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驶过印象

郭史光宏

文 文 文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匠人的心 专家的脑

“教师既是在复杂的知性实践中寻求高度反思与判断的‘专家’(professional),同时也是通过经验积累练就了经验与智慧的践行教育实践的‘匠人’(craftsman)。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构成的。”——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

教学是门艺术。不同老师拥有不同教学风格,不同学生带有不同的性格特质。大家齐聚一堂,围绕课程教材,携手开展一段学习历程。重重变数下,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节课都有新的状况。老师需要在瞬息万变中随机应变,倾听学生,倾听教材,倾听自己,选择最好的教学策略,打造最好的学习空间。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风格和性格特质也许因人而异,教学规律和学习类型却有迹可循。教学材料的解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组织,诸如此类都有相应的原则和方法。中国王荣生教授针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三句话就给了备课很大的启发和指引: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此外,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为了解学生不同面向提供了极佳观察工具。教学是一门科学。

没错,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那么,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该如何自我定位?日本佐藤学教授说,教师应当同时兼具“匠人”(craftsman)和“专家”(professional)特质。

说教师是“匠人”,意味他们能专心致志、全情投入于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对教书育人怀抱热情,对课堂细节追求极致。正如日本的“匠人”寿司师傅对食材、刀功和温度的讲究,教师也可醉心于教材钻研、教学设计和学情理解。选最合适的教材,提最妥贴的问题,去看那些没被看见的,去听那些没被听见的,去感受那些没被感受的……把每一天的工作当做修炼,将每一天的课堂视为创造,让自己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不断勇猛精进。想起台湾洪兰教授的话:“一生平凡事,平凡过一生,做好平凡事,一生不平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说教师是“专家”,意味着他们关注科研成果、重视科学规律、强调反思探索,一方面汲取世界各地的成功经验,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他们会站在巨人的肩膀,有意识地接触前沿理论,主动留意国际趋势与脉动,让自己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通透的思路,避免成为井底之蛙。他们能从更客观、更理性的角度去审视教材、观察课堂、省思自我,成为课堂教学的专家。

然而,仅有“匠人”特质,很容易陷入闭门造车。即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依旧是在狭隘的范围内努力,最终导致高耗低效。仅有“专家”特质,则可能变成眼高手低,即便满腹诗书、学问渊博,却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好好发挥,最终事倍功半。唯有结合“匠人”和“专家”特质,方可兼具理论的光芒与实践的智慧,在教学里左右逢源。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此。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驶过印象

郭史光宏

相关文章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好心做坏事的“学生阅读计划”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从作弊到学习:探索教育现场的人机协作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读写教育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GPT-4o震撼登场:人工智能新篇章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恒毅力和成长性思维:迎向未来的关键素养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亲子共读是一门艺术还是科学?

mywheels