧当天来结束该项峰会。即便看惯大场面的基辛格,当天下午应该也多少有点兴奋得喘不过气来。

抓紧时机

而抓紧时机、抓紧当天以及抓紧荧光灯的确是基辛格的长项。那场在北京的峰会有着基辛格作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但原则上应该是掌管美国外交的国务卿罗杰斯却不见踪影。其实,在整个中美建交进程里压根儿就没有罗杰斯的份。基辛格看到如此是欣慰的。他对自己的外交技巧充满信心,当然就不想一位被他认为是政敌的不时在监督着。


基辛格熟悉于抓紧时机来改变自己、他人以至许多国家的命运。生为一名德国犹太人,他十几岁时就抓紧时机移民到美国以逃避纳粹的迫害。在哈佛,他把自己对欧洲列强争霸史的专长,扩充为更为当代的冷战博弈上。当政府招揽人才时,他赶忙毛遂自荐,即便起初只是兼职地如此做,一面建立起他的公众名望。当尼克逊赢得白宫后,基辛格的名望应该已经高到尼克逊委任他为国家安全顾问,而基辛格也当仁不让。过后的世界,也就盖上了基辛格的外交印章。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胡逸山

泛亞萬況

相关文章

胡逸山:内政外交战争一线走

胡逸山:以伊冲突,务实应对

胡逸山:美式文化,融会贯通

胡逸山:所谓帝国,参考教廷

胡逸山:罗马侵德,后被反击

胡逸山:一对多国,马德密切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