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5日讯)病毒学家拿督林世杰呼吁卫生部,批准使用日本制药厂武田药品研发的“Qdenga”骨痛热症疫苗,以应对日益增加的骨痛热症病例。
他发文告指出,尽管政府强化了黑斑蚊管制措施,包括在吉隆坡热点地区使用带有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的蚊子,但病例数量并没有显著下降。

“除了保护未感染者,这个骨痛热症疫苗也适用于曾染病者,这个疫苗与赛诺菲在2015年推出的Dengvaxia骨痛热症疫苗不一样,Qdenga疫苗无需进行前期测试,曾染疫者也可以接种。”
他也说,骨痛热症在2019年被世卫认定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在过去20年,该疾病的全球病例增加了8倍,且仍在增加。
“这要因为气候变化、城市化、人口增长、垃圾管理与贮水不当等行为,为蚊子提供了繁殖温床,加速了骨痛热症传播。
“开发并使用相对安全的疫苗,是发展中国家能够负担得起的费用,也一直是国际机构的重要计划,包括世卫组织。”
他也说,骨痛热症症状广泛,从无症状到高热、剧烈头痛、急性关节和肌肉疼痛等,在约5%的病例中,可能出现严重内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病例增加86.3%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指出,2023年我国共有12万3133宗骨痛热症病例,比2022年的6万6102例,增加了86.3%。
他说,然而,与2019年(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相比则是下降了5.4%。
他透露,2023年骨痛热症并发症死亡人数多达100人,而2022年则有56人死亡。
阿末扎希今日出席应对骨痛热症病例内阁委员会会议后,发表文告这么指出。
他说,今日会议也达致数项决定,这包括在2周内,向内阁提呈制定有预防骨痛热症措施的内阁备忘录文件,以供内阁通过。
他指出,内阁委员会会议也建议,在10个地点,扩大释放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这项计划需要每年400万令吉来维持其开销。
阿末扎希说,释放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已经自2019年在7个州属的32个地点落实,其中有19个地方,已完成了2年6周的效果评估,这些地点的骨痛热症病例比释放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前,减少了45%至100%。
“会议上也建议,由地方政府当局来释放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
他指出,此外,2024年还将开展一场涉及各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地方领导人和社区的大规模大扫除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